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专题 标准 论坛 博客 问吧 《劳动保护》 《现代职业安全》 搜索

点题安全生产

——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0次集体学习综述
作者:本刊编辑部 来源:《劳动保护》 发布时间:2007年01月17日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上。”
《“十一五”规划纲要》里,不仅明确提出了“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而且还首次把“亿元GDP生产事故死亡率”“工矿商贸十万从业人员事故死亡率”等内容变成了硬性指标,将其作为今后国家考核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不仅如此,国家统计局在《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也首次将上述两个综合指标和“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煤矿百万吨死亡率”2个专项指标纳入国家统计指标体系。
这次中央政治局学习中,还要求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进一步推进到“建设安全保障型社会”。这一系列的推进,说明从“安全生产”到“安全发展”,决不只是称谓、说法、概念的变化,它体现的是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要义,是对经济发展方式和道路的选择,它从宏观的高度对安全生产工作起到了统领作用。

肩负安全科研工作者的责任

作为国内知名的安全生产专家,刘铁民院长曾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给省长部长们讲过课,可接到这次给中央领导同志作专题讲解的重任时,他还是失眠了。
2月11日,刘铁民被通知到国家安监总局参加由局长李毅中主持的专题会议,会议布置了这次讲课任务。随后,专题小组各抒己见,《国外安全生产的制度措施和加强我国安全生产的制度建设》讲稿经修改,试讲,再修改,再试讲,几易其稿。一直到建议中央领导将安全生产提升到同人口、资源、环境同等重要的位置,作为基本国策,建立安全保障型社会。
3月27日,刘铁民带着《国外安全生产的制度措施和加强我国安全生产的制度建设》讲稿和安全科研人员的责任走进了中南海怀仁堂。
刘铁民指出,总书记的讲话令人心热,引人深思,促人奋进。中央领导人对安全生产的法制建设、包括监管机构设置等在内的体制建设、长效机制(如依靠经济政策、科技进步的力量防止安全事故)的建设等问题十分关切,充分体现了领导人的亲民、爱民、为民的情怀和高瞻远瞩的综合考量。
刘铁民在分析我国安全生产现状时指出,实际上,“易发”并不必然等于“频发”,在安全发展上,中国有后发优势。完全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跨越这个阶段,避免别人走过的弯路,不仅如此,中国还有优越的制度作保证,能在同一个目标的指引下,集中各方力量和资源,短期内解决重大问题。

万物悉备 莫贵于人

黄帝内经中说:“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简言之,就是一切依靠人,离开了人,我们的事业就不能前进半步;一切为了人,没有了人,我们的事业建设得再好也没有了任何价值和意义。但是,现实生活中,还是有不少人严重混淆了生产与安全的关系,导致安全生产“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中国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曾做过抽样调查,从1950年至1999年的近1 000起1次死亡3人以上的事故分析得出,92.79%的事故是由“三违”造成的,换句话说,就是这些忽视安全的人最终成了埋葬自己和他人的“刽子手”。
因此,胡锦涛在中央政治局第30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害。我们一定要痛定思痛、深刻吸取血的教训,切实加大安全生产工作的力度,坚决遏止住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频发的势头。
胡锦涛指出,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关键是要全面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做到思想认识上警钟长鸣、制度保证上严密有效、技术支撑上坚强有力、监督检查上严格细致、事故处理上严肃认真。
此外胡锦涛总书记对安全生产工作还提出了4点要求:一是要坚决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生产管理的体制机制,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政府承担起安全生产监管主体的职责,确保企业承担起安全生产责任主体的职责,确保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承担起安全生产监管的职责,把安全生产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二是要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加紧完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加快建立安全生产法治秩序,加大安全监管监察执法力度,增强政府、企业和全社会的安全生产法治观念,认真查处安全事故,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三是要抓好重点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坚决纠正违反安全生产的行为,切实消除安全隐患。四是要加大安全生产的治本力度,加大政府和企业对安全生产的投入,建立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监测预警系统,加快安全生产科技进步,加强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大力建设安全文化,形成有利于安全发展的经济增长方式,为安全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紧锣密鼓 安全生产

共3页 您在第2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2014个字符
责任编辑:wangyu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信息
  • 4起起重事故分析
  • 一起管道氧气爆炸事故
  • 梅花香自苦寒来
  • 政府 企业 中介 共促劳防用品产业发展
  • 贯彻《发展规划》提升安全科技水平
  • 我国职业卫生监管体制亟待梳理
  • 学无止境
  • 观后心情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用户信息中心

  • 查看购物车详情>>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广告业务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劳动保护》杂志社
    电话:010-84850376-922 传真:010-84854726 主站:www.esafety.cn
    杂志:www.ldbh.com.cn 商城:www.esafetyshop.cn 安全月:www.anquanyue.cn 京ICP备11028188号
    友情提示:分辨率1024*768显示效果最佳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172号欧陆大厦B座9层《劳动保护》·易安网
    邮编: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