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 牢牢守住生命安全“红线” ■王德学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地方和单位重特大事故接连发生,在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的同时,也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没有牢固树立“红线”意识,没有落实安全责任,没有夯实基层基础,没有进行严格管理和监督。归根到底一句话,就是没有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没有认真实施安全发展战略。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安全发展问题。早在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中央就把“安全发展”确定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原则之一。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安全发展。《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国发〔2011〕40号)中又明确提出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做出重要批示指示,对实施安全发展战略问题提出明确要求。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高屋建瓴、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是对科学发展观内涵的创新、丰富和发展,是对安全发展战略的高度概括、科学诠释和最精辟的阐述,是我们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推动安全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与此同时,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做出的关于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部署和《安全生产法》的修订与实施,为我们实施安全发展战略、坚守生命安全“红线”、促进经济社会安全发展提供了最有力的政治、法律和制度保障。我们一定要坚决贯彻中央精神,认真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牢固树立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红线”意识、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促进实现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牢牢守住生命安全“红线”。 一、全面领会安全发展战略的方针原则和思想内涵 我体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红线”,就是不能触及更不能逾越的禁行线、高压线、生命线。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内核”,是安全发展理念的灵魂,是安全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总体原则和目标要求。从根本上说,安全发展战略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发展所必须遵循的基本战略。 从广义上理解,安全发展战略应包括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生产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经济安全、金融安全、资源安全、生态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等;从狭义上讲,应主要包括公共安全、生产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等。 就狭义尤其是生产安全而言,其基本战略方针和原则应当是: (一)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就是以人的生命为本,坚持安全第一,搞好工作摆位,切实把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职业健康作为最高目标、放在首要位置,不以牺牲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为代价去换取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就是坚持突出预防、防范在先,多措并举,即采取政治、经济、行政、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对安全生产问题进行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综合治理,解决各种问题,消除各类隐患,防患于未然,有效遏制各类事故尤其是重特大事故发生。 (三)依法治安、科技强安。就是健全法治,并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依法履行主体责任、依法从事生产经营和建设活动;依法进行监督管理、依法进行整顿治理;切实强化执法工作,深入持久“打非治违”,严厉打击各种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依法取缔关闭非法和不具备安全条件的各类生产经营单位,严肃查处各类事故,严厉进行责任追究等。与此同时,大力推进安全科技创新与进步,加强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应用,加强技术改造,加强新技术、工艺、设备、材料的推广应用,淘汰落后和不安全的产能,提高企业的安全科技含量,提高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安全生产保障能力。 (四)固本强基、严格监管。就是加强基层、夯实基础、强化内功,加强企业内部的安全基础管理和生产、技术、设备等各项专业管理及现场管理,加强全员化、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全覆盖安全管控,把事故消灭在现场。在此基础上,强化政府的安全监督和管理,强化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强化舆论监督,推动安全生产工作不断上台阶、上水平。 (五)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就是不能只重发展、重速度、重生产、重效益而轻安全,要把安全生产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与经济社会发展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考核、统一推进,促进安全生产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进行、统筹兼顾、协同前进、协调发展。 其主要思想内涵应包括: (一)要坚持把人的生命安全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和从事各种生产经营活动中,都要以安全为前提,彻底摈弃“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的传统思维,牢固树立“安全才能发展、发展必须安全”的全新思维,切实关爱生命、关注安全、关心健康,真正把做好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工作当做第一责任、摆在第一位置、作为第一任务、视为第一政(业)绩,用第一的精力、第一的力度、第一的手段、第一的措施去抓去做,而不能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或出了事故重要、不出事故次要、“消停”一阵不要,切实采取强有力措施,努力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 (二)要把安全与发展都作为大事来抓,正确处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这一方针与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第一要务和科学技术这一第一生产力的关系,在坚持安全第一方针的基础上实施第一要务,用第一生产力来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按客观规律办事,不以牺牲人的生命和健康为代价,把发展建立在有安全保障的基础上,真正做到不要带血的速度、不要带血的GDP、不要带血的财政收入和经济效益,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切实做到经济要上去、社会要发展、事故要下来。 (三)要以预防为中心、以企业为重点、以法律为准绳、以政策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监管为途径、以体制为保障,建立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监管、企业自觉负责、职工全员参与、社会监督支持和企业自动、党政推动、舆论助动、社会互动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促进安全文化、安全法治、安全科技、安全管理、安全监督等要素全面强化和安全生产工作的持续改进、不断提升。 (四)要把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指标纳入国家、地区、行业和企业的发展规划、计划和总体工作布局部署之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搞好顶层设计、搞好宏观规划、搞好微观操作、搞好具体实施,切实做到与其他工作同部署、同推动、同落实。 (五)要严格把住安全条件关,严格安全许可、严格市场准入、严格执行“三同时”规定,坚决做到不安全的规划不批、不安全的项目不上、不安全的工程不干、不安全的企业不要。 (六)要不断提升企业的本质安全水平,改善作业环境和条件,加强劳动保护和个体防护,搞好职业病防治,减少乃至杜绝各种职业危害,使劳动者体面劳动、文明作业、安全生产。 (七)要规范安全检查、坚持“四不两直”,强化日常监督检查、强化隐患排查治理、强化安全专项整治,解决各类突出问题,并做到“常、长”二字,使之经常化、常态化、长效化,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抓,防患于未然。 (八)要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解决影响安全生产工作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牢牢把握新常态下安全生产工作的机遇与挑战,乘势而上、有效应对、有所作为。同时,要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严防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 (九)要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做到反应灵、行动快、处置好,把事故灾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十)要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去审视、考量、谋划、把握和推动,在推进“四个全面”和“五大建设”的过程中去开展,着力构建长效机制,实现长治久安。 二、全面正确地把握安全发展战略的总体目标要求 前面已经讲过,守住生命安全“红线”,这是安全发展战略的总体战略目标要求。而我们实施安全发展战略的根本思想基础就是牢固树立“红线”意识。安全发展战略作为国家战略也是一个长期战略,其具体战略目标应该有近期、中期和长期目标。