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搞突然袭击 除患一针见血
多搞突然袭击 除患一针见血
■□葛 亮
前不久,笔者随同安监执法人员对辖区内的一家企业进行了一次突然袭击式的安全检查。检查发现,这家企业在生产现场和作业人员劳动防护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为此,笔者认为安全检查不妨多来些突然袭击,以期真正掌握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事实上,部分安全检查人员在检查前,一般都向被检查对象下发检查通知,等检查人员到了,被检查单位已是面目一新。于是,检查人员沿着被检查单位安排好的路线看、在布置稳妥的“现场”查,如此一来,除了听到王婆卖瓜式的“重视安全”外,自然就了解不到多少真情实况了,更谈不上排查隐患。在这种氛围中检查安全工作是难以收到预期效果的。
安全检查的目的,是及时排查问题、消除隐患,督促企业落实各项主体责任,从而保证国家制定的各种安全法律法规得以全面实施、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得到贯彻执行。但是,如果采取这种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式的安全检查,不要说消除隐患,就连企业安全生产的真实水平都难以掌握,被表面现象所蒙蔽,不能适时把握安全生产工作规划,导致工作思路偏差失误。
“涉深水者得蛟龙,涉浅水者得鱼虾”,笔者认为,要想在日常安全检查中“挖”到更多有价值的“料”,不妨学会和使用“两条腿走路”,在搞好安全基础事务的同时,多来些突然袭击式的安全检查。因为突袭出其不意,不给被检查单位“搽胭涂粉”的时间和应对检查的机会。事物面貌就会原汁原味地呈现在眼前:隐患在哪里,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改进措施又怎样。如此一来,既能客观、全面、实事求是地把握检查情况,又能及时有效地排查消除隐患。
实践证明:越来越多的安全事故是由于隐患排查治理不深入、不细致所致。因此,要杜绝事故,就必须切实发挥安全检查的作用,提高安全检查质量;就必须改进检查方法,规避一切不利于发现问题的检查因素,多些突然袭击,多些出其不意,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作者单位 深圳市沙头角保税区安委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