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正确处理安全培训工作的两大矛盾
浅谈如何正确处理安全培训工作的两大矛盾
摘要:安全培训实效的提升是安全生产大宣教大培训战略实施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培训工作开展落实情况的唯一标尺。只有培训实效大幅提升,才能夯实安全生产工作基础,从根本上推进安全生产工作水平。纵观近五年来安全培训工作,笔者认为安全培训工作中的两大矛盾制约了培训实效的提升。
近年来,国家对安全培训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各地对培训工作的力度和探索也在不断加强。2012年底,国务院安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培训工作的决定(安委办[2012]55号)的下发,2013年年初国家总局组织召开的中欧安全培训基地建设研讨会,为安全培训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安全培训实效的提升是安全生产大宣教大培训战略实施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培训工作开展落实情况的唯一标尺。只有培训实效大幅提升,才能夯实安全生产工作基础,从根本上推进安全生产工作水平。纵观近五年来安全培训工作,笔者认为安全培训工作中的两大矛盾制约了培训实效的提升。
一、基层专业培训机构的缺失与培训监督的矛盾
安全培训工作重点在基层,安全培训覆盖率、实效性取决于县、区级安监部门组织培训的方法的模式。“决定”中要求:“要减少对办培训班的直接参与,由办培训为主向管培训、管考试、监督培训为主转变”。落实“决定”的上述要求,就需要县、区级行政区域成立能满足培训需求的安全培训基地,从体制上解决教考分离的问题。
目前,县区级行政区域专业的非盈利性、非官方安全培训机构严重缺失,成立社会团体组织的安全培训机构,注册资金、师资力量、教学场地器材等要求较高,投入大,回报难以保证。这其中涉及到行政区域人口、企业规模、培训资质及培训权限。目前,县级培训权限有两大块,一是高危行业从业人员,二是特种作业人员。企业安全监察员、企业法人的培训权限掌控在地级市级别。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是没有属地管理的,可以在全国任何地区进行培训取证,特种作业人员通常根据工作和证件复审的便利,自主选择在工作地或户籍地进行培训取证。一旦取证,三年复审一次,新取证的费用与复审费用相差数倍。而高危行业从业人员的培训,需要安监部门协调组织各企业参训,虽然生源相对较多,但为一年一次,加上有少数企业在组织员工参加培训时“打埋伏”少报人数,对那些矿化企业规模小的县、区,培训机构的收支就存在问题。投入大、要求高、审查严、回报率的不确定性,导致社会个人、团体投资建设培训机构少之又少。现存的培训机构往往是半民半官性质,这就引发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培训机构本身既是教师,又是考官,无疑于让运动员当裁判员,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权衡,培训实效自然大大折扣。另一种模式就是安监部门与劳动、技校、党校等现有的培训学校合作,委托式开展安全培训工作,这一模式的好处就是师资力量、教学场地标准较高,但也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行政部门之间难以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监管关系,“教”、“考”矛盾难以处理;二是委托方培训人员和科目的种类多,安全生产的专业性和严肃性达不到培训要求。
要实现基层安全培训专业化、实效性,就必须建设专业安全培训机构,基层培训机构的建设仅靠基层安监部门难以解决,需要地方政府在财政、编制上给予支持,建立自主的专业安全培训机构,纳入公益性事业单位,实行财政统一收支管理,安监部门实施教考监管。
二、安全培训“授”与“受”不兼容的矛盾
安全培训工作经历了十年探索和发展,在培训模式和方法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广泛运用,使得安全课越加生动和丰富多样。随着公路网大建设大发展,既使是再偏远的山区矿企也能请来高级专家授课,企业安全培训课上不乏PPT、宣教片、安全书籍、高级专家。但可能不少地方都遇到同样的尴尬问题:安全培训课越来越先进、现代,但企业一线工人尤其是文化素质较低的农民工却并不叫好。原因就是我们在组织培训课时不注意调研,过度追求现代化,忽视了弱势群体的弱点。对于辖区内矿产、化工企业有一定规模的培训干部来言,可能都有同样的难题。此类企业的一线工人多数文化程度低,有的甚至是文盲、半文盲。企业好不容易请来专家讲课,不少人却听不懂,考试时有的连写自己名字都困难。
这就需要我们解决培训的“授”、“受”矛盾,把从业人员分类分班进行培训。一类人员为企业法人、管理人员、企业技术人员,采取外聘高级专家的方式,旨在提升理论水平和管理理念;二类人员为普通从业人员和班组长,由本土专家培训进行授课,重点培训安全意识和本职本岗的生产技能,少理论多岗位,少文字多图片,请身边的工友现身说法。本土专家和外聘专家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高低搭配,土洋结合,有效解决培训知识理论性和民工接受能力两者兼容性不强问题。同时,第二类人员在职位提升后或参加培训五年以上,则提升为一类人员进行培训。总结各类企业好的做法进行推广,加强班组长带班教育法,进矿井到车间,师带徙,手把手教导排查隐患和自我防护的知识能力。
笔者所在的保康县安监局针对矿山、化工企业从业人员文化程度低、文盲多的特点,积极探索创新高危行业从业人员培训考试方法,在兴发集团楚烽化工公司进行了试点论证,组织了一场特殊的安全生产知识考试,参加考试的企业员工全部是文盲或仅会写自己名字的准文盲。考试题目全部为判断题,由监考老题逐题宣读,参考员工只须认真听题后在题后打“√”、“×”即可。经试验效果较好后在全县推广。“文盲考试法”有效化解了高危行业基层工人安全生产培训工作的难题,为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培训全覆盖提供了坚实保障。(作者:湖北省保康县安监局崔德峰 舒开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