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技术精讲班第14讲讲义
点火源及其控制
点火源及其控制、建筑防火安全
【大纲考试内容要求】:
1.了解点火源及其分类方法;
2.掌握控制化学点火源、电点火源、机械点火源等引起火灾的方法。
3.熟悉建筑物安全疏散设施的设置(通道、出口);
【教材内容】:
二、点火源及其控制
(一)点火源的概念及其分类
点火源是指能够使可燃物与助燃物发生燃烧反应的能量来源。这种能量既可以是热能、光能、电能、化学能,也可以是机械能。根据点火源产生能量的来源不同,点火源可分为火焰、火星、高热物体、电火花、静电火花、雷击、交变电磁场、电磁辐射、撞击、摩擦、绝热压缩、化学反应热、光线聚焦等。
(二)控制火源引起火灾的方法
1.化学点火源引起火灾成因
主要分为化学自热着火和蓄热自热着火两种:
1)化学自热着火。指在常温常压下,可燃物不需要外界加热,而是依靠特定条件下自身的反应放出的热量着火。这里讲的特定条件包括:与水作用、与空气作用、性质相抵触的物品相互作用等。对其控制应当结合以下特点:
(1)与水作用化学自热着火。遇水反应发生自热着火的物质主要有活泼金属、金属氢化物、金属磷化物、金属碳化物、金属粉末等。其特点是:与水反应放出氢气、磷化氢、甲烷、乙炔等可燃气体和大量的化学反应热。可燃气体在局部的高温环境中与空气中的氧作用,引起燃烧。
(2)与空气接触化学自热着火。黄磷、烷基铝、有机过氧化物等物质,能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化学反应而着火。
(3)相互接触化学自热着火。相互接触化学自热着火的物质,一般情况下一种是强氧化剂,另一种是强还原剂,混合后由于强烈的氧化还原反应而自热着火。例如乙炔与氯气混合、甘油遇高锰酸钾、甲醇遇氧化钠、松节油遇浓硫酸,均可立即发生自燃着火。
2)蓄热自热着火。煤、植物、油脂等可燃物质都有蓄热自热的特点,长期堆积在一起,会发生蓄热自热着火。对其控制应当结合以下特点:
(1)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氧发生缓慢氧化反应,同时放出热量。
(2)在储存过程中,散热条件不好,通风不良,氧化放出的热量散不出去;堆积内积热不散,促使温度上升,反应加快,当温度达到可燃物的自燃点时,可燃物就会着火。
(3)蓄热自热着火是一个缓慢过程,一般需要相当长时间进行热量积蓄,才会引起着火。
2.电气火源引起火灾成因与控制
(1)电动机(马达)超负荷运转或绝缘不良、短路发热起火;
(2)电气线路安装不牢或接头松动打火,引起周围可燃物着火;
(3)乱接乱拉电线或线路绝缘层老化、破损,导致电线短路,产生电火花起火;
(4)变压器线圈绝缘损坏或接头接触不良等造成短路或电阻过大发热起火;
(5)用过的电熨斗、电烙铁、电炉等未切断电源起火;
(6)熔丝(保险丝)安装使用不合格,超负荷时失去保护作用或用其他金属丝代替保险丝引起火灾;
(7)使用大功率灯泡靠近可燃物而着火。
【增加内容】
雷击是天空中雷云的一种放电现象。当雷云对地面建筑物(或物体)放电时,雷电流可达几十至几百kA,这样大的电流,即使持续时间很短,也能在放电通道上产生大量热,温度可达几万摄氏度,可引起建筑着火,引起可燃、易燃物品爆炸起火,也可造成电气火灾,黄岛油库火灾就是因为雷电击中储油罐造成的。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防、避雷措施。防雷的方法,通常采用装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避雷带、避雷器等防雷装置。
3.机械点火源引起火灾成因
机械点火源即由撞击和摩擦等机械作用形成的点火源。一般来说,在撞击和摩擦过程中机械能转变成热能。
当两个表面粗糙的坚硬物体互相猛烈撞击或摩擦时,往往会产生火花或火星,这种火花实质上是撞击和摩擦物体产生的高温发光的固体微粒。撞击和摩擦发出的火花通常能点燃沉积的可燃粉尘、棉花等松散的易燃物质,以及易燃的气体、蒸气、粉尘与空气的爆炸性混合物。实际中的火镰引火、打火机(火石型)点火都是撞击和摩擦火花具体应用的实例。实际中也有许多撞击和摩擦火花引起火灾的案例,如铁器互相撞击点燃棉花、乙炔气体等。因此在易燃易爆场所,不能使用铁制工具,而应使用铜制或木制工具;不准穿带钉鞋,地面应为不发火花地面等。
硬度较低的两个物体,或一个较硬与另一个较软的物体之间互相撞击和摩擦时,由于硬度较低的物体,通常熔点、软化点较低,则使物体表面变软或变形,因而不能产生高温发光的微粒,即不能产生火花。但撞击和摩擦的机械能转变成的热能却会点燃许多易燃易爆的物质。实际中也有许多撞击和摩擦发热引起火灾的案例。如爆炸性物质、氧化剂及有机过氧化物等受振动、撞击和摩擦而引起的火灾爆炸事故;车床切削下来的废铁屑(温度很高)点燃周围可燃物而造成的火灾事故等。在装卸搬运爆炸性物品、氧化剂及有机过氧化物等对撞击和摩擦敏感度较高的物品时,应轻拿轻放,严禁撞击、拖拉、翻滚等,以防引起火灾和爆炸。对于车床切削应有冷却措施。对机械传动轴与轴套,应定期加润滑油,以防摩擦发热引燃轴套附近散落的可燃粉尘等。
【增加内容】:
气体的绝热压缩能使温度上升,导致可燃物起火或爆炸。硝化甘油、硝化甘醇、硝酸酯等爆炸感度高的液体,以及二硫化碳等燃点低的物质,在绝热压缩过程中很容易起火爆炸。防止绝热压缩成为点火源的最根本方法是尽量避免或控制出现绝热压缩的条件,例如:启闭阀门时动作速度要和缓,尽量减少压缩流的出现;控制流体在管道中的流速;绝热压缩过程的操作,应在排出物料中夹杂的各类气泡后进行等。
【例题】:以下物质可以与水作用发生化学自热着火的是____。
A汽油
B钠
C烷基铝
D乙炔
【答案】:B
建筑的防火安全
三、建筑的防火安全
(一)建筑的安全疏散设施
1.楼梯间
为保证疏散的安全,疏散楼梯间的平面和竖向布置应满足以下一般要求:
(1)靠近标准层或防火分区的两端布置,并应设置楼梯间(室外楼梯除外),便于双向疏散。
(2)靠近电梯间布置,将人们经常使用的路线和应急路线结合起来,利于快速疏散。
(3)靠近外墙设置。这种布置方式有利于采取安全性最大的带开敞前室的疏散楼梯间形式,并便于自然采光、通风和消防队的救援行动。
(4)楼梯间(除与地下室相连的楼梯、通向高层建筑避难层的楼梯外)竖向要保持上下直通,在各层的位置不应改变。
(5)避免人流交叉。
(6)(半)地下室楼梯间与首层之间应有防火分割措施,且不宜与地上层共用楼梯间。一般应在首层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 h的隔墙与其他部位隔开,并宜直通室外。必须在隔墙上开设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
(7)疏散楼梯间和走道上的阶梯应符合安全疏散要求,不应采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
(8)楼梯间内不应有影响安全疏散的突出物。楼梯间及其室内不应附设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非封闭的电梯井,可燃气体及甲、乙、丙类液体管道。
(9)首层楼梯间应设直通室外的出口。
(10)居住建筑内的可燃液体管道不应穿过楼梯间,如必须局部穿过时,应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
1)敞开楼梯间
敞开楼梯间一般指建筑物室内有墙体等维护构件构成的无封闭防烟功能,且与其他使用空间直接相通的楼梯间。敞开楼梯间应符合下述要求:
(1)房间门至最近楼梯间的距离应符合安全疏散距离的要求。
(2)当低层建筑的层数不超过4层时,楼梯间的首层对外出口可设置在离楼梯间不超过15m处。
(3)楼梯间的内墙上除在同层开设通向公共走道的疏散门外,不应开设其他的房间门窗。其他房间的门不应开向楼梯间。
(4)公共建筑的疏散楼梯两段之间的水平净距不宜小于15cm。
2)封闭楼梯间
指设有阻挡烟气的双向弹簧门及外开门的楼梯间。高层民用建筑和高层工业建筑的封闭楼梯间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一般应设置封闭楼梯间的建筑物有:
(1)汽车库中人员疏散用的室内楼梯。
(2)甲、乙、丙类厂房和高层厂房、高层库房的疏散楼梯。
(3)高层民用建筑的裙房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外的建筑高度不超过32 m的二类高层民用建筑;11层及11层以下的通廊式住宅;12层以上及18层以下的单元式住宅。
(4)医院、疗养院的病房楼,设有空气调节系统的多层旅馆和超过五层的其他公共建筑的室内疏散楼梯(包括底层扩大封闭楼梯间)。
封闭楼梯间除应符合疏散楼梯间的一般设置要求外,还应符合下述要求:
(1)楼梯间应靠外墙,并应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当不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下述防烟楼梯间的设置。
(2)高层建筑的楼梯间应设向疏散方向开启的乙级防火门。
(3)楼梯间的首层紧接主要出口时,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防火措施与其他走道和房间隔开。
3)防烟楼梯间
在楼梯间出口处设有前室面积不小于规定数值,并设有防烟设施,或设专供防烟用的阳台、凹廊等,且通向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为乙级防火门的楼梯间。一般应设置防烟楼梯间的建筑物有:
(1)人防工程中使用层数超过3层或使用层与室外地坪高差超过10 m的工程,电影院与礼堂,使用面积超过500 m2的医院和旅馆,及使用面积超过1000 m2的商场、展览厅、旱冰场、体育馆、舞厅、电子游艺场、餐厅等场所。
(2)建筑高度超过32 m的高层停车库的室内疏散楼梯。
(3)高层民用建筑中的一类建筑,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超过32 m的二类建筑及塔式住宅;19层及19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超过11层的通廊式住宅。
防烟楼梯间除应符合疏散楼梯间的一般设置要求外,还应符合下述要求:
(1)楼梯间入口处应设前室、阳台或凹廊。
