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全生产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安全生产,近年来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不断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全国安全生产状况呈现总体稳定、趋于好转的发展态势。但是,我国目前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制约安全生产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事故总量依然较大,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职业病危害严重,安全生产形势仍然十分严峻。责任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灵魂。企业是生产经营建设活动的市场主体,承担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是保障安全生产的根本和关键所在,其中企业领导责任则是关键中的关键。分析近年来的事故可以发现,大部分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企业领导不重视、安全管理薄弱等造成的。只有进一步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企业领导责任,从源头上把关,才能从根本上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安全是保障企业正常运营的关键要素之一,事故的发生对企业产生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人员伤害、财产毁损、生产中断、工厂声誉丧失。
良好的安全业绩是取得卓越经营表现的前提!!
而安全主管在创造和维持一个安全的工作场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对于安全主管来说:如何建立起系统的安全管理体系,将所有的危险与事故防患于未然?如何管理好危险化学品?如果做好现场岗位安全管理?如何拓展员工安全知识,做好安全培训并改进员工安全工作态度?等等都是我们安全主管所头痛的问题。
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能不能做好,关键在于主要负责人。实践也表明,凡是企业主要负责人高度重视的、亲自动手抓的,安全生产工作就能够得到切实有效的加强和改进,反之就不可能搞好。因此,必须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责任,促使其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保证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有人统一部署、指挥、推动、督促。《安全生产法》第五条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第十八条规定的企业主要负责人对安全生产工作负有的职责包括: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等。
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关键在领导,根本在认识,重点在落实。生产需要安全,生产必须安全,这已成为现代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共识条件。然而,仅有共识尚且不够,还得观其效果。一个企业的安全工作开展得有无成效,企业负责人和中高层管理者安全意识的强弱以及对安全工作重视的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关键因素之一。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实行法人代表负责制。企业负责是根本,从企业的角度来说,直接掌握生产经营决策权的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各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是相关法律法规的具体执行者和落实者。一个企业凡是中高层管理者安全意识强,管理到位,职工对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就会不折不扣地自觉遵守,企业安全生产就有保证。而达到这一目标,企业各层领导就必须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企业法人代表、厂长、经理和中层以上干部应了解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规章制度、基本安全技术知识、基本安全管理知识,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要知道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和标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安全技术、劳动卫生知识、安全文化、工伤保险、职工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统计报告及调查处理程序、有关事故案例及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等内容。只有通过不断提高对安全生产方针的认识,增强安全生产责任感和自觉性,懂得并掌握基本的安全生产技术和安全管理方法,才能真正关心、重视安全生产,以身作则遵章守纪,积极进行安全管理工作,圆满完成为企业健康安全发展保驾护航的神圣使命。