就中期目标而言,就是到2020年实现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就长期而言,应该是再用10年左右时间,即到2030年底一些主要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指标赶上或超过世界发达国家水平,不断朝着“零死亡”目标迈进。 在此,我想就到2020年实现根本好转的目标试述如下: (一)搞好总体转型,努力缩短事故的“易发期”。 研究表明,人均GDP3000美元至5000美元期间是事故的“易发期”。世界一些发达国家用了很长时间才走出了这个“易发期”。如英国用了70年、美国用了50年、日本用了26年,等等。而我们要发挥自身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体制优势、政策优势、人文优势等,在加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中,加强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强安全生产法治和基层基础建设,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能力建设,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整体转型升级。在大力推进科技兴安的同时,大力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与监督,大力实施治本之策,大力推进源头治理,全面提升企业安全生产保障能力水平和全民安全素质,用尽可能短的时间,走出这个“易发期”,即从2005年算起,用15年的时间,也就是到2020年,实现全国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性好转(2004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中确定的目标)。 (二)实现根本好转,各项具体指标要上新台阶。 到2020年实现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根本性好转的具体指标应达到以下水平:一是总体上,到2020年重特大事故要得到有效遏制,各项指标尤其是四项主要事故相对指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职业病危害得到有效控制。二是具体讲,第一,基本杜绝特别重大事故;第二,重大事故“十三五”期间比“十二五”期间累计下降50%左右,到2020年降幅要更大些(其中工矿商贸领域的重大事故要下降70%左右);第三,“十三五”期间事故总量比“十二五”期间累计下降30%左右,到2020年力争下降50%左右;第四,“十三五”期间各项相对指标要比“十二五”期间大幅度下降,其中亿元GDP死亡率累计下降40%左右、工矿商贸十万人死亡率累计下降30%左右、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累计下降10%左右、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累计下降50%左右。到2020年,各项指标要进一步改善。三是加强职业病防控工作,把新发职业病病例控制在相对稳定水平。 (三)实现根本好转,安全生产水平要全面提升。 一是要在进一步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安全生产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加强中国特色安全生产理论研究与创新,基本形成以“安全发展”、“红线”理论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安全生产理论体系。二是形成较为完整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标准规范体系。三是形成一整套科技支撑体系、政策措施体系、隐患治理体系、教育培训体系、应急救援体系等。四是形成较为完善的安全生产体制机制,健全的上下贯通、纵横成网、延至基层、覆盖全面的安全监管监察体系。五是构建起以“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齐抓共管”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以及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制为核心、上下一致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并逐级落实到位。六是基本改变发展方式粗放化、企业规模小微化、工艺技术低能化、人员素质参差化、管理手段传统化的现状,逐步实现发展方式科学化、生产规模集约化、工艺技术现代化、人员素质精良化、产管手段智能化,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安全管理水平和政府的安全监管水平明显提高。七是安全生产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规模以上企业全部达到二级以上标准化企业,其他企业达到各级标准化的比率应超过50%。与此同时,启动1万个安全社区建设,建成1000个以上安全社区,到2020年,使全国安全社区总数达到1500个以上,群防群治水平明显提高。八是形成良好的安全生产法治秩序,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得到有效遏制,由此导致的各类事故比率下降到20%以下。九是形成全社会人人关爱生命、关注安全、关心健康和支持安全、参与安全、搞好安全及职业健康的更加良好的社会氛围。十是正确而有效地把握安全生产的规律特点,探索建立起一套科学而行之有效的途径、手段、措施、办法和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体系,初步构建起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使安全生产与小康社会同步,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造更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三、实施落实好确保总体战略目标实现的各项举措 (一)搞好宣传教育,强化安全意识。 