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改变政府对企业安全生产负无限责任的现状,引导、督促企业建立和完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切实依法履行对员工、对社会的安全生产责任。
作为政府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在强化依法监管,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工作中,本溪市采取了以下措施。
1.实行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
在煤矿企业实行风险抵押金的基础上,对全市各县区政府及主要领导、主管副职、安监局长、三大高危行业企业及法定代表人、主要领导、主管副职、安全处长收取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并制定详细的考核细则,进行严格检查和考评,年终进行处罚或奖励,使安全生产责任与经济利益挂钩。
2.开展安全生产等级评估
将全市企业按照危险程度、管理现状,依据有资质的中介机构所做的安全评价结果,分为A、B、C、D 4个等级,采取有针对性的重点监察,促进企业不断改善安全生产条件,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等级,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3.进行周期监察
依据企业安全生产等级,确定不同的监察周期,如A级企业可1年监察1次,B级企业可半年监察1次,C、D级企业就要每季度甚至每月进行监察,以把有限的监察力量,真正用在刀刃上。
4.进行分级监察
就是要把安全生产综合监管的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充分发挥县区、乡镇、社区、街道的安全监管力量,可以大力培训注册安全工程师,兼职安全员,作为政府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的辅助力量,从最基层单位抓起,从最基础工作做起,为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提供最坚实的保障。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
把安全要求化为公众意识
强化全社会的安全意识,通过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形成“以人为本、安全为天”的安全理念,形成强大的社会安全氛围,把安全要求化为公众的普遍意识和自觉行为,是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一项重要工作内容。由于人们的文化水平、生活环境和社会地位的差异,对安全理念有各自不同的理解,人们的安全素质亦存在很大差异。
从本溪市目前的状况看,“安全第一”的思想观念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从业人员安全素质低下,是影响和制约安全生产的根本问题。具体表现为全民的安全法制观念还比较淡薄;从业人员安全防范意识不强;业务保安、自主保安、岗位保安能力低,违章现象屡禁不止,导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在强化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中,本溪市大力推进了安全文化建设,加大了安全培训工作力度,使“安全第一”成为人们日常的行为准则和自觉行为,使安全操作成为习惯操作。
1.以舆论为先导,广泛宣传,动员全社会关注支持安全生产工作
每年6月的“安全生产月”,本溪市在全市集中举办广场咨询日、安全展览、安全文艺演出、安全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大规模群众性宣传活动,在电视台开办安全生产“特别关注”节目,举行《安全生产法》电视大赛,在《本溪日报》开辟安全生产专栏,对重大事故进行公开曝光,公布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举报电话;另外,还邀请国家级安全生产专家举办安全生产讲座,组织企业参加“晋煤杯全国安全生产普法知识竞赛”,全市收回答卷近10万张,成为我省惟一被评为全国优秀组织奖的安监局,在全市营造了浓厚的安全生产社会氛围。
2.大力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鼓励企业开展贴近生产实际的安全文化活动,把安全文化建设纳入企业文化建设主体,建设具有企业特点的安全观念文化、安全管理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物态文化,经过近2年的大力推进和倡导,已初步形成不同企业各自的安全文化理念、安全文化品牌、安全文化特色。
3.加大安全培训工作力度
在全市首先开展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全员安全培训,做到持证上岗。
4.加大依法监察力度
安监局每次深入企业安全检查,都把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干部、特种作业人员参加安全培训、持证上岗情况作为监察的重要内容,发现未培训者,坚决依法处罚,使安全培训工作在企业受到高度重视。
5.组织领导干部学习安全法规
安监局将最新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政策选编成册,发至各级政府工作部门及企业,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统一考试。2005年6月,在全市设立了16个考场,市县区政府主管领导、政府各个综合部门及企业负责人进行闭卷答题,使领导干部首先学法、懂法,做到依法行政、依法管理。通过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增强了职工和公民的自我保护意识,了解和掌握了安全常识,提高了从业人员安全素质,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了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经过近年来的持续努力,社会关注安全的舆论氛围已经初步形成。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