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安论坛

 找回网站密码
 注册易安网通行证

用新浪微博连接

一步搞定

查看: 33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高校实验室安全路在何方?

[复制链接]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最后登录
2021-3-20
帖子
27616

荣誉管理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sxiyun 发表于 2016-8-30 08:46:4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高校实验室安全路在何方?
高校实验室在实验中常常会用到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质等危险物品。如果风险和隐患被忽视,或者没有科学的安全管理,高校实验室就会摇身变为事故的“摇篮”。
■本报记者 田 硕
近年来,国内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发,造成多人伤亡。我们在悲痛的同时不禁反思,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何在?管理者该如何破解这些难题?
4月21日,北京市安监局、北京市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院等单位联合举办实验室安全管理论坛。来自北京市多家高校、中学和科研机构的实验室管理人员汇聚一堂,共同研讨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之道。
困难重重
标准空白亟待填补
一部分高校实验室最初并非用作实验用途,而是由教室、办公室等其他场所改造而来,因此,许多实验室存在安全距离不够、安全防护装置不到位等先天不足。高校实验室事故频发便不足为奇。
一项对2001年至2013年中国100起典型实验室事故的研究表明,火灾和爆炸是实验室事故的主要类型。实验室中的危险化学品、仪器设备和压力容器是引发实验室安全事故的主要危险因素,而人员违反操作规程或操作不当是导致事故的重要原因。
这个研究结果在2015年教育部高校实验室安全检查中得到印证。全国抽取的26所高校中,19个危险品仓库和废液废弃物回收站被检查,还有91个国家、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科研实验室位列检查名单之中。然而,检查的结果却令人担忧:高压气瓶随意堆放且数量过多,试剂库建设不符合安全规范要求,私拉电线现象普遍存在,有的实验室专门储存化学品试剂的冰箱中甚至出现了食品……可谓隐患重重,让人惊叹。
“老师和学生的安全意识都不到位。”参加此次安全检查的专家之一,北京大学实验室技术安全(环境保护和辐射防护)办公室主任张志强告诉记者,“很多人对实验室的危险不知,后果不明。”
除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外,张志强认为,标准规范缺失也是造成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难的重要原因。他曾做过一个统计,我国关于危险化学品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有100多部,但尚未有1部专门针对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规范。
早在2015年11月,北京市出台了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范的地方标准,但此标准是针对工业企业实验室的。据参与编制此标准的北京市化工协会专家付林介绍,高校、科研院所可以参照此标准进行管理,但并非强制要求。
然而,高校实验室相对企业实验室来说,危险物品不固定,且多从事探索性实验,风险难以预见,再加上做实验的学生更替频繁,对安全防护要求认识不足,统一的标准似乎无法满足高校实验室的管理需求。此次论坛上,来自高校实验室的管理人员一致认为,“针对高校实险室的标准规范亟待出台”。
多头管理
顶层设计出了问题
由于统一的标准规范缺失,各地高校只能自己制定规范来管理,但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专业性强、难度大,会出现许多诸如专业人才短缺、经费保障不足的问题。
“这还是顶层设计的问题。”张志强坦言,目前国内高校的实验室管理多为各院系自己“承包”,甚至会出现一个人管全校的现象,专业技术达不到要求,各项制度也难以落实。持同样观点的还有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教授高建村,他说:“看似很多人在管,实则是多家管、无人管。”
张志强称,国外的实验室管理非常重视顶层设计,高校设有HSE(健康安全环保)管理机构并配专业人员负责,管理经费也能保障到位。这样的集中管理非常有利于化解多头管、无人管的问题,值得借鉴。