要采取各种有效形式,通过“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万里行”和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以及微博、微信、微门户等形式和载体,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的重大决策部署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知识及典型经验等。同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评论员、宣传员、网评员、通讯员队伍,尤其要建立一支安全生产理论专家队伍,大力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大力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大力释放安全生产正能量,特别是在大力加强安全生产理论建设的过程中,注重强化对安全发展战略的研究、制定、诠释和宣传,赋予其深刻而丰富和实实在在的内容,让全社会都了解认知这一战略,认真实施这一战略,以此为契机,推动实现安全发展。要通过一系列措施,提高全民的安全自觉,使安全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使各级领导者、管理者和广大劳动者尤其是从业人员破除不正确的思想观念,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切实筑牢思想防线。一是坚决破除不正确的发展观,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切实强化“红线”意识;二是坚决破除麻痹思想,牢固树立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每一个人的最高职责观念,切实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和防范意识;三是坚决破除不尚法治的思想,牢固树立法治观念,切实强化法治思维、“非法不治”和守法、依法、用法意识;四是坚决破除片面追求速度和效益的思想,牢固树立正确的政(业)绩观,切实强化搞好安全生产也是政(业)绩而且是最大的政(业)绩的意识;五是坚决破除事故“不可避免论”,牢固树立一切风险都可以控制、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观念,切实强化超前思维、主动作为的意识;六是坚决破除靠运气、走捷径、图形式的思想,牢固树立求真务实观念,切实强化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下笨功、下苦功、下硬功,重细节、重小节、重落实意识;七是坚决破除当“太平官”和松劲思想,牢固树立紧迫感、危机感、使命感,切实强化只争朝夕、时不我待和毫不放松意识;八是坚决破除急功近利、一劳永逸思想,牢固树立“安全生产工作永远在路上,要循序渐进、持续改进”的观念,切实强化打“持久战”意识;九是坚决破除侥幸思想,牢固树立真抓实干、遵章守纪观念,切实强化人人从我做起,不伤人、不伤己、不被伤的自觉、自保、自救,互保、互促、互救和远离“三违”意识;十是坚决破除畏难和低标准思想,牢固树立知难而上和零事故观念,切实强化攻坚克难、奋发有为意识。 (二)突出重点领域,强化整顿关闭。 一是抓好煤矿整顿关闭,全面贯彻落实“双七条”和瓦斯综合防治措施,推进各项任务落实,加大各类隐患和隐蔽性致灾因素的治理力度,采取依法破产、政策引导、政府推动和市场倒逼等多种手段深化煤矿整顿关闭工作,淘汰落后和不安全产能。与此同时,大力推进煤矿重组联合、改造提升、管理强矿和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标准化、智能化(以下简称“五化”)矿井建设。二是大力推进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重点整顿化工园区、储罐区、危险品仓库和重点工艺、重要部位、设施、设备、装置等,彻底解决突出问题,尤其是“城(村)中厂”、“城(村)中库”等问题,依法关闭安全无保障的各类企业,彻底消除各类事故隐患。三是大力推进油气管道整治攻坚,力求用3年时间完成整治任务。四是以解决“小、散、乱、差、多”和安全生产条件差为重点,扎实推进金属非金属矿山和尾矿库整顿关闭工作。五是开展以各类地下管网等隐蔽工程、设备设施、突出灾害为重点的安全专项整治。六是开展粉尘企业、有限作业空间、涉氨制冷及其他职业危害方面的安全专项整治。七是深化交通运输、消防安全、建筑施工等领域的安全专项整治。通过一系列的专项整治工作,切实改变现有状况,全面提升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水平。 (三)推进从严执法,强化“打非治违”。 一是加快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制修订工作,形成更加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切实做到有法可依。二是加大修改后的《安全生产法》的宣贯实施力度,严格执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的通知》(国办发〔2015〕20号),强化安全监管执法工作,尤其要强化日常执法、现场执法、事先执法,做到文明执法、严格执法、廉洁执法,搞好执法监督、强化执法考核、提高执法效能。三是针对危险化学品等重点行业领域,进一步明晰监管职责、落实执法责任、理顺工作关系,在部门各司其职的基础上,强化联合执法。四是强化“打非治违”,依法严厉打击非法违法违规违章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取缔无证照或证照不全的各类企业,取缔各类非法违法、不符合安全规程要求的企业,防止已取缔关闭企业死灰复燃,真正做到“四个一律”,并要深入持久地治理纠正“三违”现象。五是加强事故查处工作,在抓好特别重大事故调查处理的同时,要通过挂牌督办、提级调查、督促指导等多种途径,加强较大、重大事故的查处工作,做到依法依规、科学严谨、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努力纠正失之于软、失之于宽、失之于轻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以罚代刑、以纪代法等现象,真正发挥震慑和警示作用,并用沉痛教训推动安全生产工作。