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致命的《规程》错误
09年8 月,国家电网公司下发新版的《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简称《规程》)。这部企业标准是国家电网安全工作的基础和源头,决定着全国各大电网的安全生产走向。令人吃惊的是,《规程》存在巨大措施漏项,如何指导基层企业安全工作!人命关天,况且是一个行业群体人的性命。漏项就是防护措施空缺,意味着作业人员生命都不到保障!那么《规程》修订是聚集国家电网公司多名专家,经过若干年反复调研、修改,怎么可能如此多的漏项?
别忘记电网是老国企,一切程序看似很齐全完美,但实际效果很有限、效率很低。
电网企业还延续原国企管理模式,一刀切地制造人才:院校毕业--班组工作--年限论文--技术职称--关系职务--高级职称;基层工作时间到了,凑篇论文,就可以获得职称;职称再加关系就有职务;当了官就会水到渠成成为高工。生产线似的人事机制,造就一大批“兵马俑”式的人才,毫无创新能力。某些高工有其名而无其实,电网的专家不专也就不足为奇了。
电力安全技术是集实践性与理论性于一体的专业学科,电力行业又是技术密集型企业,安全措施修订应该以技术说话!如果问起电网某些专家的能力,论文基本上是贴钱凑数的,成果大部分是大锅饭的形式,沾边挂名都会算自己的。所以电网只会天天喊安全,无法触及真实的安全实际技术问题。
凭人际关系衡量技术能力,实质在阻碍科技发展。真正做学问的人,应该流血流汗埋头于科学研究,不会八面玲珑地应付虚伪的职场。而电网职称的评定机制,实质上是考核人际关系,加上选拔领导要与职称挂钩,更挤压着技术拔尖人的生长空间。电力专家鱼龙混杂,水平参差不齐,严重制约电网的安全技术。尤其是省电网公司,经常出现明显错误,不是消除隐患而是在制造事故。
混饭吃的技术,无法看出日常生产工作的复杂问题,潜伏的隐患就会产生事故,不作为的安全专家等于在杀人。如上述插图中列出的隐患,最常用而又普遍的现象,轰轰烈烈的千百次安全检查,专家们却看不到、看不出来。还有许多漏洞隐患和《规程》中的漏项,限于篇幅不一一指出,将在顶帖中部分列出。
五、不如罪犯的安全研究
随着对发明、论文和专著的深入研究,渐渐把我带入一遍新天地,原来电力安全技术领域如此精彩,喜、忧、恨感觉一起袭来。喜的是自己专业知识能够在安全领域得到应用,忧的是原来电网缺失那么多的防护措施,国家要多损失多少财富?员工要多流多少血?恨的是我们企业的部分人,自己不做安全之事,相反还压制、还打击他人减灾救人的善良之举!伤天害理。
想要一间小房屋做试验,没有!我只能拥挤在食堂班、门卫班。企业宽敞的办公场所、豪华的设备、充足的资金,让我羡慕的直淌口水。要是能利用到产品开发、科技研究多好啊!
即便是犯罪失去自由的劳改犯,若能提出对国家有利建议,也能获得奖励。电网企业为什么对提出安全建议、技术创新的人,那么的恨之入骨。从第一篇小译文的奖励到出版专著遭到残酷打压的相反转变,薄扬厚压,暴露出国企部分人害怕、嫉妒业务出头的人,我的安全研究还不如狱中罪犯。
真实的安全到底触动了这些人多少利益?让他们竟置国家财产与职工生命于不顾!
根据《安全生产法》,对安全生产有重大贡献者,应给予奖励。然而我却受到相反结果,被负奖励了。
10多论文发表了,我失去了安全员岗位;发明了安全装置,我被转岗了;出版技术专著,我又被“工作需要”赶到偏远的乡下。一步下个台阶,越出成绩软打击就越残酷,直至彻底剥夺我安全研究的外围条件。潜台词在告诉我,不准再研究了,你已经出格了。可这是安全技术,研究越深越能拯救更多的生命,我确实无意触动某些人的面子和位置。
纵然存在许多明显的隐患,要去研究和消除,然而都被嫉妒官僚无情扼杀了,可惜啊!到底有没有真正关心安全生产的人?
此文写完,我也等着下岗,等着更疯狂报复,嗨,都是当初那篇文章惹的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