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恐惧付出高昂的代价
三年级五班,女教师梅里正在为学生分析十四行诗的韵律技巧。突然,她闻到了一股异味。难道是汽油味?她想。她仔细地闻了闻,果然有点儿像汽油味。她又想:也许是某种对人体有害的气体。她惊恐地停止讲课,捂住胸口,坐在教室后面的空椅子上。
学生们关切地围了过来。“我闻到了一种气体的味道,有点儿不舒服。”她向学生们解释。说着,她想起了书中讲的中毒症状:一般会恶心、头晕、反胃。想着这些,她觉得早上吃下的东西在胃里作怪,恶心。接着,她的头开始隐隐作痛。
“我也许中毒了。”梅里把头靠在椅背上,面色苍白。
学生们顿时炸开了锅。
“也许是附近化工厂的废气泄漏了。天啊,鬼知道那些废气对人体多么有害!”露西惊恐地捂住嘴巴。
“不!有可能是核电厂泄漏!”“也许是附近农场喷洒的农药被风吹过来了。”各种猜测声在教室响起。
梅里的状况越来越糟,她深信自己中毒了,开始呕吐。学生们七手八脚地把梅里送到校医务室。
回到教室,学生们依旧躁动不安。“天啊,我好像也闻到了一股什么奇怪的味道。”一直在使劲吸鼻子的苏珊大叫。“天,我好像也闻到了!”离讲台最近的玛丽应声说道。不久,她俩相继感到不舒服,被送到校医务室。
这个消息随后在整个校园传开。各种流言迅速传播,无论上课还是下课,学生们都在交头接耳地议论这件事,老师们则心不在焉地吸着鼻子。
陆续有人声称自己闻到了奇怪的气味,“酸酸的味道”,“像臭鸡蛋的味道,难闻死了”,“好像奶酪放久了的味道”……陆续有人感到不舒服,被送到校医务室。其中甚至包括当天提前过来接儿子放学回家的杰克,他是在听门卫描述学生们的中毒症状时感到不舒服的。
最终,校长报了警,救护车和警车呼啸着赶到,将100名学生和教职员工送进了医院。这些人都认为自己中了毒,向医生描述症状时都说自己浑身乏力、头晕、恶心、呕吐、喘不过气来。
当地政府向联邦政府求援。美国国家疾病控制中心立即派人来到田纳西州。专家在第一时间采集了病人的血样和尿样,逐一排查所有可能导致中毒的化合物和化学杀虫剂,但一无所获。
与此同时,美国环境保护署承担起了调查学校环境的任务。该署组织各行各业的专家仔细排查学校周边工厂排污情况,检测学校周围空气质量,对学校本身的建筑材料、供水系统、排污系统、垃圾处理系统进行了排查,甚至通过钻孔研究了学校周边土壤和地质情况,结果也是一无所获。
最终,心理学专家在这些受害者中进行了一项调查,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声称自己中毒的病人当中,女性占了69%,其中绝大多数人都曾亲眼看到旁人中毒后的样子。另一个有趣的发现是,大多数人都自称闻到了某种异常气味,但他们一共使用了超过30个形容词来描述这种味道。
一年后,参与调查的科学家得出了一个结论——这是一起典型的“群体癔病”事件,病人实际上没有接触到有毒物质,只是受到心理暗示,产生了对中毒的恐惧。
这一事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除了受害者的身体外,经济损失同样巨大。此次事件占用了当地医院的178个急诊室床位,动用了8批次救护车,仅这些就花费了9.3万美元,后续的检测费用和专家人工费更无法计算。然而,这些损失本是可以避免的:只要人们的心态乐观积极。
恐惧往往会让我们付出高昂的代价,这些代价可以被称为乐观成本。往往在付出沉重的代价之后,我们才明白乐观的重要性。如此高昂的乐观成本是我们付不起的。所以,我们更应该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提高对恐惧的免疫力。摘自《知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