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事故树分析 事故树分析又称为故障树分析,是一种演绎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它是从要分析的特定事故或故障开始(顶上事件),层层分析其发生原因,直到找出事故的基本原因,即故障树的底事件为止。 1、事故树分析的几个阶段: (1)选择合理的顶上事件(2)资料收集准备(3)建造故障树(4)简化或者模块化(5)定性分析(6)定量分析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jpg 四、作业条件风险评价法(必须熟练掌握)决定人员伤亡风险程度大小的三种因素是: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L;人体暴露在这种风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E、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C; 用与系统风险性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风险性,其简化公式是:D=LEC 职业危害因素的分类一、按照职业危害因素分类1、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1)物理因素:不良气象条件如高温、低温、高湿、高低气压等,噪声、振动、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等; (2)化学因素:生产过程中使用和接触到的原料、中间产品、成品以及这些物质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等工业毒物,以粉尘、烟尘、雾气、蒸汽或气体的形态存在; (3)生物因素: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如霉菌、真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 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劳动组织与作息制度不合理,作业时间过长、作业强度过大、长时间单调或不良体位劳动、劳动负荷过重,夜班作业等; 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自然环境中的因素、作业场所设计缺陷因素 二、职业病分类共分10类115种,包括: (1)尘肺(13种) (2)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 (3)职业中毒(56种) (4)物理因素职业病(5种) (5)生物因素职业病(3种) (6)职业性皮肤病(8种) (7)职业性眼病(3种) (8)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种) (9)职业性肿瘤(8种) (10)其它类(5种) 三、职业危害识别、评价与控制一、职业危害识别 (一)粉尘与尘肺:重点掌握粉尘分类、尘肺病种类 (二)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生产性毒物引起的职业中毒(1)急性中毒(2)慢性中毒(3)亚急性中毒 (三)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 1、噪声及噪声聋 2、振动及振动病(局部振动病) 3、电磁辐射及职业病 4、异常气象条件(153-155页) (四)职业性致癌因素 (五)生物因素 (六)职业有关的病 二、职业危害评价 性质:经常性(日常)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和建设项目职业危害评价 分类:职业危害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运行期间的现状评价。 (一)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与评价: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每年至少一次。 (二)建设项目职业危害预评价与控制效果评价 1、评价原则 2、评价方法(检查表、类比法、定量法) 3、评价主要内容 (三)建设项目运行中的现状评价 三、职业危害控制 (一)技术措施(二)个体防护措施(三)组织管理措施
模块二、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制定和修订、安全教育培训、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和相关方安全管理案例分析。 | 一、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1、从事危险性较大的活动的生产经营单位必须设置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2、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必须设置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3、从业人员不足300人的,可以不设机构,须配备专职 /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委托技术人员; 4、几点说明:(1)危险性较大的活动指矿山、建筑施工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 (2)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必须是专职的; (3)1、2条中,是设置专门机构还是配备专职人员,视实际情况(生产经营单位危险性的大小、从业人员多少、生产经营规模的大小)而定; (4)3、中的被委托人员,应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专业技术资格,保证安全生产的责任为本单位; (5)300人的界限是对非高危险性活动而言。 第六条:从业人员300人以上的煤矿、非煤矿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不少于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15% 的比例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在7人以下的,至少配备1名。 二、安全规章制度根据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制定和修订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等各项安全规章制度。 一、安全规章制度建设必要性(目的和意义) 建立健全安全规章制度是生产经营单位的法定责任。《安全生产法》、《劳动法》、《突发事件 应对法》均有明确要求。 建立、健全安全规章制度是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 建立、健全安全规章制度是生产经营单位保护从业人员安全与健康的重要手段(标志)。 二、安全规章制度建设的依据: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建设,其核心是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和控制。 三、安全规章制度建设的原则: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 生产过程中,必须把安全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正确处理安全生产和工程进度、经济效益等的关系。 主要负责人负责的原则。只有主要负责人亲自组织,才能有效调动单位的所有资源和各个方面的关系。 系统性原则。按照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建立涵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规章制度。 规范化和标准化原则。即建立安全规章制度起草、审核、发布、教育培训、修订的严密的组织管理;安全规章制度编制要做到标准明确,具有可操作性。 四、安全规章制度的编制和管理:生产经营单位应每年制定安全规章制度的制定、修订工作计划。 安全规章制度的制定一般包括以下8个流程。 (1)起草。由负有安全生产管理职能的部门负责起草。 (2)会签。规章制度草案在送交相关领导签发前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 (3)审核。一是由负责法律事务的部门,对规章制度与相关法律法规的符合性进行审查;二是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安全生产委员会会议进行讨论。 (4)签发。技术规程规范、安全操作规程等由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签发;涉及全局性的综合管理类安全规章制度应由主 要负责人签发。 (5)发布。采用固定的发布方式,如通过红头文件形式、内部办公网络发布等。 (6)培训。 (7)反馈。 (8)持续改进。每年进行审查,每3-5年进行一次全面修订。 五、安全规章制度体系的建立 1、综合安全管理制度(14项) 安全生产管理目标、指标和总体原则、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管理定期例行工作制度、承包与发包工程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措施和费用管理制度、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危险物品使用管理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制度、交通安全管理制度、防灾减灾管理制度、事故调查报告处理制度、应急管理制度、安全奖惩制度。 2、人员安全管理制度(7项) 安全教育培训制度、个体防护用品发放使用和管理制度、安全工器具的使用管理制度、特种作业及特殊作业管理制度、岗位安全规范、职业健康检查制度、现场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3、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5项) 三同时制度、定期巡视检查制度、定期维护检修制度、定期检测检验制度、安全操作规程 4、环境安全管理制度(3项)安全标志管理制度、作业环境管理制度、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