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消防队员如何看天津火灾 “不应该”些什么?他们给我们分析了两个道理: 第一, 从网友拍摄的爆炸瞬间的视频来看,第二次爆炸的火焰高达100米以上,而且冲击波击破2公里以外的门窗,除非是大型弹药库发生爆炸,一般的化学品爆炸不应该有如此巨大规模。因此,现场扑救现场一定发生了什么问题。 第二, 化学品爆炸不是一般的消防队员可以扑救的,必须要由化学专业消防队员才可以到现场参与扑救。从中国官方发表的消息来看,大批普通的消防队员赶到现场,而且从照片上看出他们使用了喷水,这就犯了一个大忌。理论上,为防止消防队员遭遇伤害,消防队员是不应靠近化学品火灾现场的。 记者在泰达医院采访了一名消防队员。该消防员称自己是第一批前往火灾现场,当时还没有爆炸。据他介绍,第一批投入的消防队员人很多,有一百多。现场并无人告知他们有不能沾水的危险化学品。该消防员说,大家就按照正常途径用水来救火。自己是“二板车”(音),负责给前面的车供水。“开始是一个集装箱,大概喷水10多分钟,听见啪啪啪响,然后集装箱就亮了。先是一个小爆炸,后来就出事了。”虽然离爆炸点还有一点距离,但也什么都看不见,最后爬了出来。“我们队还有5个人没找到。”南方周末记者在该医院采访到另一名消防员,他也表示,“不知道有不能沾水的危险品”,现场用的都是水,还有泡沫”,后来火势太大,这些不管用,就撤到稍远的街上改用水炮,给罐体降温。爆炸前,车里的水正好用完,他去装水,得以逃过一劫。当时距离现场约几百米。 我今晚发了一条微博,这样写道: “化学品爆炸,怎么可以用水喷呢?这一个常识被灭火心急的消防战士们忽略了。我很敬佩这些90后的消防战士的勇敢,但是,代价就是这么多人的无辜牺牲!中国真的应该立即改革消防体制,以此为教训,学习外国好的消防制度,建立公务员制的职业消防机构,让消防专家来灭火,拼技术而不是拼勇敢!” 问了赤坂消防署的人,才知道日本的消防队员必须要“科班出身”:消防干部必须要“消防大学”毕业或经过高级研修。一般的消防队员,则必须进入各地政府办的公立消防学校,接受6个月的闭门训练。 根据日本的消防组织法,日本全国建有一所国立“消防大学”。全国各都道府县都有一所消防学校(日本共有48所消防大学和消防学校)。消防大学主要培养指挥型干部人才,其开设的科目为:警防科、救助科、救急科、予防科、危険物科、火災調査科、新任消防学校教官科、上級幹部科、新任消防長?学校長科、新任消防長?消防学校長科、消防団長科(民间消防组织)。 如果是新队员,要作为“初任科生”,到所在都道府县的公立消防学校接受6个月的专业训练。学习与训练内容包括各种消防器材的使用、灭火训练、救生训练、救急训练、体能锻炼等。成绩合格后,派到各地消防署担任消防员。 所以,日本的消防员从20岁左右开始,一直干到60岁退休,几十年都在重复同样的一件事:如何救火。所以,他们个个都能成为职业救火人。 日本的消防署不是军队编制,而是与警察署一样,属于政府的一个部门,属于地方公务员编制,因为救火是民生事业,与打仗无关。还有一点与中国不同的是,日本的救护也属于消防署分管范围,不属于卫生局或医院管。因此,日本的救护车都停在消防署内,实行24小时值班制。消防车一动,救护车也跟着一起赶到火灾现场。 我不知道别国的消防是怎样的一种体制。日本的消防体制至少有2个优点:第一,消防队员终身从业,因此个个都可以成为消防专家,现场救火比较专业,能做到科学救火,合理救火;第二,因为是公务员编制,整个消防队伍十分稳定,既可以防止消防人员的频繁流动而出现的技术脱节,同时也可以让每一位队员通过长期的工作,掌握自己管区内每一条道路,每一个街区,甚至每一栋建筑物的消防情况,做到“快速反应,准确判断”。 很希望天津的这一次火灾和几十位牺牲者的生命,能够唤起人们对于中国消防体制的思考:如何去军事化,实现职业化;如何去勇敢性,实现科学性。建立专业的消防院校,培养专业消防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