我们必须常敲安全之钟、长记事故之痛,吸取教训始终警钟长鸣,居安思危做到慎始慎终。必须树立正确的发展观、业绩观,将安全生产作为企业最根本的、自觉的价值追求,任何时候都坚如磐石,任何情况都毫不动摇,树立追求“零死亡”的理念。
如何将“零死亡”理念,转变为零死亡目标,实现安全生产,树立一切事故都是可预防、可控的必胜信心,关键在于我们摸清安全生产规律,把安全生产当作系统看待,做事循规律,安全靠自己。
如果没有安全生产责任感和自觉性,在金钱面前恶性膨胀的贪欲会战胜冷静的安全思维,在利益面前不顾一切的追逐会取代本来就摇摆不定的安全行为。在紧急生产指标面前艰难的取舍抉择过程中,干部们肯定没有了“安全第一”的豪言壮语,转而是底气不足的 “一定要坚决保证完成生产任务、这个安全也应该保证嘛”。领导们轻松圆滑地把模凌两可的烫手山芋甩到了普通职工手中,接下来就是榆木疙瘩也能猜出工人们是先要何物、后要何物了。
凡事皆有规律可循,安全生产管理也是如此。之所以目前还不能完全实现零死亡的安全生产目标,除了社会上一些复杂因素外,关键还是我们对安全生产管理规律不清楚,在思想还没有搞懂、吃透安全生产管理需要我们做哪些工作,安全生产活动的主体是谁,如何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等。
其实,安全就是人类生产活动中始终必须保持的一种状态。没有“安全”的状态,人类活动是无法进行的。人在进行各种活动的过程中,必然要对活动本身进行管理(控制),以求实现活动目标。那么,在对活动本身的所有管理(目标管理、过程管理、成本管理……)当中,就必然同样存在着对“安全状态”的管理。所谓安全管理,就是针对人们活动过程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资源,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活动过程中人与客观物质环境的和谐,始终保持安全状态,达到活动目标的实现。
一个企业要实现现代管理,必须要加强基础性的管理工作,管理组织系统化,管理方法定量化,管理手段自动化。这就要求安全管理人员熟悉并能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基本掌握本行业、本工作领域有关的安全分析、安全决策、事故预测和防范等方面的知识,熟悉安全管理知识,具有组织安全生产检查、事故隐患整改、事故应急处理等方面的组织管理能力,了解其他与本行业、本工作领域有关的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与能力,从系统总体出发,全面地分析、考察和解决安全问题,以最少的消耗,获得最大安全经济效益。
许许多多漠视安全之后冠冕堂皇的理由已无法再抚平人们伤痛的心灵、博得人们的信任;许许多多血腥事故之后圆满的紧急援助事迹已无法再取得人们发自内心的“喝彩声”,许许多多葬身于千米煤层、滚滚车轮、熊熊烈火、滔滔江河之中的无辜遇难者已无法再赢得人们更多的“同情泪花”。
古人云:“吃一堑、长一智”。数不清的事故在将警钟敲破的同时,也慷慨赠予了我们许多宝贵的“堑”,我们的先哲─孔子早就说过:建立在“经历”方式上的学习和进步是痛苦的方式;而只有通过“沉思”的方式来学习,才是高明的;
人们还可以通过“模仿”来学习和进步,这是最容易的。从这种思维方式出发,进行推理和思考。我们在对待事故与灾害的问题上,千万不要试求通过事故的经历才得予明智,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
没有必要让每一代人重新去发现前人已经发现的那些工艺安全原理。我们必须从别人的经验中学习,而不是从沉痛的教训中学习。我们必须将我们已经学到的东西代代相传。
有效的安全管理,从转变观念和方法开始,经过认真的思考,我根据自己长期安全管理经验、感悟和积累,把自己的和优秀企业的安全管理经验、方法、工具和教训,编制一套系统的“安全领导宝典”丛书。针对企业法人代表、厂长、经理、中层以上干部和安全管理人员,需要知道的安全生产意识、理论、方法与企业安全文化、制度、体系建设等同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实际问题有机联系起来的、成系列的安全工作指导实务用书。
丛书名中“安全领导”4字有双关意思,一是指“生产需要安全、生产必须安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要把安全放首位,置于重中之重;二是指本丛书是给企业安全领导(负责人和管理人员)提供的工作实务指导用书。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分享先进企业安全管理 ,模式、方法、经验 ,了解我们所不知道的。接受对我们有帮助的,是最容易的学习方法,各企业的安全管理措施虽不属机密,但愿意主动拿出来分享的很少。 这一套毫无任何润饰的“安全领导宝典”丛书没有纯文学书刊那样的动人遐思,也没有纯学术书刊那样的蕴藉深远。但可以打通我们践安精神的穴位和经络,让我们立责于心,履责于行。可以为求知者提供一生安康和一把罩惠他人的佑安伞。
要想实现“零死亡”的安全生产,我们应该在安全生产管理的核心任务上进行反思,检查我们对企业开展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事前进行了危险有害因素系统识别了吗?是否都对其进行了风险评估,采取了可靠措施了吗,预防措施都落实到人,落实到位了吗等等。只有做到事先防范,我们才能有备无患,安全生产关键要循规律,靠自己的学习,建立管理层对安全负责的制度,即安全生产必须由生产管理人直接负责,从总经理到厂长、部门经理到组长对安全负责,我们的安全生产才会发生根本性转变。
毋须阐释更多,安全领导宝典丛书首次出版“安全促发展、安全重管理、安全控风险、安全有标准 、安全看心理、安全靠文化”共六本书,通过系统学习会带给我们更多、更久远的安康收益,让我们可以知道什么地方可能出事,谁可能出事,哪些原因可能导致事故,事故的可能性有多大,事故的后果是什么,防止事故发生的措施是什么?通过掌握正确安全认识论与方法论,从理性与原理出发,切实履行起职责,防范和控制职业事故和灾害。心之所至、安全等随,愿它佑安我们今生今世。









