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技术》第二章辅导(一)
《安全生产技术》第二章辅导(一)
第二章 电气安全技术
第一节 电气危险因素及事故种类
根据能量转移论的观点,电气危险因素是由于电能非正常状态形成的。电气危险因素分为触电危险、电气火灾爆炸危险、静电危险、雷电危险、射频电磁辐射危害和电气系统故障等。按照电能的形态,电气事故可分为触电事故、雷击事故、静电事故、电磁辐射事故和电气装置事故。
一、触电
触电分为电击和电伤两种伤害形式。
1.电击:是电流通过人体,刺激机体组织,使肌体产生针刺感、压迫感、打击感、痉挛、疼痛、血压异常、昏迷、心律不齐、心室颤动等造成伤害的形式。严重时会破坏人的心脏、肺部、神经系统的正常工作,形成危及生命的伤害。
(1)电击伤害机理。
(2)电流效应的影响因素。
(3)人体阻抗。
(4)电击类型。
2.电伤:是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等对人体所造成的伤害。伤害多见于肌体的外部,往往在肌体表面留下伤痕。能够形成电伤的电流通常比较大。电伤的危险程度决定于受伤面积、受伤深度、受伤部位等。
电伤包括电烧伤、电烙印、皮肤金属化、机械损伤、电光性眼炎等多种伤害。
二、电气火灾和爆炸P69
电气火灾爆炸是电气引燃源引起的火灾和爆炸。电气装置在运行中产生的危险温度、电火花和电弧是电气引燃源主要形式。
1.电气引燃源
(1) 危险温度
(2) 电火花和电弧
2.电气装置及电气线路发生燃爆
(1)油浸式变压器火灾爆炸。
(2)电动机着火。
(3)电缆火灾爆炸。
三、雷电危害P73
1.雷电的种类、危害形式和事故后果
(1)雷电的种类
(2)雷电的危害形式
(3)雷电危害的事故后果
2.雷电参数
四、静电危害P74
1.静电的危害形式和事故后果
静电危害是由静电电荷或静电场能量引起的。在生产工艺过程中以及操作人员的操作过程中,某些材料的相对运动、接触与分离等原因导致了相对静止的正电荷和负电荷的积累,即产生了静电。由此产生的静电其能量不大,不会直接使人致命。但是,其电压可能高达数十千伏以上容易发生放电,产生放电火花。危害形式和后果有三种。
2.静电的特性
(1)静电的产生
(2)静电的消散
(3)静电的影响因素
五、射频电磁场危害 P77
射频指无线电波得频率或者相应的电磁振荡频率,泛指100kHz以上的频率。射频伤害是由电磁场的能量造成的。
六、电气装置故障危害
电气装置故障是由于电能或控制信号在传递、分配、转换过程中失去控制而产生的。
1.引起火灾和爆炸
2.异常带电
3.异常停电
4.安全相关系统失效
例题分析
1.人的感知电流是指电流通过人体时,引起人有发麻感觉及轻微针刺感的最小电流。就工频电流有效值而言,人的感知电流约为( )mA。
B.O.7~
D.200~300
2.火灾事故统计数据表明,由电气原因引起火灾的事故起数仅次于一般明火,占第二位。电气火灾的直接原因是电气装置的危险温度、电火花及电弧。下列各选项中,能使电气装置产生危险温度的有( )。
A.电线短路
B.接触不良
C.严重过载
D.散热不良
E.电暖器
3.电火花是电极间的击穿放电,大量电火花汇集起来即构成电弧。电火花和电弧是引起火灾的重要原因。电弧的引燃能力很强,通常情况下,电弧的温度最高可达( )℃以上。
A.4000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