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胎》第五章 又上一条线(6)
《爆胎》第五章 又上一条线(6) 从5000名职工中拆借两千万,并不是小数目。虽然,这几年,职工收入较比其它企业稍好一些,但手中并没有多少余钱,尽管利息很高,但能不能舍小家,顾大家,求亲靠友,帮公司一把,以解决燃眉之急呢?郭启心里没底,其他副经理也犯了掂算。做事谨慎的郭启不会轻举妄动,他确实费了一番脑筋。他建议召开职工代表大会,中心议题,就是如何集资,以解决公司资金缺口?左星在会议上,发出了倡议:同舟共济渡难关,全力以赴上第二条生产线。说句实在的,没在企业干过的,没有这方面体会。我们的职工最通情达理,一旦了解公司内情,他们会急公司之所急,想公司之所想,千方百计筹措资金。 一连三天,都没有动静,广大职工是不是不愿集资,还是家里确实有困难?郭启刚吃完晚饭,对妻子说:“唉!家里存款折,还有多少钱?”妻子瞪着眼睛,没吭声。过了一会儿,才惊疑地说:“你问这个干啥?” “嗯!公司集资,我当经理的,总得带个头吧!” 妻子不知是苦穷,还是实话实说,她伸出一只手,意思说,只有5万块。郭启有些不高兴,阴着脸,掏出一颗烟,边抽边思索,他苦笑了一下,堂堂的经理,若说没有钱,准是没人相信。前年父亲动了大手术,一下子花掉了3万块。接着岳母住院了,又用去了2万,加上房改花去了一部分,余下的钱,给女儿上大学用呢! “再给丫丫二姨借3万,给丫丫大舅拆借4万。咋的也得凑12万”郭启说。 显然是底气都不足,连说话都不硬气! 自从上回那档子事,郭启与妻子之间人为地筑起一道屏障。尽管那件事平息了,却在两人心里深深地划了一道痕。 “这样吧,你若不信,你送去,写上你的名,如何?”郭启说。 妻子倒是开通的人,不管他和郭启有何分歧,毕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该给他面子,也得给呀。她啥也没说,自然是同意了。 别看郭启只筹措了10万元,那可是个信号呀,领导带头,无声的命令。其他5位副经理,没的说,每人集了10万。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这句话在凤凰轮公司也是很适用的。干部的模范行动,带动或影响广大职工的行为。 接着,工会副主席(兼职)、子午线分厂长左星也带了个头,他筹措了20.8万。 有人说,他咋有那么多钱呢?不是搂的吧! 凤凰轮胎报,有过这样的报道:左星参加完职工代表大会后,就动员他的亲戚朋友,四下筹措。可是妻子担心地说:“别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哪能呢?这条流水线年生产轮胎50万套,那可是不小的数字呀,你知道,一旦投产,会赚回多少钱呢?妻子是硫化工,是轮胎生产最后一道工序,每每打开硫化罐时,厂房笼罩腾腾的热气,一条条轮胎顺着传输带,从她眼前流过,这是她最为惬意的。 公司集资的事,没有惊动离休老干部。 中午,郭启吃完饭,他习惯地翻阅着《中国化工报》。 突然,门被推开了。 呼啦啦来了一帮人,呵!都是离休老干部。 老八路柳志强,冲着郭启亮起大嗓门:“咋的,瞧不起我们这帮老家伙吗?公司有困难,岂能袖手旁观呢!” 郭启站起来,将他们一一让进屋里。 “不是不想叫你们集资,我怕你们承受不了。所以,没敢惊动你们!” 老红军江海欠了欠身子,本想站起来,因气官不好,没等说话,先来了一通咳嗽。郭启见状,倒了一杯水,递给江海说:“老领导,你慢慢说。”江海环视一下,用着一口纯正的江西话说:“公司兴旺,我们就好过;公司倒闭,我们一家老小喝西北风呀!”没说两句话,他又喘不过气来。最后甩出这样一句话:“你,你别拿我们当外人,我们也是公司的一分子!” 郭启叫来黄琪,给老干部们一一杯水,还把公司运作第二条生产线的事,当他们学了一遍。直说得他们心花怒放。 末了,老八路柳志强从兜子里掏一迭子钱,用漏风的嘴说:“你们数数,总共是20万元!” 显然,郭启是感动了,他挨个握着离休老干部的手,说:“我代表公司,谢谢你们的支持!” 在凤凰轮胎公司来说,集资像是一场金融风暴。同时,也检验广大职工的聚集力。郭启看到了这个数字,他用红笔划了一下,两千零二十万,在他看来,像似个天文数字。数字里面,凝聚着广大职工的决心,他们向往未来,如果不把公司搞得红红火火,他是历史的罪人呀!(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