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层机构建设 建立高效培训体系
加强基层机构建设 建立高效培训体系
■崔德峰
当前,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企业安全生产基层基础依然不够牢固,员工安全意识依然没有增强到理想层面,借助于安全培训手段,进一步促进安全生产工作无疑是重要举措。然而,受人力、物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基层安全培训机构面临着无法完全满足对高危行业从业人员长期、系统培训教育的需求,庞大的高危行业从业人员队伍与便民便企、高标准的基层专业培训机构相对缺失的矛盾日渐凸显。
分析看来,目前县级行政区域专业的非营利性安全培训机构有所缺失,成立社会团体组织的安全培训机构,注册资金、师资力量、教学场地器材等要求较高,投入大,回报难以保证。
县级安全培训权限有两大块,一是高危行业从业人员,二是特种作业人员。企业安全员、企业主要负责人的培训权限掌控在地级市层面。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是没有属地管理的,可以在全国任何地区进行培训取证,特种作业人员通常根据工作和证件复审的便利,自主选择在工作地或户籍地进行培训取证。一旦取证,三年复审一次,新取证的费用与复审费用相差数倍。投入大、要求高、审查严、回报率的不确定性,导致社会个人、团体投资建设培训机构少之又少。而县级安监部门受培训权限、法规条例、人力等诸多因素影响,只能办几个班,培训一批从业人员,无法独立支撑起合法、高效、持续的培训体系。
要实现基层安全培训专业化、实效化,则需依托长远目标规划,循序渐进地开展全覆盖式、升级式培训教育,这就迫切需要在基层地区建立高标准、现代化、便民便企的培训机构。
目前,基层常见的一是由安监部门二级单位人员、社招合同制人员联合其他部门、学校、社会人员成立的培训机构。此类培训机构,内部人员混杂,管理存在较大问题,培训教师既是教师,又是考官,无异于让运动员当裁判员,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权衡,培训实效自然大打折扣。此类性质的基层培训机构不是个别现象,令人担忧。
二是由安监部门与人社部门、技校、党校等现有的培训学校合作,委托式开展安全培训工作。这一模式的优势就是师资力量、教学场地标准较高,培训实效较高。但弱点是:部门之间难以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监管关系,教考矛盾难以处理;培训机构人员混杂,内部管理、协调存在问题,易出现纠纷。
三是由地方政府在财政、编制上给予支持,建立自主的专业安全培训机构,实行财政统一收支管理,安监部门实施教考监管模式。这种县级培训机构的建设管理运作方式较好地做到了教考分离、科学合理、专业高效。遗憾的是这种培训机构往往设立在省级、地市级,而在县级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少之又少。安全生产离不开教育培训工作,只有不断加大安全培训投入,不断加强基层安全培训机构建设,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升基层安全培训实效。
(作者单位 湖北省保康县安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