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安全生产统计分析 1.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①设计;②收集资料(现场调查)(收集资料的方法有3种:统计报表、日常性工作、专题调查);③整理资料;④统计分析。 2.统计资料(或称统计数据)有3种类型: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和等级资料。 3.通常一个事件的发生小于5%,就叫小概率事件。 4.误差主要有2种:系统误差、随机误差。随机误差包括随机测量误差和抽样误差。 5.统计表的组成:标题、标目。 6.统计表的种类:简单表(二维以下的表格)、复合表(三维以上的表格)。 7.统计表制表原则是重点突出,简单明了,主谓分明,层次清楚。 8.统计表制表基本要求是:①标题:位置在表格的最上方,应包括时间、地点和要表达的主要内容;②标目:标目所表达的性质相当于“变量名称”,要有单位;③线条:不宜过多,一般三根横线条,不用竖线条;④数字:小数点要上下对齐,缺失时用“-”代替;⑤备注:表中用“*”标出,再在表的下方注出。 9.统计图:用点、线、面的位置、升降或大小来表达统计资料数量关系的一种陈列形式。 10.统计图一般选用原则:按资料的性质和分析目的选用适合的图形。 资料的性质和分析目的 | 宜选用的统计图 | 1.比较分类资料各类别数值大小 | 条图 | 2.分析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比重(构成比) | 圆图或百分条图 | 3.描述事物随时间变化趋势或描述两现象相互变化趋势 | 线图、半对数线图 | 4.描述双变量资料的相互关系的密切程度或相互关系的方向 | 散点图 | 5.描述连续性变量的频数分布 | 直方图 | 6.描述某现象的数量在地域上的分布 | 统计地图 |
11.统计图一般有横轴和纵轴,纵横轴的比例一般以5:7。 12.统计图的类型:①条图;②圆图或百分条图;③线图,用线条的升降表示事物的发展变化趋势,主要用于计量资料,描述两个变量间关系;④半对数线图,纵轴用对数尺度,描述一组连续性资料的变化速度及趋势;⑤散点图;⑥直方图,描述计量资料的频数分布;⑦统计地图。 13.统计的主要工作是对统计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统计推断,是指通过抽样等方式进行样本估计总体特征的过程,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两项内容。 14.计量资料的统计描述主要通过编制频数分布表、计算集中趋势指标和离散趁势指标以及统计图表来进行。 15.集中趋势的描述指标: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百分位数与中位数。 16.离散趋势,指频数虽然向某一位置集中,但频数分布表现为各组段都有频数分布,而不是所有频数分布在集中位置的趋势。常用表示集中趋势的指标有:全距、四分位数间距、方差、标准差。 四分位数间距,是一组数值变量值中上四分数与下四分数之差,它一般与中位数一起描述偏态分布资料的分布特征。 17.参数估计,就是通过样本估计总体特征,包括点值估计和区间估计两种方法。 18.假设检验,是用来判断样本与样本,样本与总体的差异是由抽样误差引起还是本质差别造成的统计推断方法。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是小概率反证法思想。 19.职业卫生常用统计指标:①发病(中毒)率;②患病率;③病死率;④粗死亡率,也称普通死亡率(千人死亡数)。 20.职业卫生调查设计的基本原则:①明确调查目的并将其具体化到指标;②确定调查对象和观察单位;③确定并选择调查方法(普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④确定样本含量;⑤确定资料的搜集方式;⑥确定观察指标。 21.普查在医学领域的适用范围是:①发病率较高的疾病;②具有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的检查或诊断方法;③普查方法便于操作、易于接受;④具有实施条件。 22.资料的搜集方式:①直接观察法:直接观察、检查、测量;②采访法:调查者直接或间接与被调查者交谈,又分访谈、信访和开调查会三种。 23.各种抽样方法的抽样误差一般是:整群抽样≥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 24.分层抽样,先按对观察指标影响较大的某种特征,将总体分为若干个类别,再从每一层内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观察单位,合起来组成样本。有按比例分配和最优分配两种方案。 25.事故统计的基本任务:①对每起事故进行统计调查,弄清事故发生的情况和原因;②对一定时间内、一定范围内事故发生的情况进行测定;③根据大量统计资料,借助数理统计手段,对一定时间内、一定范围内事故发生的情况、趋势以及事故参数的分布进行分析、归纳和推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