(2)前室的面积,对于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 m2,与消防电梯合用前室的面积不应小于10 m2,可开启外窗的面积不应小于3 m2;对于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 m2,与消防电梯合用前室的面积不应小于6m2,可开启外窗的面积不应小于3m2,对于人防工程不应小于10m2。
(3)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应为向疏散方向开启的乙级防火门。
(4)塔式高层建筑是以疏散楼梯为中心,向各个方向组成平面布置为特点的建筑。对于这类建筑,有时要同时满足独立设置两座封闭或防烟楼梯间及使用功能的需要,十分困难。此时可设置防烟剪刀楼梯间。
(5)剪刀楼梯是在同一楼梯间设置一对相互重叠、又互不相同的两个楼梯,具有两条垂直方向疏散通道的功能。但如果两梯段之间没有隔墙,则实际这两条通道是处于同一空间内,起不到两条疏散通道的作用。为此剪刀楼梯间的梯段之间应设耐火极限不低于l h的实体墙分隔。剪刀楼梯作为塔式高层建筑的两个独立疏散通道使用,应是两个互不相通的独立空间。设计中应分别设置前室,并按这个特点来设计加压送风系统,才能保证前室和楼梯间成为无烟区。塔式住宅设置确有困难时可设一个前室,但两座楼梯应分别设加压送风系统,户门应为能自行关闭的乙级防火门。
需设置封闭楼梯间的建筑 需设置防烟楼梯间的建筑
1 汽车库中人员疏散用的室内楼梯。 建筑高度超过32 m的高层停车库的室内疏散楼梯。
2 甲、乙、丙类厂房和高层厂房、高层库房的疏散楼梯。 人防工程中使用层数超过3层或使用层与室外地坪高差超过10 m的工程,
3 高层民用建筑的裙房;
除单元式和通廊式外的建筑高度不超过32 m的二类高层民用建筑;
11层及11层以下的通廊式住宅;
12层以上及18层以下的单元式住宅。 高层民用建筑中的一类建筑;
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超过32 m的二类建筑及塔式住宅;
超过11层的通廊式住宅;
19层及19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
4 医院、疗养院的病房楼;
设有空气调节系统的多层旅馆和超过五层的其他公共建筑的室内疏散楼梯(包括底层扩大封闭楼梯间)。 电影院与礼堂;
使用面积超过500 m2的医院和旅馆;
使用面积超过1000 m2的商场、展览厅、旱冰场、体育馆、舞厅、电子游艺场、餐厅等场所。
4)室外疏散楼梯
楼梯及每层出口平台应用不燃烧材料制作。平台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 h。
(1)在楼梯周围2 m范围内的墙上,除疏散门外,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疏散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且不应正对梯段。
(2)楼梯的最小净宽不应小于0.9 m,倾斜角一般不宜大于45°,栏杆扶手高度不应小于1.1m。
疏散走道及设置要求
2.疏散走道及设置要求
安全疏散距离直接影响疏散所需时间和人员安全。它包括房间内最远点到房间门或住宅户门的距离和从房间门到疏散楼梯间或外部出口的距离。
为使室内人员能够迅速撤离,从房间内最远点到房间门或住宅户门的直线距离不应超过15 m;对于低层民用建筑,根据其耐火等级不同,该距离可适当放宽。对附设在高层民用建筑内的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如商业营业厅、剧院观众厅、餐厅、多功能厅阅览室、会议室等,考虑其特殊需要,该距离不宜超过30 m。
3.安全出口及设置要求
安全出口包括疏散楼梯和直通室外的疏散门。设置要求:
(1)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2)供人员疏散的门不应采用悬吊门、侧拉门,严禁采用旋转门,自动起闭的门应有手动开启装置。
(3)当门开启后,门扇不应影响疏散走道和平台的宽度。
(4)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观众厅的入场门、太平门,不应设置门槛,门内外1.40 m范围内不应设置踏步;太平门应为推闩式外开门。
(5)建筑物内安全出口应分散不同方向布置,且相互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00 m。
(6)汽车库中的人员疏散出口与车辆疏散出口应分开设置。
【例题】:一般应设置防烟楼梯间的建筑物有: ___ 。
A. 人防工程中使用层与室外地坪高差超过5 m的工程
B. 面积超过200 m2的医院和旅馆
C. 使用面积超过1000 m2的商场、展览厅、旱冰场
D. 使用面积超过500 m2的体育馆、舞厅、电子游艺场、餐厅
E. 建筑高度超过32 m的高层停车库的室内疏散楼梯
【答案】: CE
- 上一篇:安全生产技术精讲班第13讲讲义
- 下一篇:安全生产技术精讲班第15讲讲义






易安博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