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小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思考
对症下药,提高监管有效性
——关于加强小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思考
核心提示
厘清行业管理部门和属地管理职责,消除管理盲区,加强基层检查,建立行之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是加强小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要点。
■秦建超
近年来,小建筑工程已成为事故多发领域,亡人事故屡有发生。小建筑工程施工时间短、工程量小,无证上岗、违章作业现象大量存在,隐患较为突出,成为基层安全生产管理的盲区和难点。
厘清行业管理部门和属地管理职责,消除管理盲区,加强基层检查,建立行之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是对症下药,加强小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要点。
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
小建筑工程施工队伍不规范,人员素质低。这些施工队往往资质不全,工程承包人或负责人对相关规范不熟悉。这些施工队一味追求经济利益,安全投入少,承包方一再压缩工程成本,势必减少安全投入。
安全生产教育的缺失,致使小建筑工程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管理极为松散。
监管贵在“敏感”
小建筑工程工期短,发现难。据笔者日常检查统计,小建筑工程的施工工期一般在20天左右,开工情况经常不被社区、街道掌握。小建筑工程监管归口难,一般只能依托于街道(乡镇)的属地监管,但街道(乡镇)有监管责任,却无相匹配的执法权。
小建筑工程的特点决定了不可能以集中整治或开展专项行动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只有着眼于提高监管有效性,对症下药,让监管更“敏感”。
提高对小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视程度。要健全法律法规,将现行建筑施工管理办法细化,针对小建筑工程出台专门的条例,明确安监、住建等部门及属地监管职责,避免因职责划分不清而无人管理。
提高基层检查水平。要优化基层安全生产监管队伍,开展针对小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培训,实施标准化检查。
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建立小建筑工程登记申报系统,向施工方下发隐患自查表,签订责任状,一旦发生事故按“四不放过”原则处理责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