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颜色

调查称快递收寄验视形同虚设 操作规程遭无视

  收寄验视形同虚设

  “这是出了事故,如果没出事故,这个问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被重视。据我们了解,快递行业这种缺乏验视的现象已经非常普遍,所以出事不是偶然,是必然。”曾主持邮政法释义撰写的河北经贸大学教授贾玉平对《法制日报》记者说。

  记者近日在某高校门前快递集中收寄点随机采访多人,大多数人表示,在寄快递时从未被开箱验视过。

  贾玉平介绍,实践中甚至有快递企业与网络商家签订“自封免验”协议,约定寄件人(网络商家)承诺交寄的物品不存在违反国家有关禁止寄递、限制寄递规定的情形,并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快递企业对交寄物品不再逐件检查,仅负担抽查义务。

  “这样的做法给寄递渠道造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贾玉平一再向记者强调,快递行业对收寄验视不够重视,其后果远不是“死亡快递”这一个案例所能体现出来的。

  “不光涉及财产安全、人身安全,还涉及其他问题。比如毒品、假药,现在快递变成这些东西流通的最佳渠道了。”贾玉平说。

  《法制日报》记者在多年采访假药、非法买卖枪支案经历中,也均发现了这一现象。

  2011年,河南省新密市破获了一起非法买卖枪支案。47岁的犯罪嫌疑人张某在2010年下半年结识了一名开网店销售仿真枪的老板,在见面挑选并支付定金后,张某径直回到家中。不久后,店老板通过物流将仿真枪送到他的家中。他通过这种方式购买了7支高仿真枪。

  办案检察官告诉《法制日报》记者,物流行业中缺乏验视、什么都寄的管理漏洞,为非法销售枪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此类案例还有很多。2011年4月,湖南省长沙市公安局禁毒支队破获特大运输毒品案,犯罪嫌疑人作案的主要手段正是通过快递方式。

  类似山东“死亡快递”的事件此前也曾发生。2011年8月14日,浙江省杭州市某快递公司内一邮包发生爆燃,导致该公司两名员工表皮灼伤。

共4页 您在第2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1020个字符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责任编辑 :荷君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