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五、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调查、处理和安全生产统计分析案例分析。 |
一、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1、事故调查处理基础知识: (1)事故统计与分类的基本知识: 伤亡事故:企业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 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T6721-1987 伤亡事故经济损失:企业职工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发生伤亡事故所引起的一切经济损失,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 直接经济损失:因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及善后处理支出的费用和毁坏财产的价值。 间接经济损失:指因事故导致产值减少、资源破坏和受事故影响而造成其他损失的价值。 直接经济损失 | 人身伤亡后支出的费用:医疗、丧葬、补助、歇工 善后处理费用:处理、抢救、清理、罚款和赔偿 财产损失价值:固定、流动 | | 减产、停产损失价值、工作、资源损失价值、处理环境污染、补充新员工的培训费用 |
(2)伤亡事故分类: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分类,按伤害程度分: 轻伤(指损失工作日低于105日的失能伤害) 重伤(指相当于表定损失工作日等于和超过105日的失能伤害) 死亡(损失工作日6000日)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 (一)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三)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 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本条第一款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2、事故调查的步骤: 事故通报、事故调查小组的成立、事故现场处理、事故有关物证收集、事故事实材料收集、事故人证材料收集记录、事故现场摄影及拍照、事故图(表)的绘制、事故原因分析、事故调查报告编写、事故调查结案归档 事故调查处理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经过、事故原因和事故损失,查明事故性质,认定事故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依法追究责任。 事故调查处理原则: 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四不放过”的原则;公正、公开的原则;分级管辖的原则; 3、事故调查组的构成及职责: (1)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分别由事故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 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可以直 接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也可以授权或者委托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一般事故,县级人民政府也可以委托事故发生单位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2)事故调查组的组成应当遵循精简、效能的原则。 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事故调查组由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 事故调查组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 (3)事故调查组履行下列职责: (一)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 (二)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 (三)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四)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 (五)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4、事故原因分析与责任分析: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jpg 事故调查的取证:事故现场处理、事故有关物证的收集、事故事实材料收集、事故人证材料收集记录、事故现场摄影及事故现场图绘制 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上的缺陷 直接原因分析: 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分为: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 间接原因分析: 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包括: 1)技术和设计上的缺陷; 2)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 3)劳动组织不合理; 4)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 5)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 6)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 7)其他。 事故责任分析: 通过对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的分析,确定事故中的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 根据其在事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确定主要责任者; 根据事故后果和事故责任者应负的责任提出处理意见。 5、事故调查报告内容: (一)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二)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 (三)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四)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 (五)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六)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事故调查报告应当附具有关证据材料。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在事故调查报告上签名。 6、事故预防措施: (1)顺序选择:直接安全技术措施、间接安全技术措施、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教育、培训 (2)事故预防优先原则: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连锁、警告 (3)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经济合理性 安全技术措施: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措施、电气安全技术措施、机械伤害防护措施、起重作业安全技术措施、厂内运输等安全技术措施 安全管理整改措施:健全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组织机构和人员、保证安全生产条件和投入、安全培训 案例分析答题技巧案例分析,即给出一个案例并就案例提出问题,要求考生作出开放式的分析。这种考法给考生较大的发挥空间,虽然不会得不到分,但要得高分也很困难。要能很好地解答这种题,考生既要认真阅读案例,又要有清晰的分析思路;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有一定的知识面。关于分析题的解答技巧,除了上面案例题的有关技巧外,需要补充的还有以下几点: 1、先看问题再看案例。因为分析题的问题一般比较短,考生可以先看问题,这样在阅读时就能有较强的针对性,容易抓住重点,提高效率。 2、要认真审题。问题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认真地看,要抓住问题中的关键词,弄清问题要求分析的到底是什么。 3、不要急于动笔。看完题目后,考生不要马上动笔,想到什么写什么,而应先花几分钟时间对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和思考,确定答题思路和要点,框架建立起来后再动笔回答。这样才能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并不容易遗漏要点。 4、找根源,抓本质。案例分析题往往会问" 怎么办"、"应采取什么对策",对这种问题,考生不可一上来就摆措施、列办法,而应首先分析事故的问题是什么,造成事故的原因又是什么,然后再针对分析结果设计对策。分析的过程是这样,考生在回答问题时也可按同样的思路设计自己的答题框架。先看问题,这样在阅读时就能有较强的针对性,容易抓住重点,提高效率。 5、点面结合,突出重点。对分析题,首先要象简述题那样做到要点完整;而跟简述题不同的是,对每一"点",考生都要尽可能地展开论述,充分阐述该"点"包含的内容。但对不同的"点"又不可平均用力,重要之"点",应详细论述;一般之"点",讲清即可。论述过程中应遵循"从重点到一般"的顺序,重要的内容放在前面,层次分明,循序渐进。 6、行文流畅,结构清楚。写文章干干净净、轻清楚楚是一种好习惯,这既能给评阅教师一个好心情,也有利于保持自己思路的清晰。考生回答分析题切忌从头到尾一大段,结构混乱,乱涂乱画。 下面的几个小技巧可以帮助考生写出一份漂亮的答卷: (1)分段合理,在此前提下,段落宁多勿少;(2)用不同层次的数字,如一、1、(1)、①表示结构层次; (3)每一要点最好先用一两句话、一两个词概括,然后再展开论述。 ��度、定期巡视检查制度、定期维护检修制度、定期检测检验制度、安全操作规程
4、环境安全管理制度(3项)安全标志管理制度、作业环境管理制度、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