【颁布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
【发 文 号】:MT/T702—1997
【颁布日期】:1997—12—30
【实施日期】:1998—07—01
【标 题】:煤矿注浆防灭火技术规范MT/T702—1997
r3——注浆材料自然堆积密度,t/m3;
n——干扰沉降指数;
W1——加权平均自由沉降速度,m/s;
W2——颗粒分布曲线上相当于95%处粒径的自由沉降速度,m/s;
i——每米管道长度的水头损失值,m;
λ——水的摩阻系数;
V——浆液流速,m/s;
g——重力加速度,m/s2;
D2——实际选用的管径(内径),m,
d——注浆材料的当量直径,mm;
η——水的运动粘滞系数,mm2/s;
Wi——注浆材料某一粒级平均自由沉降速度,m/s;
ai——注浆材料某一粒级的重量百分比。
9.2 由输浆管路的总水头损失值,确定是采用自流(靠自然压头)输浆还是选用相适应(流量和压力)的泥浆泵或注砂泵加压输浆。
9.3 输浆管路系统应避免“两头高中间低”的布置方式,并尽量减少拐弯。
9.4 井下输浆管路应紧靠井巷壁铺设,固定牢固,并涂以防锈漆。
9.5 每次注浆后应立即用清水冲洗管路。
10 注浆方法
根据矿井的具体条件,可选择一种或几种注浆方法。
10.1 钻孔注浆
按防灭火区的条件可采用两种形式:
a)从井下巷道或钻场向注浆区域打注浆钻孔,钻孔开孔孔径应不小于108mm,终孔孔径应不小于89mm,封孔要严密,钻孔与输浆管路的连接要牢固,并能承受最大的注浆压力。
b)从地面直接向注浆区域打注浆钻孔,钻孔孔径应不小于108mm,钻孔内应全长度下套管。
10.2 埋管注浆
随着回采工作面推进向采空区内埋设管道进行注浆,出浆口距工作面的距离应不小于15m。
10.3 密闭墙插管注浆
工作面回采后从密闭墙上方的注浆管向采空区注浆。此时,密闭墙的强度应满足注浆的要求,注浆时应派专人监护,一旦发现有溃浆征兆时,应立即停止注浆。
10.4 洒浆
在回采工作面由输浆管路上接出耐压胶管,向采空区均匀地洒上一层浆液。洒浆时,浆液出口压力应不大于0.3MPa。
10.5 注浆区的排水措施
注入采空区的浆液的脱水时间一般为7~15d,浆液中脱出的水一部分被围岩吸收,一部分滞留在注浆区的下部空间。注浆区的排水措施主要采取两种:
a)在注浆区下部的密闭墙的底部设置排水孔或溢水孔,在注浆后应随时观察这些密闭墙的排水量的变化情况。
b)在注浆区下部进行采掘前,必须对注浆区进行打钻孔或采取其他措施进行泄水。
11 注浆防灭火的效果考察
11.1 注浆区温度和气体成分的检测
11.1.1 派专人定期检测注浆灭火区、注浆防火工作面及其采空区内的气温、煤温和出水温度。
11.1.2 具有自然发火危险程度的矿井均应建立完善的火灾束管监测系统或地面气体分析实验室。气体分析成份主要有:氧气、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采集气体的地点为:
——回采工作面的回风巷、上隅角、采空区氧化带回风侧;
——通向火区的密闭墙内侧或钻孔内;
——其他需要的地点。
采用人工取样在地面进行气体分析时,应符合以下要求:
——取样必须使用专用取样袋或取样器,取样后应在5h内送到地面实验室进行分析;
责任编辑 :暮秋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分享或转发本文
2013 ©易安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2818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2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