六是依法严厉查处迟报、谎报、瞒报事故的行为。 (四)推进源头治理,强化基层基础。 一是立足安全,搞好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布局,针对各类事故暴露出来的问题,修改以往的设计规范、规章、规程等,全面提高高危行业企业和其他重大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关键装置的安全距离及其他设防标准,尤其要严格准入门槛,严格高危行业企业的技术、管理标准尤其是人才素质、数量等要求。二是严格把住设计审查、竣工验收、许可发证关,杜绝先生产后办证、不验收只发证、投了产没有证现象,并要认真执行高危行业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制度,严格按照规定标准进行安全生产许可和审批核准。三是严格执行安全生产“三同时”制度,做到凡没有“三同时”的可研和初步设计一律不予通过审查,凡没达到“三同时”要求的项目一律不准立项,凡已立项但在建设过程中未按“三同时”要求施工的一律不予验收,凡验收不合格的一律不许投产。四是加强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和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工作。五是加强安全培训工作,严格董事长、厂矿长(经理)专业技术和文化条件,严格对他们进行岗位培训,严格员工岗前和岗中培训,严格特殊岗位工种的持证上岗制度,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和技能。与此同时,要大力加强各级安全监管人员尤其是县乡级安全监管人员的业务培训,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差什么增什么,通过网络学院、视频讲座、分级办班等,用两三年时间,全部轮训一遍,进一步提高监管工作水平。六是要在健全安全标准体系的基础上,广泛深入地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促进企业一切活动按标准进行,努力做到生产手段、生产行为、管理活动等全部达到标准化,促进实现岗位、专业、企业全面达标。七是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加强各类事故和职业危害统计分析,督促引导企业加强各项基础管理、专业管理和现场管理,且要重视和加强对新兴产业安全生产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八是树典型、创标板,推动企业抓好班组建设,搞好班组这一最基层组织的安全治理。九是大力推进安全社区建设,夯实街道、乡镇、村屯等基层的安全基础,努力搞好群防群治。十是在把住安全中介机构资质关的基础上,对其实行严格监管,促其依法履责、认真负责、搞好服务、失职追责。此外,要加强安全监管、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基层基础建设,在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关心爱护他们、稳定好队伍的同时,强化作风建设、强化业务建设、强化能力建设,练好基本功,达到会监管、敢监管、善监管、勤监管、严监管,切实做好基础工作、日常监管、督促检查、隐患排查、应急处置、事故查处、行政执法及其他监管监察业务工作。 (五)推进科技强安,强化技术保障。 一是抓住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重大机遇,加强安全生产基础理论和重大课题研究攻关,在积极引进、推广、使用消化国外先进的灾害治理、事故预防和抢险救灾科研成果及装备的同时,下大气力搞好安全科技创新、研发,搞好产、学、研、用结合,搞好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现实安全保障能力的转化。二是大力推进安全科技“四个一批”,充分发挥其引领、带动、促进作用,特别是要抓紧在煤矿强制性推广瓦斯抽采利用、防突、自动监控技术和水患防治技术,推广先进适用的井下救生避险设施和技术装备;在非煤矿山矿井和小型露天采石场及尾矿库推广典型灾害监测预警、机械通风、尾砂充填、中深孔爆破、在线监测和干式堆排等先进技术;在具有危险生产工艺的化工企业推广联锁自控技术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运等环节重大危险源自动监控技术、阻隔防爆技术及油气田防井喷技术等;在烟花爆竹行业推广机械化生产和新型安全火药原料。三是加强企业特别是重点工艺系统、装置设备、生产和施工手段等方面的安全技术改造,及时淘汰安全性能低下、危及安全生产的落后技术、工艺、材料、装备,大力推广使用先进、高效、优质、安全的工艺、技术、设备、材料。四是以矿山、石油化工、交通运输等行业领域为重点,大力推进“五化”工艺技术和其他先进生产、运营、监管手段的运用。五是强化高风险作业安全技术保障措施,尤其要在山区公路车辆翻车坠崖(河)、危险化学品车辆碰撞引发起火爆炸、矿山爆破作业引发爆炸、密闭空间清理作业引发中毒窒息等方面强化实施安保工程和其他安全技术措施。六是顺应“大数据”治理新趋势,大力推进安全生产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 (六)坚持常查常改,强化隐患治理。 一是在不断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过程中,强化企业自身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立足岗位、落实责任、时时进行。凡发现的隐患,要立即整改,一时整改不了的,要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五落实”。二是规范和加强安全监督检查和隐患排查工作,在搞好企业自查的基础上,搞好地区互查、政府抽查、专项检查、重点检查、联合检查,要依靠专家检查排查,深入下去、沉到现场,严查、深查、细查,不搞大轰大嗡、不搞形式主义、不搞下不为例,真正落实安全生产检查和隐患排查责任制,实行谁检(排)查、谁签字、谁负责,从而促使安全检(排)查不打折扣、不留死角、不走过场、务求实效,并使之常态化、科学化、规范化、长效化。