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三张网,以监管倒逼转型升级 ——江苏泰兴加强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小记 ■聂 欣 钱春建 江苏省泰兴市是全国60家危化品重点攻坚县(市、区)之一,化工企业主要集中在省级泰兴经济开发区。近年来,该市从责任、投入、能力建设等方面入手,积极构筑安全生产责任网、监督网、保障网,切实以安全监管倒逼转型升级,不断提升政府安全监管能力、企业履行主体责任能力、事故风险防范控制能力。2014年,全市危化品实现“零死亡”。 党政正职“双主任”制 促各方责任落地扎根 “安全生产是事关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的‘生命线’工程。”泰兴市委书记孙耀灿如是说,为此,全市从多个层面推出落实责任的硬举措,让各方责任落地扎根。 泰兴市委明确,市委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在工作思路、用人导向、资源配置等方面给予坚强领导和有力支持,将安全生产工作与经济发展同部署、同考核、同推进,及时优化调整职能部门班子结构,加强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在健全完善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全员履职”制度和明确市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安委会主任的基础上,在各园区安委会全面推行党政正职“双主任”制度。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每季度专题研究安全生产工作,协调解决安全生产重点、难点问题。 从督促企业落实班组责任入手,该市规范企业安全生产行为,督促企业主要负责人、实际控制人切实承担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建立并执行各项长效机制。 “班组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前沿阵地。在日常监管中,发现一些班组抱着侥幸的心态对安全工作。口头上叫得多,实际上做得少,导致安全管理收效甚微。”泰兴市安监局局长马志刚介绍说。该市发现开发区新浦和百力两家化工企业推出的“安全红丝带行动”,发动班组找隐患,效果非常好。市安监局和开发区安监分局在全市化工企业推广,以此推动企业全员查隐患,主体责任得到了落实。 条块结合织牢安全网 配齐配强队伍专业化 “面对面广量大的化工生产企业,机构建设滞后和监管力量不足的问题就凸显出来。”马志刚介绍说,市委、市政府积极推进监管能力建设,推动执法力量向开发区倾斜,充分发挥行业和属地监管的叠加优势,专门设立了经济开发区分局。 开发区机构建设是前提,配强力量是关键。为此,该市将市安全生产监察大队编制由8个增至20个。明确乡镇(街道)、园区基层安监机构设置。在开发区安监能力建设上,招录了6名具有化工专业的安全监管人员,专业监管人员达10名。 “我们还采取各种措施,多轮驱动提高监管人员专业素养。”马志刚说。据介绍,该局编制了《安全监督检查指导手册》,从专业化的技能培训和常态化的训练演练入手,提升监管能力和履职水平。目前,全市8个乡镇(园区)通过省基层安监机构能力建设验收。 投入大手笔打牢基础 企业查隐患逐家落实 据了解,泰兴市政府设立500万元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列入公共财政预算。开发区将每年不低于3000万元的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列入区公共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投入。化工园区投入4亿多元,动迁安全防护距离内238户住户,购置高喷消防车等应急救援器械,扩建消防站,建设应急指挥平台。 针对危化企业多、重大危险源多的特点,泰兴市深化专家检查工作,安排近100万元专项经费,邀请专家、聘请安全服务中介机构人员,对园区内102家化工企业,尤其是危化品企业集中开展安全专项“会诊”,对所有安全隐患逐一登记造册、分类督查,落实整改措施。 同时,全方位督促企业加大安全投入,从技术上推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对存在设计缺陷、安全间距不符合新要求、装备陈旧、工艺落后等隐患和问题的企业,限期整改或责令关停,确保企业安全生产投入不欠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