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高温作业 这些防护知识要知道 近日,我国各地陆续迎来高温天气,这对于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下作业的人员来说,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面临着巨大挑战。那么,高温作业是什么?如何做好防护?本期特刊发相关知识,供读者参考。 什么是高温作业? 在工业生产中,由于车间内存在多种热源,或由于夏季露天作业受太阳热辐射的影响,常可产生高温、高温高湿或高温强热辐射等特殊气象条件。在这种条件下进行生产劳动,通称为高温作业。 我国相关标准规定:工业企业和服务行业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其气温等于或高于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2摄氏度的作业,均为高温作业。高温作业几乎遍布工业生产的所有行业,如炼钢、炼铁、造纸、塑料生产、水泥生产等。 高温作业按气象条件可分为三大类: ①高温强热辐射作业。其特点是气温高,热辐射强度大,相对湿度低,形成干热环境。这类作业场所都有强烈的辐射热源,室内外气温差可达10摄氏度以上,以对流热和辐射热作用于人体。 ②高温高湿作业。这类作业环境的特点是气温高,而热辐射较弱。主要是由于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水蒸气所致。 ③夏季露天作业。建筑、搬运等露天作业,除受太阳的辐射作用外,还接受被加热的地面和周围物体放出的热辐射。 存在哪些危害? 机体生理功能发生改变。高温可引起能量代谢、水盐代谢紊乱,造成内分泌、心血管、消化等系统以及视觉器官生理功能的改变。 急性热致病(我们常说的中暑)。按其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热射病:其特点是在高温环境下突然发病,体温可达40摄氏度以上,常伴有意识障碍、嗜睡等症状。 热痉挛:主要表现为明显的肌肉痉挛,患者神志清醒,体温多正常。 热衰竭:主要表现为头昏、头痛、心悸、多汗、恶心、呕吐、皮肤湿冷、血压短暂下降,继而晕厥,体温不高或稍高。 慢性热致病。可致头痛、胃痛、眩晕、恶心等不适。高温作业几年后可致高血压、心肌损害等。 中毒。有的高温作业可引发中毒,例如刷洗储油罐,罐内温度高达50摄氏度以上,油气浓度高,急、慢性中毒事故时有发生。 可采取哪些防护措施? ◆技术措施 1.避免高温工作环境,尽量远离热源,避开或减少热辐射。 2.妥善设计场地,改善温度、湿度状况,安装通风设备,采取多种方法散热。 3.为员工提供阴凉的休息处,设置隔热装置,安装空调设备。 ◆管理措施 1.尽量在早上或近黄昏时进行体力工作,避免在正午烈日下曝晒。 2.采取轮岗及分工制度,避免过度疲劳。 3.尽量避免在高温环境下单独工作。 4.为员工提供个人防护装备,如冷却衣、反射衣、通风服、水冷服、防晒及防热用品等。 5.在高温作业场所完善各种相关急救设施,派专业人员进行指导。 ◆保健措施 1.高温作业人员每年应进行一次身体检查,对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和严重大面积皮肤病者,应予以调离。 2.合理供应含盐饮料,补充盐分、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3.可准备好毛巾、风油精、藿香正气水等防暑降温用品。 4.合理饮食,要注意补充蛋白质和热量。 各国对高温如何界定 ? 中国 出台相关制度标准 我国制定了《高温作业分级》,规定了高温作业环境热强度大小的分级。 另外,对炼钢等特殊行业,我国专门制定了《冶金企业高温作业职业卫生管理规程》,要求根据不同地区、生产工艺流程和厂房建筑条件,应从工艺、建筑、通风与隔热等方面,采取防暑降温治理措施。 除此以外,我国各地对高温天气下的作业也有相应规定。如深圳市专门出台了《深圳市高温天气劳动保护暂行办法》,规定日最高气温达到40摄氏度时,当日应停止工作;气温达到38摄氏度时,当日工作时间不得超过4小时;气温达到35摄氏度时,应根据生产工作情况,采取换班轮休等方法,缩短员工连续作业时间。 日本 工作温度有明确规定 在高温的界定上,日本采用的是WEGT指数,即湿球黑球温度指数。 日本厚生劳动省发布的《高温作业场所防暑注意》明确规定了在何种温度下可以进行何种劳动。例如:当WEGT指数为23摄氏度时,可以以最快速度进行激烈的体力劳动,如跑步、挖掘。当WEGT指数为25摄氏度时,可以进行强度较大的体力劳动,如搬运重物、砍伐。当WEGT指数为30摄氏度时,可以进行只用到颈部和胳膊的体力劳动,如除草、粉刷。而当WEGT指数为33摄氏度时,最好停止一切体力劳动。 美国 体核温度不应超过38摄氏度 对于高温的界定,美国人认为劳动保护意义上的高温,不仅仅指空气温度意义上的高温,更是指劳动者自身的感受,并且后者更符合劳动保护的本意。根据相关标准规定,美国劳动者体核温度不应超过38摄氏度。 美国在高温劳动保护的问题上,通常认为雇主、管理人员和员工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雇主需要对员工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高温的形成原因、对中暑症状的识别,以及在出现中暑症状后如何处理等。 同时,对于雇主而言,必须制定高温预案,对高温作业场所进行降温、通风。(本报综合整理) 相关案例 2016年7月26日 安徽合肥高铁南站绕城高速桥附近一建筑工地,一名工人因连续在高温环境下作业,中暑身亡。 2016年6月19日 广东深圳某建筑工地,一名工人在作业时突然中暑倒地,随后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2013年7月30日 江苏常州某建筑工地的一名工人在施工时突然晕倒,被送往医院救治。到达医院时,该工人的体温达42摄氏度,心脏衰竭,最终抢救无效死亡。 2013年7月29日 河南新郑一名环卫工人在36摄氏度的高温环境下工作,突然倒地不起,后送往医院救治,两天后不幸身亡。 2013年7月28日 湖南岳阳一名50岁环卫工人因患热射病而身亡。 2011年7月1日至6日 福建厦门有四名工人因高温作业猝死,其中有三名建筑工人,一名工厂员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