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安论坛

 找回网站密码
 注册易安网通行证

用新浪微博连接

一步搞定

查看: 56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维护公共安全大格局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复制链接]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最后登录
2021-3-20
帖子
27616

荣誉管理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sxiyun 发表于 2015-6-9 08:49:38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从维护公共安全大格局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北京市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北京市安监局原副局长,研究方向为环境资源法、社会法和安全生产法。
■常纪文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9日下午就健全公共安全体系进行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就安全生产和公共安全问题作了重要阐述,作了工作部署,有很大的创新,值得各方面关注和学习。
安全生产属于我国公共安全工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次集体学习的主题是“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学习会上,公安部、农业部、民政部、国家安监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同志分别结合本部门的职责,先后发言。听取发言后,总书记既就公共安全工作提出普适性的观点和要求,又就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专门的要求。可见,安全生产和社会治安防控、农产品质量、食品药品安全、防灾减灾救灾等一起,都是公共安全工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所以作出这样的理论和实践构架安排,是因为这些工作都与公共安全有关,连着千家万户,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社会安定、社会秩序良好的重要体现,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为此,总书记强调要做好这些方面的工作,努力为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编织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安全网。应该指出的是,安全生产属于我国公共安全工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不妨碍其相对独立的专业性和特殊性。在对公共安全工作提要求时,总书记既提了一般的要求,也针对安全生产工作提了特殊的要求,如细化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责任、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企业的主体责任。最近几年,国家安监总局在大公共安全的理念、视野和格局下,通过与公安部门、消防部门和其他部门通力合作,建立了合作机制,在事故预防、事故应急和事故调查处理方面取得了重大成绩。
安全生产工作须按照公共安全工作体系的一般规律和工作方法办事。
安全生产工作不只涉及企业,还涉及人员密集场所等,尽管复杂,但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如坚持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教育,实施隐患排查与动态管理等。这些规律和方法也是公共安全管理的一般规律和方法。为此,总书记站在公共安全管理高度,对安全生产工作应遵循的一般规律和工作方法作了阐述。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要有忧患意识,要经常有半夜惊醒的责任和担当意识。他强调,我们要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始终保持高度警觉,任何时候都不能麻痹大意。二是要坚持问题导向,即从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公共安全面临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三是要切实抓好综合治理,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的总体思路,一手抓专项打击整治,一手抓源头性、基础性工作,创新安全生产防控体系,优化安全治理社会环境,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安定的深层次问题。四是方法得当,即着力补齐短板、堵塞漏洞、消除隐患,着力抓重点、抓关键、抓薄弱环节,不断提高公共安全水平。这四个方面的阐述,是总书记2013年7月以来就安全生产工作多次作重要指示的高度概括和升华。最近几年,国家安监总局通过抓重点、抓关键、抓薄弱,通过长效监管和日常监管、常态监管和应急整治相结合,实施工作上的突破、突围和整体推进,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标准化与分级分类管理、特定行业安全生产整治等方面采取了得力措施,取得了重要进展。不仅如此,国家安监总局还积极通过法治化的方式巩固这些规律和方式,如2014年修改的《安全生产法》就规定安全生产工作应当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安全生产工作须按照公共安全工作体系改革要求开展改革和法治建设工作。
改革是促进工作不断进步的主要举措。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围绕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提出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社会治安防控等方面的体制机制改革任务,提出要加强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加强公共安全立法、推进公共安全法治化的要求。为此,须按照中央部署开展公共安全改革和法治建设工作。通过总书记的重要阐述,可以看出,安全生产改革和法治工作须遵守如下原则:一是按照公共安全工作的大局要求,以安全生产问题为导向,开展体制、制度和机制的适应性改革。此项改革既应服从公共安全的一般规律和要求,也要体现安全生产的特殊性和专业性。二是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拓展人民群众参与公共安全治理的有效途径,发挥人民的法治主体地位作用,实现安全生产工作共治。2014年修改的《安全生产法》就是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响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予以修改的法律。该法按照群众路线和国家治理的要求,发挥了行业、职工、工会、中介组织和社会的作用,规定安全生产工作应当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建立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机制,建立了安全生产工作共治的法治框架。三是从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入手,推进思路理念、方法手段、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健全安全生产工作体系。总书记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承担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明确并严格落实责任制,落实责任追究。要坚持标本兼治,坚持关口前移,加强日常防范,加强源头治理、前端处理,建立健全公共安全形势分析制度,及时清除公共安全隐患。近几年,国家安监总局围绕这三个方面,部署了相关工作,如开展持续的隐患排查,统一举报投诉网络和电话,大力开展有奖举报制度;与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党委协商,大力推进“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责任体系创新。目前,在省市县三级通过党政联合发文等方式已经基本实现了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责任构建目标。2015年国家安监总局还在国有企业推行该责任制度,使体制、制度和机制的改革能够一杠子插到底,落到实处,发挥有效的作用。下一步,可以探索由中组部、人社部、中纪委、监察部牵头,制定全国性的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文件,以巩固和发展国家安监总局的成功探索。
