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昌断桥重重“雾霾”仍待驱散
义昌断桥重重“雾霾”仍待驱散
●究竟是先爆炸还是先塌桥?
●一车花炮是否足以炸塌大桥?
●桥梁质量到底有没有问题?
●死伤人数确切数字是多少?
桥下像个废车堆
这辆车成为人们心目中“惊魂一刻”的代名词
南半幅大桥塌了80多米
北半幅大桥上到处是爆炸后的碎片
■□本报记者 赵鹏璞
事故时间 2013年2月1日9时左右。
事故地点 连霍高速公路义昌大桥(洛阳至三门峡段南半幅大桥741公里+900米处)。
事故原因 初步调查判断系因运输烟花爆竹的车辆爆炸所致。
事故性质 初步查明,这是一起严重违法生产、违法装载、违法运输引起的重大责任事故。
事故伤亡 10人死亡、11人受伤,死伤人数中不包括肇事车的司乘人员。
这不是承载了国人太多风花雪月故事的西湖断桥,这是中国最长的横向快速陆上交通要道连霍高速公路上一座真实的大桥。它断在雾霾时刻,断掉之后,真相又一度隐藏在“雾霾”之中。事故的发生,一直被追问、被质疑:专家说,是“开天雷”等烟花爆竹爆炸所致;网友称,是“豆腐渣”工程及其背后的腐败问题催生。
无论如何,一个既成事实摆在人们面前——用新浪网友“笨人何去何从”的话说:“无论是曾经的生命,还是曾经行驶的车辆,都只剩下名字、车牌号和架子号。”
断桥惊魂
当他再回首时,那辆2年前他举债50万元所购的解放牌大货车,消失了。
躺在义煤集团总医院住院部5楼骨科3号床位上的河南安阳人侯全林,自2月1日9时许连霍高速公路上那声巨响开始,就被不少人称为“最幸运的人”。他在一起突如其来的爆炸和塌桥事故现场,被气浪冲飞,43岁的他却仅仅脚踝负伤,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特殊的运气”。当他再回首时,那辆2年前他举债50万元所购的解放牌大货车,消失了。
“最幸运的车”,是牌照为“豫G6920挂”的大货车,它以最后一排半个轮子孤悬断桥的姿势,一度成为各大网站的头条照片,也成为人们心目中“惊魂一刻”的代名词。
在“豫G6920挂”大货车与从成都出发、由司机郭刚岭驾驶的大货车之间,是80米的“死亡地带”。
这段“死亡地带”用术语表述,是连霍高速公路义昌大桥洛阳至三门峡段南半幅大桥741公里+900米处。距地面23.6米高的义昌大桥,全长160多米,分为南北两幅大桥。2月1日9时许,这里“轰隆”一声巨响之后,桥面垮塌,6辆大货车、2辆小汽车坠落,其中一辆货车上所载10辆比亚迪牌商品小汽车中的一部分,被揉成了金属团。
11人受伤,10条鲜活的生命离开了这个世界。
事后,从这些烟花爆竹的碎屑里,专家们找出了“这是一起严重违法生产、违法装载、违法运输引起的重大责任事故”的第一条直接依据。
警方透露,装载烟花爆竹的车为河北凯达运输有限公司所有,车牌号为“冀A70380”,从石家庄空驶至陕西蒲城,1月31日晚从陕西蒲城县宏盛花炮制造有限公司装载了600件“开天雷”等烟花后,发往河北,但发货单位以运输百货的名义进行运输,且运输车辆不是专用车辆。
据初步调查,陕西蒲城县宏盛花炮制造有限公司超许可范围非法生产烟花爆竹,违规使用蛇皮袋进行包装,委托不具备危险货物运输资质的企业承运,发货时未查验运输车辆及驾驶员、押运人员资质、资格,且未取得烟花爆竹道路运输许可证,冒充百货进行运输。
河北凯达运输有限公司及车辆拥有人违反《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等规定,未取得危险货物运输资质和驾驶员、押运员从业资格,未使用危险货物专用运输车辆承运烟花爆竹。
“雾霾”重重
笼罩在这里的雾霾逐渐消散,另有重重事故“雾霾”等待人们驱散。
“雾霾”之一:究竟是先爆炸还是先塌桥?
事故调查组初步判断,事故原因是一辆满载烟花爆竹的车辆爆炸引发的桥面坍塌,导致车辆坠落引发伤亡。
调查组成员之一、我国知名爆破专家王百姓表示,之所以判断是先爆炸后塌桥,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在整个桥面现场有一些散落的鞭炮碎屑,这些碎屑与平常的鞭炮碎屑是不一样的,它是一种大型礼花弹的碎屑;其次,北半幅大桥桥面与南半幅大桥桥面相对独立,在两道水泥隔离带之间还有近1米的间隔,如今北半幅大桥水泥隔离带上也有被炸开的豁口。假如是先塌桥后爆炸,就不会影响到北半幅大桥。基于这两点,专家认定是先爆炸后塌桥。
“雾霾”之二:一车花炮是否足以炸塌大桥?