三是充分发挥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作用,在组织引导各类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针对本企业和服务范围内的企业开展预防性安全检查的基础上,组织他们参与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组织的隐患排查、安全检查和督查活动。四是把检查督查与行政执法、整顿关闭、“打非治违”等有机结合起来,发现问题、就地执法,该处罚的处罚、该停产整顿的停产整顿、该关闭的关闭、该取缔的取缔。五是强化隐患整改治理推动工作。在隐患整改中,对该由企业负责的,企业要全面负责,限期整改到位;对涉及其他方面企业无力解决的,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督促,并给予资金支持;对社会影响大且可能产生严重后果的,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挂牌督办、一盯到底。 (七)着眼体制机制,强化改革创新。 一是要认真总结多年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全面推动安全生产工作思路创新,努力实现新形势下的“五个转变”,即:从习惯于空喊口号、大轰大嗡、搞运动式的打法向扎扎实实、精工细作、固本强基、久久为功方向转变;从以抓城市和工矿为主向城乡及二三产业并重转变;从以防范重特大事故为主向抓大控小转变;从以事故拉动为主向事故和目标双重拉动为主转变;从注重治标解决浅层矛盾问题向注重治本解决深层次矛盾问题转变。二是以贯彻实施新《安全生产法》为契机,推动安全监管制度创新,诸如:探索建立安全生产专家咨询制度、安全生产巡视制度、安全生产诚信制度、“历史上的今天”特别重大典型事故警示日制度、安全生产形势分析点评制度、安全生产不良记录制度、“四结合”(公务员、专家、企业管理人员、救护队员相结合)排查隐患制度,等等。三是把安全监管体系和能力建设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之中,推动安全监管体制创新、体系完善、能力提升,诸如:认真解决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存在的“三化”(领导分工末位化、安监机构边缘化、人员编制事业化)问题,在实行各级行政首长兼任安全生产委员会主任的同时,推进常务或担任常委的行政副职分管安全生产工作;将各级安全监管机构列入政府组成部门并明确为执法机构;安监局局长兼任政府副秘书长并在安监机构中配备同级正职的安委办主任;将县以上安监机构人员全部列入公务员编制,并将安全监管体系延伸到基层乡镇乃至村屯,加强监管和执法力量;改革调整相关职能职责,减少行政审批;在巩固注册安全工程师制度的同时,推行注册执业健康师和部门、企业安全生产监察专员、安全生产督导员、安全总监和总工程师等制度;改革事故调查体制,对事故规模大、造成损失大、社会影响大且情况复杂的特别重大事故,成立高规格的国家调查委员会,以提高调查处理的权威性、公正性、时效性,同时健全完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实行应急处置与事故调查职责的有机衔接。四是推动安全监管手段方法等方面的创新,包括推进各种作业船舶和运营车辆运行中的远程监控手段、重大危险源信息化监控手段、高危行业企业隐患及事故报警手段、生命探测手段等技术手段和关闭一些事故企业、重大隐患整改挂牌督办、集中整治以及网络在线培训、手机办公、分类及网格化管理、专家巡视(督查)、随机检查等监管执法手段方法的运用。五是加强“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城乡一体化)条件下的安全生产工作,针对生产力水平、产业结构和行业特点,实行差异化监管和指导,坚持区分“三个地域”、突出“一矿一厂和大交通”,抓住“三区两业一村”,关注“两季两日一夜”,进行有效监管监察,即对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在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上要有所区别,在监管监察和指导方法上要有所不同,在政策扶持上要有所区分,突出抓好煤矿、化工厂(库)和水上、铁路、民航、道路交通等易发生特别重大恶性事故及事故总量大的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同时注重抓好开发区、风景区、山区和服务业、旅游业、农村及雨季、冬季、节假日、双休日、夜间的安全生产工作。六是推动安全生产工作机制创新,建立健全不安全产能退出机制、安全投入保障机制、安全政(业)绩考评机制、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市场准入把控机制和其他激励约束机制等。七是在不断完善并用好现有相关政策的同时,根据不断变化的新情况,协调推动出台新的政策措施。 (八)坚持防救并重,强化应急处置。 一是以国家矿山应急救援队建设为引领,以公安消防、海上搜救、央企救援队伍为骨干,进一步优化布局、加密覆盖、强化功能、完善体系,搞好国家、区域、地方、行业领域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和企业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社会志愿者队伍配备,形成结构合理、互为补充、满足需要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尤其是把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体系和能力搞上去。二是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在抓好政治建队、作风养成、基础培训的前提下,强化指战员的日常技战术训练,特别是要突出指挥员训练、新装备训练、军事化训练和实战化训练,创新训练手段,全面提升快速反应、应急机动、专业救援和综合施救能力。三是在强化应急知识普及、提高岗位员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的同时,强化应急预案和演练工作,把功夫下在基层企业和现场预案工作上,切实使应急预案简便化、通俗化,提高应急预案的针对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要着眼实战,不断创新演练内容、手段和方法,大力推进全方位、各层次尤其是企业车间、班组现场演练活动的开展,不断提高演练质量。