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技术》第一章辅导(十)
《安全生产技术》第一章辅导(十)
第十一节人机系统(重点学习)
人机信息及能量交换系统模型
人机功能分配
人机系统可靠性计算
人机系统可靠性设计基本原则
一、人机信息及能量交换系统模型
机器及环境刺激→人的感觉器官→大脑分析做出决策→发出控制信息→完成动作→反馈于显示器上
由此构成一个信息及能量传递的闭环系统。
二、人机功能分配重点)
(一)人的主要功能
l.传感功能—— 通过感觉器官(视觉、听觉、触觉等)接受信息,感知系统的作业情况和机器的状态,将这些刺激信息作为输入传递给人的中枢神经。
2.信息处理功能—— 将接受的信息和已储存在大脑中的经验和知识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后,作出决定,对感知的信息进行检索、加工、判断、评价,然后做出决策。
3.操纵功能—— 根据决定采取相应行动,如开关机器或增减其速度等几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二)人机特性比较
在人机系统设计中,首先要按照科学的观点分析人和机器各自所具有的不同特点,以便研究人与机器的功能分配,从而扬长避短,各尽所长,充分发挥人与机器的各自优点;从设计开始就尽量防止产生人的不安全行动和机器的不安全状态,做到安全生产。
人和机各有自己的能力和长处,归纳起来各表现在四个方面:即信息感受、信息处理和决策、操作反映、工作能力等。见图表1-10
人的功能的限度是准确性、体力、速度和知觉能力;
机器功能的限度是性能维持能力、正常动作、判断能力、造价及运营费用。
1)人优于机器的能力主要有:信号检测、图象识别、灵活性、随机应变、归纳推理、判断创造性。(掌握)
2)机器优于人的能力主要有:对控制信号迅速作出反应,操作速度快、精确性高,输出功率大、耐久力强,重复性好,短期记忆,同一时间执行多种不同的功能,演绎推理以及能在恶劣环境下工作。(掌握)
(三)人机功能分配原则(P60,掌握)
笨重的、快速的、持久的、可靠性高的、精度高的、规律性的、单调的、高阶运算的、操作复杂的、环境条件恶劣的作业以及需要检测人不能识别的物理信号的作业,分配给机器承担
研究、创造、决策、指令和程序的编排,检查、维修、故障处理及应付突然事件等工作,由人承担
三、人机系统可靠性计算(熟悉)
(一)系统中人的可靠度计算
1.人的基本可靠度
r=a
a2---判断可靠度
a3---输出可靠度
(1) 连续作业
(2) 间歇性作业
2.人的作业可靠度
RH=l-b1b2b3b4b5(l-r)
b1--作业时间系数
b2--作业操作频率系数
b3--作业危险程度系数
b4--作业生理心理因素系数
b5--作业环境条件系数
(二)人机系统的可靠度计算
人机系统的可靠度是由人的可靠度和机的可靠度组成的。
机的可靠度可以通过大量统计学数据得到。
人机系统的可靠度据不同的系统模型来求出,通常情况下可看成串联系统。
从人机系统考虑,若将环境作为干扰因素,而且此处假设环境是符合指标要求的,设其可靠度为1,则人机系统的可靠度为:
RS=R人R机=R人R机器=RHRM
人机系统的可靠度是采用并联方法提高。常用方法为并行工作冗余法和后备冗余法。
1.两人监控人机系统的可靠性。
(1)异常情况时,相当于并联,可靠度大。
正确操作的概率为
RHb=1-(1-R1)(1-R2)
(2)正常状况,相当于两人串联,可靠度降低
正确操作的概率为
RHc=R1R2
所以两人监控人机系统的可靠度
正常时候:R”Sr=RHc·RM=R1·R2·RM
异常时候:R”Sr=RHb·RM=[1-(1-R1)(1-R2)]RM
2. 多人表决的冗余人机系统
若由几个人构成控制系统,当其中r个人的控制系统工作同时失误的时候,系统才会失败。
3.控制器监控的冗余人机系统可靠度
设监控器的可靠度为RMk,则人机系统的可靠度RSk为:
RSk=[1-(1-RMk·RH)(1-RH)]·RM
4.自动控制系统的可靠度
设自动控制系统的可靠度为R Mz,则人机系统的可靠度RSz为:
RSz=[1-(1-RMz·RH)(1-RMz)]·RM
四、人机系统可靠性设计基本原则(掌握)
1.系统的整体可靠性原则
2.高可靠性组成单元要素原则
3.具有安全系数的设计原则
4.高可靠性方式原则
5.标准化原则
6.高维修度原则
7.事先进行试验和进行评价的原则
8.预测和预防的原则
9.人机工程学原则
10.技术经济性原则
11.审查原则
12.整理准备资料和交流信息原则
13.信息反馈原则
14.设立相应的组织机构
第十二节 安全技术规程、规范与标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