据警方调查,肇事车辆限载5.9吨左右,但实际装载超过9.8吨,计350多袋、约9吨“开天雷”和200多箱内筒式烟花。
王百姓说,药量方面,传统鞭炮一个重量小于0.05克,“开天雷”则为2克至3克;成分方面,传统烟花爆竹含有“一硝二磺三木炭”,“开天雷”则多用高氯酸钾和铝粉等,只比主要成分为硝酸铵、锯末和柴油的炸药威力略低。合计爆炸威力相当于1吨炸药。
“爆炸位置也比较特殊。”王百姓说,义昌大桥是简支桥,简而言之,即两个桥墩之间放一段上部结构,上部结构和桥墩紧密结合在一起,如果上部结构垮掉,会把另一个桥墩也拉倒,运载烟花爆竹的货车正好在这个节点位置上爆炸。
“雾霾”之三:桥梁质量到底有没有问题?
事故发生后,在网络论坛上、微博上,前南斯拉夫的著名电影《桥》被集中提起:“看人家炸桥多麻烦,哪能一车鞭炮就搞定了?”微博名人“@李承鹏”就质疑“炸毁一座桥不仅需要烈性炸药,还得找到承重点,否则炸不垮。现在弄一卡车烟花就搞定”。
网上流传的数张图片显示,桥的断面露出来了一些构件,形状像细钢筋。这也是网友质疑的焦点:“这么细的钢筋能不塌吗?”
河南省交通厅总工程师李强介绍,这座大桥已建成13年,运行期间从未出现过质量问题。2011年底曾进行过相关安全质量检测,当时检测结果一切正常,“桥的主梁像英文字母T,由于冲击波,防撞墙发生位移,移了以后翼板就往上翘,下面根部都裂了。南侧防撞墙裂了长约7.5米的口子,北侧的防撞墙也往外移了10厘米,往下沉了5厘米”。
至于桥的断面出现的细钢筋,李强称,这应该叫钢绞线,桥的上部结构之间本身有缝隙,以防热涨冷缩,钢绞线是为了提高行车的舒适性而存在的,“一个工程的质量不能单从一张照片来判断”。
“雾霾”之四:死伤人数确切数字是多少?
事故一发生,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与报纸、电台、电视台一起关注,持续对事故进行“发酵”。但是,关于伤亡数字,有说“5死8伤”的,有说“26死”的,有说“9死11伤”的……总之是官方发布的数据少,媒体报道的数据多。业内人士表示,随着事故救援工作的深入开展,伤亡数字增加是客观事实。但数字如此悬殊,还是令公众怀疑。
记者收到的三门峡市第一份官方通稿显示,当时为“9死11伤”。第二次通稿则增加为“10死11伤”。至于“26死”的说法,三门峡官方否认系自己发布。现场一位参与救援的村民说,估计是因为其中一辆大车上拉的10辆小轿车大部分已变形,有媒体根据车辆数量推测失误。
就在记者发稿前,三门峡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任战洲向记者证实,“10死11伤”中尚不包括肇事车的司乘人员。肇事车爆炸时车上究竟有几人,是否都已死亡等,目前还无法证实,须待DNA检验结果验证。
疑点犹存
“即使爆炸在先,也要证明大桥合格,才能说明事故因爆炸所致。”
从知名博主“@张泉灵”的一条微博中,我们可以看出公众对于事故真相的渴求和对目前官方说法的不信任:“一次去采访定向爆破,工程师说,爆破原理就是‘失稳’,炸它的承重部分,比如炸桥梁就炸桥墩。具体操作时要预先拆除一些部件……打孔(因为内爆炸比外爆炸需要的药量小多了)、埋雷管(不是烟花里的黑火药),关键还得让这些炸药同时炸!现在……我要理理思路,可能不需要那么麻烦了。”
与之相呼应的是,尽管2月2日20时搜救工作基本结束,但纵观事故发生及救援全程,疑点犹存。
最大的疑点在于,有关方面只说对于北半幅大桥的检测工作正在进行,却只字不提垮落桥面的质量鉴定问题。现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法律工作者表示:“法律上讲究证据要形成链条,即使爆炸在先,也要证明大桥合格,才能说明事故因爆炸所致。否则,只能说爆炸是直接原因,并不一定是根本原因。大桥质量的举证责任由谁来承担?”
更有河南当地知情人士表示,河南历史上张昆桐、曾锦诚、石发亮、董永安四任省交通厅厅长“前腐后继”,披露的案情中多有“收受贿赂干预工程”之说,尤其是“石发亮时代”,正好是河南高速公路大发展时期,“我们能不能请有关方面出面证实,这座大桥不是腐败者收受贿赂之后招标的产物?”
2月3日,记者驱车行驶在310国道时看到,有大量交警和路政人员维持秩序,加上提前分流,事故对310国道交通影响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