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广东粤赣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向媒体通报称,从现场情况初步判断,怀疑事故为超载车队所致。而前来看望伤者的老乡、经常一起跑运输的货车司机,则对桥梁质量提出了质疑。究竟是重型货车压垮桥墩还是桥墩本身质量存在问题?河源交通部门将与省交通厅一起组织专家组分析事故原因。
高速公司
货车超载压垮桥梁
广东省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敖道朝解释,这起罕见的交通事故,“是极端的、恰合的荷载”导致的。根据他的判断,4辆发生事故的重型货车从长宽高来看,运输量应该是61多立方,所运输物品是瓷土,按照瓷土1.3——1.4kg/m3的密度,这个运货量加上车的重量有100吨左右。他认为,从现场的情况看,货车超载是导致此次事故的主因。
广东粤赣高速公路有限公司表示,从现场情况初步判断,怀疑事故为超载车队所致。按照国家公路标准设计规范,公路及桥梁的载重标准为车货总重不超过55吨,且车辆之间必须相距10——15米,这四台车辆的情况明显超出规定范围。
深晚记者昨日下午从河源埔前收费站进入粤赣高速,确实看到一块LED牌打出一行告示:车和货柜总质量55吨禁止驶入高速公路。
按照国家公路桥梁养护规范,高速公路桥梁定期检测周期不超过3年,这次事故匝道桥每2年检测一次,最近一次检测时间为2013年11月,历次的检测结果均评定为一类桥(即技术状况优良,能保证正常通行安全的桥梁)。
“我个人认为,是因为刚好有几辆车很重,刚好紧凑地运行在匝道桥,造成很严重的偏压。”敖道朝说。
货车司机
先检测桥梁承重能力
昨日下午,来到河源同济医院看望伤者的人陆续多了起来。记者通过打听得知,他们大多是伤者的老乡,都是货车司机。虽然挂靠在不同的运输公司,但常在一块儿跑运输。一名货车司机称,出事的几辆货车都是从惠州上的高速,要将车上的瓷原料送往河源东源县。粤赣高速开通后,他们已经在这路上跑了好几年,出现这样的事,是他们都不想看到的。
由于民警正在两名轻伤者病房内做笔录,几名前来探望的司机只有在病房外等着。通过伤者之前的描述,他们大致知道了事情的经过,觉得这次塌桥事故实在有些不可思议。
一名不愿具名的老乡称,事发前,由于粤赣高速城南出口只开通了两条车道,因此货车行至匝道时速度已经慢了很多,但并没有停下来。“常常有好几辆大货车在匝道上行驶,所以不可能是车辆的问题。”这名40多岁的江西汉子显得有些激动。
另一名老乡也同样对桥梁的质量提出了质疑。他常年在河源周边运送瓷原料,在这条路上也已跑了2年时间。因为每次运输都是好几辆车一起行动,所以几辆大货车同时行驶在匝道桥上已成为一种常态化现象。他说,“如果桥梁有问题,那么塌桥是必然的。只不过我们的这几位兄弟比较倒霉,恰恰遇上了这件事。”
对于高速公司认为是货车超载压垮了桥梁,几名货车司机并不同意。“这次事故,应该要权威的技术监督部门来检测,不光要调查车辆是否超载,更重要的是检测桥梁承重能力。如果桥两年的承重能力没有问题,再来查车辆是否超载。”一名货车司机说。记者一再询问这些货车是否超载,超载了多少,几名在场货车司机都表示不太清楚。
专家
地质病害或货车超载所致
某大型建筑公司总工程师昨日也关注了该起事故。他分析,桥梁的设计和施工往往偏于保守,质量管控相比公路会更加严格,“我们搞这一行的,这方面很谨慎”。因而,一般来说,正常完工的桥梁,质量上不存在问题。
他推测,粤赣高速河源段匝道坍塌原因,可能是地质方面的,也可能是重型货车超过桥梁设计负荷。
他介绍,如果事发区域有地质病害,桥梁投入使用多年后,因地质变形,会影响桥梁质量。另一方面,也不排除当时出现“极端情况”。
“一辆严重超载货车通过桥梁,即使这辆车超过了桥梁设计负荷,可能没什么问题,但几辆车并排着过去,桥可能就承受不了出现断裂,就很有可能发生坍塌了。”他说。
对有媒体记者认为事故现场钢筋较细的质疑,他表示,粤赣高速河源段匝道是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起到保证桥梁结构力学性能的作用,从图片看,无法断定钢筋存在质量问题。
(陈龙辉 陈晓鑫 颜鹏)- 上一篇:事故启示录:吃一堑长一智
- 下一篇:讲故事说安全识风险(八)




怨风、怨雨、怨共振、怨 “超载”、怨挖沙船、怨船撞击……倘若面对一次次桥梁安全事故,不去重点查清质量、设计缺陷、管护等根本性问题,而是一味怪罪风、雨、超、振、撞等外部因素,浓墨重彩地强调客观原因,类似的悲剧依然还是会上演。

19日凌晨,粤赣高速公路河源境内匝道桥梁坍塌,4辆货车掉落,当场造成1人死亡4人受伤。这座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的桥梁,竟然在投入使用不到10年就垮塌。而业主单位总工程师“在当时情况下一定会引起坍塌桥梁”的解释,令人震惊。
广东粤赣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是广东境内136公里长的粤赣高速公路的投资和管理运营公司,广东省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是其母公司之一。
事故发生后,赶到现场的广东省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敖道朝解释称:匝道桥的设计货载是“汽车—超20级”,即理论上桥体上有一台55吨的车行驶,同时前后10—15米可以分别有两辆20吨载重的车行驶。“初步判断桥梁垮塌的原因是4辆超载货车紧凑运行,形成巧合的荷载,对桥梁产生了严重的偏压,达到了桥梁坍塌的‘临界点’。四辆货车的载重加上车身自重约有100吨,严重超过了的桥梁载重的设计上限,从理论上说一定会引起桥梁坍塌。”
然而,耗资近50亿元的粤赣高速公路是纵贯江西省南部、连接广东的南北大通道。作为进出口的匝道紧邻收费站,车多速度慢,多辆货车同时通行的情况绝不是巧合,而是必然。尤其是遇到堵车时,高速路上车头接车尾,这就意味着众多司机都行走在一条“理论上一定会坍塌”的路上!
超载车辆的整治是毫无疑问的,广东各地也花了不少力气。但现实的情况是,高速公路上的超载依然是常态;紧邻收费站的匝道车辆密集,也属常态。这两种常态高速公路公司不可能不知道,但为什么还是让悲剧发生了?究竟该追谁的责?
当然,花费巨资建成的高速公路“百年大桥十年垮”,工程质量如何,公路设计标准考虑了多少现实因素,载重预留了多少合理空间?恐怕也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当桥梁载重的理论标准遇上“又超又堵”现实车流,要保证桥梁不坍塌,是该治超?治堵?还是治桥?
超载不能成为免责的理由。按照我国现行的高速公路管理模式,粤赣高速公路的投资、管理都是同一家公司,这也意味着超载车辆能否进入高速公路、进入高速公路车辆的数量都在管理公司的控制范围。
民众交了通行费,高速公路运营公司就必须提供合格、安全的服务。不论有任何理由,提供的服务都不容许是“理论上一定会坍塌”的桥梁,更不能任其成为吞噬生命的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