北京大学在实验室管理顶层设计方面已作出有益探索。全校共有建制科研实验室123个,数量庞大,光靠几个人管势必“捉襟见肘”。为此,2010年,北京大学在整合已有实验室管理资源的基础上成立了实验室安全委员会暨辐射防护领导小组,形成由主要校领导直接主管,各学院领导负责,专业人员管理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为全校师生提供专业服务,并由学校、院系、实验室负责人和实验室操作人员逐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
提升素质
治好安全管理的“内伤”
2015年,教育部对部分高校实验室的安全检查暴露出一部分师生安全意识淡薄,相对于硬件设施不足的“硬伤”来说,安全意识淡薄则是“内伤”。一般来说,从事高校实验的人员都是具有高技术水平的知识分子,但是,懂技术和懂安全之间是不是能划上等号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在我国的高校课程体系中,鲜有安全教育这一内容,针对实验室安全的课程更是少之又少。记者了解到,大学的安全教育承担了本该在中小学阶段就该完成的内容。大学生课业压力大,学校对增加安全教育的课程持谨慎态度。参加论坛的多位老师也有同感,中小学阶段缺失、大学阶段也缺失的安全教育势必会给实验室埋下安全隐患。
“针对相关院系的学生,学校开设了实验室安全必修课。”张志强说,北京大学制定了实验室准入制度,对达不到安全要求的人员一律拒之门外。如今,北京大学化学院、工学院等院系开设的实验室安全必修课,内容涉及危险化学品安全、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措施等,学校还专门设计了在线考试系统,督促学生重视安全问题。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不同于一般的安全管理,专业性极强,却往往容易被忽视。”参加论坛的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呼吁,国家应尽快出台具有针对性的标准规范,并在此基础上优化顶层设计,不断增强人员的安全意识,堵住漏洞,管好“想不到”、“认不清”的风险。
事故链接
◇2015年4月5日,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化工学院实验室发生爆燃事故,造成5人受伤,其中1人因抢救无效死亡。
◇2015年12月18日,清华大学何添楼一化学实验室发生爆炸,造成1名实验人员死亡。
◇2013年4月30日,南京理工大学一实验室发生爆炸,引发房屋坍塌,造成1人死亡,3人重伤。
◇2012年2月15日,南京大学实验室发生甲醛泄漏,泄漏原因是老师做实验时违规离开。事故中不少学生出现喉咙痛、流眼泪等不适反应。
◇2010年6月21日,宁波大学一重点实验室发生火灾,原因是两个学生用电磁炉熔化石蜡,后因事暂时离开,没想到发生了火灾。
◇2009年10月25日,北京理工大学实验室发生爆炸,造成5人受伤。爆炸的厌氧培养箱为新购进的设备,调试中因压力不稳引发事故。
知识帖
美国如何从实验室事故中吸取教训
2010年美国得州理工大学(TTU)实验室发生一起爆炸事故,操作的研究生为此失去了左手的三根手指。
事故后,美国化学品安全调查委员会(CSB)对此事故进行了为期一年多的详尽调查和深入分析。从爆炸品镍肼高氯酸盐的物理危险到操作程序,从未遂事故的追踪记录到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从遵守OSHA(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法规标准到大学的组织结构等。这样做,旨在通过调查分析得州理工的该起事故,让所有美国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得以借鉴。
仅从实验室安全管理角度,CSB指出学校有三方面不足,一是实验室对化学品的物理危险管理不足,对物理危险没有进行测定和风险评估,缺乏操作标准和书面授权程序,个体防护用品只关注健康危害而没有防范易燃爆炸风险。二是实验室没有对之前发生的未遂事件进行跟踪分析、记录,并据此改善安全制度。三是组织缺乏安全责任和有效的监管,CSB建议由主管科研的副校长主管实验室安全,而不是先前的行政管理副校长。同时,学校应充分重视HSE管理人员的安全建议并付诸行动,而不仅是实验室一个领导的个人决策。
可以说,CSB调查报告关注的是得州理工实验室爆炸事故暴露的管理系统缺陷,而不是单一的操作原因或化学品的危险性。为此CSB呼吁美国大学有关实验室的安全操作仍需要进行严格规范,应当制定更好的措施,并且在相关机构的指导下对化学实验室的全面风险进行评估。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转发到微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易安论坛 ( 京ICP备11028188号  

GMT+8, 2024-5-4 18:12 , Processed in 0.296086 second(s), 31 queries .

© 2006-2014 易安网.

易安论坛程序支持:Comsenz Inc & Discuz!X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