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报道:6月3日6时6分,位于吉林省德惠市米沙子镇的吉林宝源禽业公司发生火灾,截止到6月4日上午12时35分,火灾现场已造成死亡人员119人。伤员救治和现场搜救工作仍在紧张进行中。
百人伤亡事故再次发生,这次不是发生在“矿山”,而是“工厂”,恰恰发生在第十二个“安全生产月”第三天,估计个别省市的启动仪式还没有开始,重大事故往往发生在…..
“惊愕”和“祈祷”之后,上级部门除了“三问”还能看到什么?有专家解读吉林大火的液氨爆炸威力就像原子弹,这有点“骇人听闻”,我们的安全教育不是“恐吓”,而是,科技教育之本。全世界大约有2.2万多枚核弹头,中国大约200枚,中国有大约20t的液氨罐估计是全球核弹头的20倍,都“爆炸”了咋办,专家们不知如何形容。
近36个小时的救援过程中,图片、摄像、录像、新闻报道,最可怕的、最揪心的、最“骇人听闻”的是我们的所有救护人员,我是没有看见一个穿戴化学安全防护服装的人,从这个细节来看,我们的安全生产差距不仅仅是在“基层”,我们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就是“听天由命”。

液氨大量泄漏和爆炸的最基本的常识,疏散场所内所有未防护人员,并向上风向转移。泄漏处置人员应穿全身防护服,戴呼吸设备。消除附近火源。
看看我们的事故现场,我们的专家看到了什么?
我们看看国家发布的(液氨)相关资料:
中文名:液氨;英文名:Ammonia; 危险货物编号:23003;
外观与性状: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可由氮和氢直接合成而制得。
主要用途:用作致冷剂及制取铵盐和氮肥。
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氟、氯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燃烧(分解)产物:氧化氮、氨。
防护措施: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带防毒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工作服。 手防护:必要时戴防护手套。
其他: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我们在重温一下: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危险化学品企业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的实施意见【安监总管三〔2010〕186号】这起事故暴露出我们在抓安全生产中,我们监管的差距有多大,我们要走的路有多远…….
路不怕慢,就怕走太多的弯路。
洛阳安环师:http://www.esafety.cn/blog/wll/34024/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