安全生产工作须按照公共安全工作的一般要求和自身的特殊性要求抓好工作落实。
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实在,强调常态和实效。安全生产工作要实在、常态和实效,须按照总书记强调的,做到如下几点:一是按照公共安全的规律和要求,从最基础的地方做起,把基层一线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主战场,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实现城乡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和综合治理网格化、一体化;要提高安全生产工作精细化水平,每一个环节都要深入考虑和谋划;要构建人防、物防、技防网络,实现人员素质、设施保障、技术应用的整体协调。二是按照安全生产工作的专业性要求,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全面抓好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管理、防范、监督、检查、奖惩措施的落实,细化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责任、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企业的主体责任,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切实消除隐患。三是通过法治措施,把公共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体系,加强安全公益宣传,吸收职工、工会和社会大众参与,弥补安全生产行政监管上的不足,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参与安全生产监督。近几年,国家安监总局围绕这三个方面,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如全面实施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按照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要求,加强乡镇安全生产基层监管力量;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与标准化工作,实施安全生产精细化和动态管理;各级安委会推进对属地政府和同级政府有关部门的履职考核;开展油气管道安全隐患专项整治;推动安全生产工作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都取得了实效,全社会的安全文化基本形成。目前,我国经济下行风险仍然很大。在此情况下,我们不能通过牺牲人民的生命和健康来换取经济增长。也就是说,安全生产工作不仅不能放松,还要加强。应当通过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严格执法,减少企业的安全生产风险,提升社会公共安全效益,为经济和社会进入新常态保驾护航。下一步,应继续按照2014年修改的《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和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的通知》的要求,狠抓落实,查漏补缺,长效与短期监管相结合,夯实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
此次中共中央政治局的集体学习和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扩大了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视野和胸怀,提升了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格局和地位,指出了安全生产工作的方向,提出了安全生产工作的规律、方法,明确了今后安全生产工作的举措,是对安全生产工作观和方法论阐述的一次飞跃,必将对全国安全生产形势的进一步好转起到重要作用。下一步,全国安监系统应当加强制度创新和完善,深化体制和机制改革,发扬安监系统敢于担当、敢于作为的作风,把这些思想和要求落到实处。
媒体声音
维护公共安全,要坚持问题导向,狠抓薄弱环节。从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理清思路,摸排线索,找准原因,以补齐短板、消除隐患。在群众关注度高、社会影响力大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域,更要贯彻好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的总体思路,一手抓专项打击整治,一手抓源头性、基础性工作,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安定的深层次问题。
(作者为闫祥岭、杨绍功,摘自6月3日新华网)
无处不在的公共安全,呼唤着安全管理的转型。政府“包打天下”的保姆式安全监管理念,很容易陷入大包大揽的误区和条块分割的盲区。把更多人动员起来,让安全管理建立在全民共建共享的基础之上,才能让政府监管与立法司法、企业自律、媒体监督、公众参与等良性互补、合理互动,形成覆盖面更广的新型安全管理。惟有以现代治理方式,凝聚起更多人的力量,形成“社会共治”,才能编织起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安全网,维护好安全这一底线权利。(作者为张铁,摘自6月1日《人民日报》)
盘点最近几年发生的重大安全事件,或有天灾不可抗的因素,或因人为失误造成,或因各种因素叠加引发,但都呈现了这样一个趋势:人群的集中,正使得风险杀伤力变大;流动的加快,容易导致风险交织产生连锁效应。相当多的公共安全事故,还暴露了人为疏忽、管理漏洞、应急不力等问题,更凸显了“编织公共安全网”的紧迫性,只有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才能改变抓安全的不直接面对安全问题的现状。
(作者为曹鹏程,摘自6月3日《人民日报》)
在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中,人民群众对公共安全的期盼比以往更加强烈,公共安全综合治理意味着要从如下方面加强和改善。从对象上,要实施全面治理,全方位应对各类公共安全问题。从过程上,要克服过分重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倾向,更加注重公共安全的全过程治理,更加注重公共安全问题的源头治理和风险治理。从制度上,要改革和完善现有公共安全治理的体制机制。
(作者为李雪峰,摘自6月3日新华网)
国家层面保障公民的公共安全,是政治责任,是对国家人民负责的态度和决心;但是,百姓层面,我们作为受益人,如果只是将此当成一种福利,而自己不去努力,甚至做出和此共同利益背道而驰的事情,那么任凭国家如何努力,百姓层面的公共安全意识的短腿又如何拉长?笔者记得一句很有哲理的谚语:“只要不被蒙上眼睛,群众的十双眼睛总是比政府的一双眼睛更管用。”这话,就阐述了群众的作用和力量。
(作者为孙懿德,摘自6月3日嘉兴文明网)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转发到微博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最后登录
2021-3-20
帖子
27616

荣誉管理

沙发
sxiyun 发表于 2015-6-9 08:52:32 |只看该作者
习近平总书记就安全生产和公共安全问题作了重要阐述,作了工作部署,有很大的创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易安论坛 ( 京ICP备11028188号  

GMT+8, 2024-10-6 15:21 , Processed in 0.294888 second(s), 33 queries .

© 2006-2014 易安网.

易安论坛程序支持:Comsenz Inc & Discuz!X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