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竞争的出路 南北车即将合二为一,坊间都认为是出海恶性竞争所致。据报道,经常是一家胜利在望,另一家就将竞价拦腰砍一半。高铁现在是Made in China的名片,要统合竞争力,一致对外。
从恶性竞争到消灭竞争,南北车的中国式竞争以“奉旨”统一告终。统一之后,需要时间来解决同床异梦的问题,防止外部竞争转化为内部宫斗。
既然叫中国式竞争,那就不是南北车一个人的战斗。从加多宝和王老吉,到中联重科和三一重工,从光伏到茶叶,都在各自领域书写着中国式竞争的传奇。中国式竞争,一言以蔽之,零和博弈。有你没我,黑白分明,阴招阳谋,明枪暗箭,相互挖坑,胜负分出来的时候,一定是成王败寇。最后的王者,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这个时候外国的渔翁出场,国人叹气跺脚,又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杀价是中国式竞争的显著特征。价格战是个好东西,但过于执迷于价格战,也不是什么好事。老是打太祖长拳,是成不了大侠的。郭靖好歹是学会降龙十八掌,才有了当大侠的资格。国外的月亮不比咱中国圆,但是国外的双寡头竞争,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们拼的是创意和科技,体验和品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做大蛋糕,反而秉持的是中国的太极思想。
中国式竞争的另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残酷。你要活着,就“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你要倒了,才是“喜大普奔”。中联重科和三一重工的竞争,打出一串 “门”来:间谍门、行贿门、绑架门、海关门、枪手门,帘幕无重数。王老吉和加多宝的竞争,没有这么生猛,却也是剑拔弩张,你死我活,恨不得一枪结果了对方性命。缠斗中,时有动用行政司法资源打压封杀的口水喷出,时有诸如四个对不起的悲情意识泛滥,可谓文斗中的武斗。
避免和化解中国式竞争,要多学习四中全会的决定,通过法治精神解决公权私斗和以暴易暴。至于中国式竞争的另一个表现,没有底裤的压价竞争,这是企业家的自由意志,旁人也不好说什么,只盼着他们多读一点熊彼特的书,从“两乐”竞争中学到一些东西。但有一点,产权要厘清。国企在产权上太容易陷入到 “崽卖爷田不心疼”的境地,杀价竞争是个容易触发槽点的两难。
不过,靠终结竞争的法子来终结中国式竞争并不高明。这时候,恶斗虽没了,只是情绪变化而非基本面变化,因为恶斗有可能转化为内耗和消费者福利的损失。有句话怎么说的来着: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
野蛮生长而来的互联网企业竞争也十分激烈,虽然也搞公关战,趁人不备扔几把生石灰什么的,但总体上注意力仍在创意和创新的比拼上,这让我们对于中国式竞争的未来抱有些许乐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