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教育部近日的公示名单,18所学院将更名大学,最具创意的是石家庄经济学院更名为河北地质大学。真是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几个月前,泸州医学院改名为四川医科大学,引发四川大学的抗议。因为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的前身是“四川医学院”,与泸州医学院改名后的四川医科大学简称同为“川医”。前者觉得被后者揩油了,后者则是志在必得。
在互联网里,域名不可重复,相对稀缺,因此是一种很值钱的资源。高校同样存在着“域名”争夺战,大学、科技、理工、医科、省名、国名等都是香饽饽。道理也很简单:一是为了麻痹考生,在市场化招生中,大学比学院听着更有面子,河北也比石家庄听着口气更大一些。因此,高校更名虽然打着“提高教学质量”的幌子,但其实是换汤不换药的面子工程。对于招生而言,反正是有枣没枣打它三竿子再说;二是行政化作祟。从学院升级为大学,行政级别上也可能更上一层楼,无论是对学校还是学校领导,乃至学校所在的当地政府都是好事,这意味着权力、官阶、政绩。
急功近利的高校,难免时不时暴露出官瘾。这些天,一个名为“周虎振检阅河北科技学院2015级新生”的视频引发舆论哗然。在视频中,河北科技学院董事长周虎振乘坐一辆皮卡“检阅”军训新生。看着煞有介事的“同学们好”、“同学们辛苦啦”,旁观者觉得滑稽,但当事者为什么感觉良好呢?因为这里不是致力于培养独立人格和自由思考的学校,而是被行政化和权力欲禁锢的利益体。
更多被利益驱动,造成了过去十数年高校的更名潮。每升一级都意味着更多的拨款、待遇、生源和政策扶持,而为了升级,高校更多致力于规模和扩招,而不能精益求精,提升教学质量。于是,我们的教育就把时间浪费在无聊的事情上,尽管在行政化的这个维度上可能是有意义的。
日前,斩获24.33亿元的《捉妖记》如愿成为中国电影市场历史的票房冠军,经过漫长的60天放映,打败了诸多好莱坞大片,这是21年国产影片首次做到这一点。但是,前有国产保护月和延长密钥的胜之不武,后有“公益放映”这样的刷票房小伎俩,这个票房冠军不免让人气馁。追名逐利本没有什么错,但应该靠实力说话,而不是伴随着各种阳谋阴谋,从而为名而名,断送了初心。
如愿登顶的《捉妖记》与如愿更名的高校殊途同归,都是对形式的考量压倒了内容。在这里,不是内容决定形式,而是形式压倒了一切。高校在行政化的圈子浸淫时间愈久,就愈不容易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和研究。谁能告诉我们,景德镇陶瓷大学比景德镇陶瓷学院到底高明在什么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