四是大力抓好应急装备储备建设,在抓好重点应急救援队伍高精尖装备配备的同时,重点抓好基层企业现场基础、通用、一般、配套救援装备的配备,扎实开展各类应急资源普查,科学确立地区、行业应急物资储备布局和储备重点,建立起政府储备与企业储备、实物储备与生产能力储备、通用物资社会储备与特种物资定点储备相结合的储备模式,以满足救援工作需要。五是加强应急机制建设,继续完善地企、政企、社企、军地之间的事故通报、报告、告知和应急联动机制,继续完善事故信息发布和舆论导向机制,继续完善现场救援和医疗救治、防止造成环境污染及疫情发生相结合的机制,继续完善各级安监部门与气象、海洋、地震、环保、国土等方面的部门应急联动机制和区域间、区域内协调联动机制以及各级安全监管部门与国家(区域)矿山、危化品等应急救援队伍的应急协调机制等。六是加强应急救援的组织指挥,在搞好应急响应,做到见事早、反应灵、决策准、行动快的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属地为主、科学施救、逐级督导的事故灾难处置原则,切实加强事故救援现场的组织领导和管理,坚持领导干部靠前指挥,建立完善现场救援专家会商制度,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对应急救援决策的支撑作用,在科学分析事故现场现状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救援方案,确保施救工作迅速、科学、安全、有序、有力、有效,防止盲目施救而造成严重后果和发生其他次生事故,守住“红线”的最后一道防线。七是要搞好由自然灾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防范应对工作。 (九)推进方式转变,强化转型升级。 一是认真解决不重人的素质、不重创新驱动、不重技术进步、不重结构优化、不重发展质量、不重管理提升,片面地追求企业扩张和经济增速,盲目增投资、铺摊子、招引资、上项目,搞低素质高速度发展、低水平重复性建设、低效率高负荷运转,埋下大量隐患,甚至以牺牲人的生命和健康为代价来换取一时一地一企发展的问题。二是认真解决不认真贯彻安全生产方针原则,不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规章、规程、制度、标准,不严格执行“三同时”规定,不讲安全条件,在没有安全设施或安全设施不健全、不合规、不达标,缺乏安全保障能力的情况下,盲目投产、带病运转、冒险蛮干的问题。三是认真解决不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没有可研、没有设计、更没有安全专篇和审查、审批、验收,许可把关不严甚至不把关,“先上车、后买票”、“先结婚、后登记”,上了车不买票、结了婚不登记,随意开“绿灯”等无序发展问题。四是认真解决重速度、重产能、重效益,轻技术、轻质量、轻安全,压造价、压成本就压安全,以减少安全投入来降低投资、降低成本,不采用先进、适用、安全、高效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偷工减料、简易投产、凑合生产,“萝卜快了不洗泥”,不分什么高端低端产业、不论结构是否合理、不讲安全是否可靠、不看技术是否先进,只要是能带来速度的项目和企业就盲目上马的问题。五是认真解决不讲集约经营和规模效益,不提高产业集中度,在很小的空间和矿床上,低水平重复建设群体矿山、蜂窝厂点,造成小而散、小而多、小而差、小而乱,加大安全风险的问题。六是认真解决违背客观规律办事,盲目扩张、拉长战线、扬短避长;随意提高企业运行强度,超能力、超定员、超负荷生产、超常规施工作业和超载、超员、超限、超速运营;重发展、轻管理、轻监督,层层转包(挂靠)、以包(挂)代管、包(挂)而不管、管理不力、监督缺失等问题。七是把安全专项整治与调整经济结构紧密结合、把转型升级与科技进步紧密结合、把严格安全许可与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紧密结合,全面提高发展科学度、产业集中度、本质安全度,全面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全面提高安全发展水平,切实筑牢守住生命“红线”的经济基础。 (十)加强党的领导,强化责任落实。 一是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强化党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把安全生产监管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社会管理和治理的重要内容,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地方各级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和整体工作布局之中,坚持抓大事、把方向、揽全局,健体制、配班子、建队伍,严考核、强推动、促落实。二是强化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安全监管,切实按照“三个必须”和“依法依规、严管严抓”的要求,落实行业主管部门的直接监管责任、国有资产监管部门的相关监管责任、安全监管部门的综合监管责任、地方政府的属地监管责任,严审批、严许可、严执法,强检查、强监督、强促进,抓整治、促整改、保提升,不断提高监管水平和效能。三是依法严格履行和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所有企业都要强化对安全生产的无限责任意识,自觉接受当地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安全监管,从岗位做起、从基层抓起,切实强化机构、制度建设,加强教育培训,搞好日常管理,保证安全投入,抓好隐患治理,推进科技进步,强化激励约束,严格事故查处,超前严密防范,为零事故奋斗,确保安全生产。