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保障到位 监管才能游刃有余
只有保障到位 监管才能游刃有余
编者按 基层安全员在安全生产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调动基层安全员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努力查找隐患,确保生产安全,意义重大。本期特选两篇来稿进行探讨,以供学习参考。
只有保障到位 监管才能游刃有余
■□马松涛 张长征 王 伟
企业基层安全员是贯彻领导者安全意图的主要监督者、实施者,在安全生产中扮演着承上启下的重要角色。但长期以来受管理体制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企业基层安全员的职能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充分发挥企业基层安全员职能,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安全生产、科学发展,意义非凡。
影响职能发挥的因素
难获得企业高管支持。基层安全员难以获得企业高层的支持,自然不易获得车间管理层的认可。实际操作中,基层安全员受车间领导班子直接领导,查出的安全隐患或其他安全问题一旦触及车间利益,就处处设卡,使安全员经常与企业员工产生矛盾冲突。
认识有误区。一方面,一些企业负责人把基层安全员岗位当成了“老、弱、病、残”人员的福利岗位,使基层安全员成了摆设,根本起不到作用;另一方面,车间管理层认为无论是基层安全员还是其他人员都是自己的兵,都可以使唤,给基层安全员布置一些无关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的琐碎杂事,使之无法全身心投入安全管理工作。
责权利分离。在一些企业里,基层安全员只是车间组织编制中的一员而已,腰杆挺不直,说话底气也不足,安全员虽然是大班长岗位,但是享受待遇不但比不上技术员,甚至比一般班组长都要低,能够行使的权力有时还不如一个班组长。基层安全员的“权”受制于车间一把手在“安全、生产”这个天平上的倾向。对安全相对重视的车间,安全员工作起来相对得心应手;如果是对安全不够重视的车间,安全员不过是一个摆设,基本的隐患整改通报和违章操作考核都难以落实,更谈不上对班组长及以上人员违章指挥的考核,责权利严重偏离。
调动频繁。一些企业负责人急于求成,不注重基层安全员的长期培养,频频换岗。要知道,成为一个优秀的基层安全员需有一个逐渐质变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频繁的调动使基层安全员难以更好地掌握隐患排查治理的技巧。
提高基层安全员待遇
解决企业基层安全员面临的共性难题,可以充分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大幅提高基层安全员的待遇,将基层安全员待遇拉到车间班组长薪金金字塔的顶端,在经济收入方面增强基层安全员岗位的吸引力;提高基层安全员地位,实施基层安全员受厂安全科与车间一把手双重管理制度。
基层安全员每周到厂安全科签到、述职,报告本车间和个人近期工作开展情况,给基层安全员提供定期沟通的平台,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及时进行沟通,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让他们的思想状态保持相对稳定,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实行绩效管理。根据安全科日常巡检掌握的安全生产现状,每个基层安全员需要完成定量的隐患整改量和通报指标,这些工作完成情况将纳入绩效管理,实现了“责”的定量。
将基层安全员考核权收归厂安全科,车间管理层保留考核建议权。这一举措不但使得基层安全员敢于坚持原则,拒绝车间管理层的不合理要求,避免了杂事、闲事占用时间和精力,能够更好地投入身心到安全管理上来,而且使基层安全员无形中增强了对车间管理的话语权。
以厂安全科和基层安全员为依托,建立每周三期《安全简报》制度,其主要内容是于薄弱时间段(夜间、交接班期间、节假日期间)开展巡检,并将生产作业情况、设备设施运行状况等内容形成简报。通过简报的信息采集、编写等一系列过程,使基层安全员能够站在厂部的高度,分析各车间管理上的亮点与不足,开阔视野,有利于车间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
加强员工安全培训
调查发现,企业员工抵触安全监管的主要原因是员工安全意识不强,认为安全员找自己的麻烦,再就是安全考核结果直接影响到员工经济利益,使之存在抵触情绪。为此,可以采取改进措施,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培训。
增加培训频次。班组长以上人员从6个月一次的安全培训改为3个月一次,普通员工从每年一次改为半年一次,将安全教育培训的频次增加了一倍,逐步增强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
调整对违章作业员工的处罚方式,从当场实施经济处罚改为停岗参加培训。停岗培训期间观看事故案例光盘,以身边鲜活的案例,触目惊心的现场来引起违章员工的共鸣,触动违章员工的灵魂,使其后怕,对安全监管产生敬畏之心,对事故隐患产生警惕之心,从而自觉服从安全监管。
对经常习惯性违章、文化水平低、年龄偏大的这部分人,邀请其爱人、孩子到企业参加厂安全科组织的谈心会,以情动人,晓以利害,请求其帮忙多吹“枕边风”,多念“安全经”,家庭、企业齐上阵,共同增强安全意识,减少违章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