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安全文化,即安全意识。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普及安全常识,强化全社会的安全意识,强化公民的自我保护意识。领导干部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真正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时刻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要切实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行业和企业要确立具有自己特色的安全生产管理原则,落实各种事故防范预案。加强职工安全培训,确立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的安全生产理念。安全是企业和社会永恒的主题,永远是企业管理的薄弱环节,真正做到警钟长鸣,居安思危,言危思进,常抓不懈。
二是安全法制。《安全生产法》要广为宣传,深入人心。要健全《安全生产法》的配套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标准,行业、企业要结合实际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要将那些被实践证明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上升为制度和法规。逐步建立健全全社会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用法律法规来规范政府、企业、职工和公民的安全行为,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违章必纠,体现安全监管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使"安全第一"的思想观念真正落实到日常生产生活中。
三是安全责任。责任心是安全生产的灵魂。企业是安全管理的责任主体,企业法定代表人、企业"一把手"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第一责任人要切实负起职责,制定和完善企业安全生产方针和制度,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企业规章制度,治理安全生产重大隐患,各级政府是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主体,要切实落实地方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及出资人机构的监管责任,要科学界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综合监管职能,要建立严格而科学合理的安全生产问责制,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深刻吸取事故教训。
四是安全科技。安全是企业管理、科技进步的综合反映,安全需要科技的支撑,实现科技兴安。企业要采用先进实用的生产技术,组织安全生产技术研究开发。
五是安全投入。安全需要投入,安全生产要付出成本,设备老化、安全设施缺失是安全的心腹之患,隐患不除,国无宁日。要解决历史欠账,消除不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