- 上一篇:“永不追究”照样工伤认定
- 下一篇:无语的判决提醒我们:依法治安任重道远











同时,安全生产的大环境发生着显著变化:“红线意识”“底线思维”的提出;新《安全生产法》的实施;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对所有行业进一步渗透,也开始“+”上安全生产。这些新形势、新趋势、新挑战,是所有安全人共同面临的新课题。
在强化“红线意识”“底线思维”,紧抓依法治安主线的大政方针下,各行业企业需要了解新安法下的监管模式变化;需要拥抱“互联网+”,利用新兴科技进一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需要利用安全文化来管控安全,增强安全软实力。当然,更需要以国际化视野审视安全领域的趋向,在全球背景下提高HSE管理水平。

“在最艰苦的环境中做最艰难的工作;用得罪人的方式在保护人;以默默无闻的业绩在防止惊天动地事故的发生!”毕竟不是我们职业安全人士所希望的工作。

taihangjiaozi@163.com

安全生产是企业获得效率、效益的基础,是保障经济发展、保障人权和稳定社会的必需。安全生产管理的根本目的,首先是要保护人的生命健康;其次是要保护社会生产力,使之能维持正常生产;再次是要保护生产关系,使企业和员工的合法利益不受侵犯。<br> <br> 第一,企业领导层要树立科学的安全生产管理思想,要认识到安全生产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就是决策,管理缺陷是发生所有事故的普遍原因。<br> <br> 第二,要树立长期保持高度警惕的思想。长期安全生产对企业的影响至关重要,长期安全生产可为人们带来幸福、为社会带来稳定、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和发展,因此,要时刻注意人们可能萌生出来的轻视、忽视和藐视安全生产的思想现象。<br> <br> 第三,要树立“安全管理,人人有责”的思想。安全管理应是“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全员管理”,即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企业干部必须实施安全管理,这是法律责任赋予的使命;企业职工必须接受安全管理,这是每个职工自身利益的需要。<br>

第一,企业领导层要树立科学的安全生产管理思想,要认识到安全生产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就是决策,管理缺陷是发生所有事故的普遍原因。
第二,要树立长期保持高度警惕的思想。长期安全生产对企业的影响至关重要,长期安全生产可为人们带来幸福、为社会带来稳定、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和发展,因此,要时刻注意人们可能萌生出来的轻视、忽视和藐视安全生产的思想现象。
第三,要树立“安全管理,人人有责”的思想。安全管理应是“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全员管理”,即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企业干部必须实施安全管理,这是法律责任赋予的使命;企业职工必须接受安全管理,这是每个职工自身利益的需要。


预防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的,治病则是大夫的事。我们说,症我们自己调,我们的症发展成了病,我们没有办法了,就把自己交给大夫。
草鞋无样,越打越像。学和用是不同的。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是损。”学就要把什么都搜集起来,杂乱无章,稂莠不齐;为道就要梳理,归纳,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最后剩几条。这是由简到繁,再由繁返简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