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须讳言,目前所有形式的安全生产检查,包括QHSE管理体系的内外审核的检查,都是走过场,走形式。因为我们不专业,因为我们没有时间,无法正确“诊断”出一个企业的“病灶”所在,也正是我们永远走不出“低标准、老毛病、坏习惯”这个安全生产的“魔咒”。
先不谈安全生产检查组成员责任心如何,就是以纯专业的角度看,政府职能部门的安全生产就是一个“落实“的检查,它帮助不了企业,也纠正不了企业有那些不良习惯,它是来“找事”的。从面向被检查的对象来说,安全检查的内容主要是查思想、查管理、查制度、查现场、查隐患、查事故处理。这“六查”下来,就是一个安全“老专家”,没有三天时间是查不出一个所以然的,也不可能给一个企业准确的“诊断报告”,更不可能给这个企业一个“预警机制”报告,或是一个“报警”信号。
一个人一年进行一次全面身体检查,不多余也无大害,抽血化验、尿检、B超、CT、胸拍等等,医生的“诊断”,再结合自身的不良反应和“不适”,完全能给自己下一个“健康”的结论。安全也是这个道理,往往是安全生产的检查不知道检查什么?总是“抽血”,安全检查频繁了,也就自然产生“隐患”和“低标准”,企业也没有一个“宁静日”。每年6月对企业进行一次安全生产大检查一点都不多余,关键是我们时间不够用,我们的安全生产人才不是“匮乏”,而是不够用,不会用。
比如:不管是正常的安全生产检查,还是OSHAS18001(17个要素)的检查内审,还是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检查;都要查(4.4.1)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都要查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查安全生产责任制就要看责任制,看安全生产责任制就要对照国家的相关法规,就要对照《安全生产法》第17条其中的六项内容一一对证,再根据安全生产责任制查相关记录,这个环节没有4个学时,很难断定这个企业领导对安全生产重视的程度。我们常说的“老问题、老检查、老不解决”的官僚主义作风,就能在其企业的“问话”过程中,记录中找出领导安全生产过程中的“蛛丝马迹”。
根据多年的安全生产经验,一个企业要想真正的满足顾客的需求、保证员工的安全、保护周边的环境。最大限度的满足顾客的需求,做到无事故、无伤害、无损失。一个大型企业没有“七天”时间,中型企业没有“三天”时间,小型企业没有一到两天时间,安全生产检查就是走过场。
事故也是“不是在沉默中死亡,就是在沉默中爆发”的道理。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一年检查一次不是“负担”,企业“抵触”的不是几个钱,抵触的是“不治病”的安全生产检查,一个“陪同负担”的检查,这个就需要国家一个“中介”安全生产检查“服务部门”,一个咨询机构。总而言之,不是一个“钱”的问题,是一个时间问题,是一个“治病”的问题。
安全生产检查应有“时间标准”
洛阳安环师:http://www.esafety.cn/blog/wll/34024/index.html
2013-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