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法及相关知识》第三章辅导(三)
《安全生产法及相关知识》第三章辅导(三)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背景知识:
据统计,二十世纪以来,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达到2235万人,这个数字比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死亡的人数还多。
2010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38351起,造成67759人死亡、275125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9.1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10.1%、7.8%、9.8%和10.7%。其中,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道路交通事故24起,同比减少5起。全国万车死亡率为3.6,同比减少0.7。 万车死亡率大约是美国的3倍,是日本的5倍,欧盟的2倍。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居世界首位。全国已有机动车辆2.07亿辆,机动车驾驶人2.13亿,其中汽车驾驶人1.52亿。高速公路里程已位居世界第二位。
英国道路与运输研究所的多宁(Downing)研究指出,在第三世界,每年道路交通事故经济损失约为250亿美元,这个损失相当于第三世界国家人民由于各种疾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的总和。
一、总则
1.立法目的
2.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应遵循的原则:依法管理、方便群众。
3.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工作机构:公安部负责全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交通、建设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负责有关的道路交通工作。
二、道路通行的法律规定
1.一般规定:
“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
“车辆”,是指机动车和非机动车。
“机动车”,是指以动力装置驱动或者牵引,上道路行驶的供人员乘用或者用于运送物品以及进行工程专项作业的轮式车辆。
“非机动车”,是指以人力或者畜力驱动,上道路行驶的交通工具,以及虽有动力装置驱动但设计最高时速、空车质量、外形尺寸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电动自行车等交通工具。
全国实行统一的道路交通信号。交通信号包括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和交通警察的指挥。
车道划分、交通管制的设定等。
2.机动车通行规定
3.非机动车通行规定:在非机动车道行驶。
4.行人和乘车人通行规定
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电动自行车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时,最高时速不得超过15公里。
5.高速公路的特别规定
行人、非机动车、拖拉机、轮式专用机械车、铰接式客车、全挂拖斗车以及其他设计最高时速低于70公里的机动车,不得进入高速公路。高速公路限速标志标明的最高时速不得超过120公里。
三、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分析)
(一)交通事故处理规定
1.现场处理
1)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
2)造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位置。乘车人、过往车辆驾驶人、过往行人应当予以协助。
3)可以“私了”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以即行撤离现场,恢复交通,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不即行撤离现场的,应当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4)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并且基本事实清楚的,当事人应当先撤离现场再进行协商处理。
2.人员救治
医疗机构对交通事故中的受伤人员应当及时抢救,不得因抢救费用未及时支付而拖延救治。抢救费用超过第三者责任险限额的,由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先行垫付部分或者全部抢救费用,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机构事后有权向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
3.对未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的赔偿
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争议,当事人可以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当事人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生效后不履行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4.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赔偿
第76条修改为:“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1)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2)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
(3)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四、法律责任
对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种类包括:警告、罚款、暂扣或者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拘留。
1.行人、乘车人、非机动车驾驶人
处警告或者5元以上50元以下罚款;非机动车驾驶人拒绝接受罚款处罚的,可以扣留其非机动车。
2.机动车驾驶人
处警告或者2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对一些严重的违法行为,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或暂扣、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拘留。
3.客、货机动车超载的行为
4.安检机构违规收费和检验的行为
5.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的行为
6.机动车产品主管部门的违反行为
7.公安交通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
思考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所称的“道路”是指:
A.高速公路、普通公路
B.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
C.沥青公路、水泥公路、砂石公路
D.城市道路、乡村道路
『正确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