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辟谣”
在平顶山广为流传的说法是,“4·22”矿难发生后,兴东二矿为瞒报花费上千万。对此,一位熟悉兴东二矿的当地老矿长告诉记者,这只是账面能算出的,实际可能不止这个数,何况对出事煤矿来说,这不算什么。
这老矿长掰着指头计算,兴东二矿年产能9万吨,实际可能达15万甚至20万吨。“开小饭店挣大钱,偷采超产,这是潜规则。”据他掌握,兴东二矿煤卖价约500元/吨,一年产值近亿。若事故败露被封,损失又何止一两千万?
出事之后能瞒则瞒,大把烧钱摆平事故,他说在当地小煤矿见惯不怪。而一条人命七八十万的价码,早是几年前就有的“行情”了。
尽管家属被以重金安抚,然而矿难的消息还是不胫而走。矿难发生第二天,平顶山市卫东区政府便接到举报。
举报也得到了回应。5月18日,一则《关于核实举报“卫东区兴东二矿瓦斯爆炸”的情况说明》在平顶山新闻网上公布。发布方为“卫东区调查核实举报兴东二矿问题工作组”,落款时间是“2010年5月6日”。
“情况说明”显示,4月23日下午5时许,平顶山市卫东区便接到媒体反映,称兴东二矿4月23日凌晨(后来还有两种说法,有说是4月23日,有说是4月24日)井下发生瓦斯爆炸事故。
“说明”称,区委、区政府对此举报事件高度重视,立即成立以区纪检委、安监局、地矿局、公安分局等有关单位组成的核实工作组,于4月23日接举报第一时间赶赴该煤矿。
“经过现场核实,入井勘察,兴东二矿主、副、风井井筒及井架完好无损,无爆炸冲击迹象,风井风机(主扇)运行正常,井下各种气体参数正常,防爆门完好无损,也无爆炸冲击现象,井下未发现人员伤亡。”
最后结论是:初步认定无瓦斯事故发生。
通报之后还特别强调:针对“平顶山兴东二矿瓦斯爆炸”一事,相关部门已经处理完毕,希望各界人士不要再作出任何与事实不符的猜测与报道。
5月28日,另一耐人寻味的“官方回应”出现在平顶山电视台播出的《平顶山新闻》中。一位市领导直接询问兴东二矿矿主:是否发生了事故?该矿主则理直气壮地坚决否认。
卫东区官方声明甫一公布,即遭网友质疑。山西人张向东也正是这时被“吸引了眼球”,开始关注发生在邻省的这起蹊跷的矿难。
在网上自诩“共和国公民”的张向东,以前从业于媒体,现在是一名职业评论人,其发表在博客上的评论尖锐而犀利,但和平顶山素无渊源。而事后证明,在对“4·22”的真相追问中,“局外人”张向东却是最为关键的一个人。
“局外”质疑者
卫东区公告第6天,5月24日,张向东便在自己博客上发表《平顶山卫东区:猫鼠形成默契,矿难焉能查清?》的文章。张说,“卫东区官方调查矿难的方法与态度令人置疑,所以我不免也想发几句牢骚。”
“‘现场核实,入井勘察’这八个字足以概括他们的调查经过。可笑吗?可笑。”张博文质疑,“所有的爆炸痕迹处理得一干二净了,再进入矿井肯定查不出端倪,那么多死亡信息却一个也没去落实,最简单的办法开棺看看尸体,就什么都会明了的,但调查组不去做,只到矿上去走个过场,如果不是政府参与隐瞒,糊弄公众演演戏,那只能说明这些参与调查的人员都是弱智。”
张的博文发表后,一些知情者主动与他联系,更让他坚信这次矿难的存在。5月29日,他又在博客呼吁河南省高层关注此事。
6月初,张向东开始向国家安监总局举报,6月8日,他收到回复,称已经正式发函要求河南省煤监局调查。此后,河南省煤监局也表示,对被举报的事故已立案调查。
但没想到当月刚至下旬,6月21日,兴东二矿的灾难再次降临———这次,49人在一场火药爆炸中丧生。张为自己的举报未能阻止连环悲剧而内疚,同时再次著文:“完全可以避免的重特大事故……笔者有必要拷问一声‘为什么’。”
张还曾给平顶山市委一位主要领导发短信,向其举报,“但这位领导没有回短信”。
一位自称卫东区委宣传部的官员给张打来电话,“他说,事情不是网上传的那样,让我来平顶山当面交流,我感觉他暗示有贿赂的意思,没有答应他。”
7月30日,南都记者试图接触卫东区政府,就其4月份“卫东区调查核实举报兴东二矿问题工作组”具体成员、调查过程,以及如何形成“无瓦斯事故”结论,欲作进一步了解。但接待来访的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古国凡,对记者的提问不予回应。
古请示过领导后向记者表示,国务院“6·21”调查组正在对“4·22”一事展开调查,“现在卫东区不当家了,一切以国务院调查组为准,它出来啥结果,就是啥结果。”
分享按钮责任编辑 :蓝泽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2013 ©易安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2818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2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