四是要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和“失职追责”的要求,层层建立起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切实做到省、市(地)、县(市)、乡(镇)、村“五级五覆盖”和企业“五到位五落实”,真正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基层、现场、岗位、人头。五是加大安全生产工作及其指标的考核权重,做到严格奖惩,实行“一票否决”。 四、以过硬作风和良好状态 推动安全发展战略实施 实施安全发展战略是全党全社会全民的共同任务,作为我们安全监管监察系统更是责无旁贷。多年来给我的感觉是,我们这支队伍总体上是好的,政治上是坚定的、作风上是务实的、战斗力是很强的,是值得党和人民信赖的。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为促进全国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付出了艰辛和努力,做出了应有贡献。但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进一步履行好神圣职责,就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建设一支干净、担当、干事、过硬队伍尤其是各级领导班子,切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三严三实”的要求,以更好的作风和状态去推动安全发展战略的实施。 (一)政治上要清醒坚定。 一是要强化理论武装,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努力做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党性锻炼、增强政治定力、坚定理想信念、树牢宗旨意识。二是要严守政治纪律,坚决做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重大决策部署、指示要求,老老实实、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三是要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头脑清醒、是非分明、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始终在复杂环境中站稳脚跟。 (二)精神上要永不懈怠。 一是要振奋精神、锐意进取,始终保持一种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二是要常思责任之重、常想事故之害、常抓除患之本,保持高度警觉,始终勇往直前,永远不当“太平官”。三是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满怀对党的无限忠诚、满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满怀做好工作的高昂激情去做好安全生产的各项工作。四是要吃苦耐劳、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百折不挠。 (三)履职上要敢于担当。 一是要常怀戒惧之心,敬畏人民、敬畏生命、敬畏法律、敬畏职责,常常夜不能寐、半夜惊醒,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如坐针毡地工作。二是要敢于担当、敢于负责、敢抓敢管、敢于碰硬,坚持原则、秉公执法,不怕辱骂、不怕打击、不怕报复。三是要不怕困难、直面矛盾和问题,勇于攻坚克难。四是出了问题要勇于担责、主动担责、不推不卸。 (四)能力上要全面提升。 一是要勤于学习、肯于钻研、深入实践、精于思考、善于总结,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二是要加强锻炼、严格锤炼、艰苦磨练,不断提高看准问题的眼力、攻坚克难的毅力、盯住不放的耐力、推动工作的魄力、善抓落实的实力、守住“红线”的能力。三是坚持底线思维、增强战略思维、强化创新思维,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勇于创新,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路子、开创新局面。四是要善于把大局、谋全局、抓重点、求突破。五是要善于把握客观规律,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提升工作效率效能。六是要注重抢抓机遇、学会借势而行、沉着应对挑战、促进事业发展。 (五)工作上要求真务实。 一是要从实谋事,并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推动工作落实。二是要以“钉钉子”、“拧螺栓”的精神,抓好安全生产的每一项工作和每一件事情,始终抓住不放、一环紧扣一环、一刻也不放松,切实做到事无巨细地抓、没完没了地做、脚踏实地地干、昼夜不停地守、千方百计地防。三是要雷厉风行、说到做到、不放空炮、不做虚功,不敷不衍、不扯不拖、不遮不掩。四是要杜绝以文件贯彻文件、以会议贯彻会议和好说大话、空喊口号的倾向,实实在在想事、谋事、做事,少说多做、干字当头、效果为先,努力解决“五个了之”和大而化之、笼而统之、不了了之的问题。五是要真正沉下去,深入实际摸实情、搞准问题出实招、一抓到底求实效。 (六)廉政上要搞好自律。 一是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严格要求、自我约束。二是要有战胜自我的胆识和魄力,抗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做到自重、自警、自省、自励,坚决做到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的侵蚀面前一尘不染、一身正气。三是要严格遵守党章、严格遵纪守法、严格执行廉政准则,过好权力关、地位关、利益关,杜绝以权谋私、官商勾结和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四是要坚决执行中央的“八项规定”等各项规定,做到令行禁止,严格执行财经纪律,艰苦奋斗、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五是要严格执行总局安监人员从严自律的“四个零”规定等各项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