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的分类 |
作者:jjh-chf 日期:2008-12-11 14:09:00 |
危险源的分类 1) 第一类危险源是指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这是事故发生的物质性前提,它影响事故发生的后果的严重程度,是事故发生的物质根源。 表1 第一类危险源与可能导致伤害事故类型:
2) 第二类危险源包括物的不安全因素、环境因素、个体人的失误,这类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出发条件、必要条件。 ① 物的不安全因素包括物的不安全状态(习惯称其为隐患)和物的故障或失效,如设备(设施)缺陷或腐蚀、防护缺陷、作业场所无安全通道或间隔不足、警告标志不完善、工器具缺陷、防护用品缺陷、违反人机工程学的因素(如阀门安装位置不恰当导致强迫体位作业等)以及机械设备(及零部件)性能低下而不能实现预功能等。 ② 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湿度、照明、粉尘、通风换气、噪声和振动等。 ③ 个体人的失误包括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等)、操作失误(误动作、违章作业等)、监护失误及其它; 3) 第三类危险源是指不符合安全的组织因素,包括组织程序、组织文化、规则、制度等,例如安全安文化理念方面缺失、安全培训缺失、安全管理松懈以及人员挑选、考核、配备方面的问题(如未考虑人的职业适合性问题、健康状况异常、负荷超限、心理异常、生理异常、从事禁忌作业、辨识功能异常)等。 4) 三类危险源间的关系 ① 一起事故的发生往往是三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类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发生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是第一类危险源造成事故的必要条件,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第三类危险源是人因事故的基本原因,第三类危险源的存在导致第一类危险源控制失效,出现物的不安全状态,诱发人的不安全行为。所以没有第三类危险源,就没有人因事故的发生。 ② 三类危险源相互关联、相互依存。危险源辨识的首要任务是辨识第一类危险源,在此基础上辨识第二类危险源,进而辨识更深层次的因素—第三类危险源。第二、三类危险源的控制应该在第一类危险源控制的基础上进行。 5) 危险源描述: ① 可根据使用的危险物质或能量的量来描述危险源的危险性,当设施(单元)中的危险物质或能量的量达到(或超过)临界量时,构成重大危险源。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和控制,执行《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和企业管理文件《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② 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本程序将危险源描述为:根源或状态+结果。 例:某岗位某有毒气体泄漏造成(根源或状态)+操作者中毒(结果) | ||||||||||||||||||||||||||||||||
- 上一篇:动火作业证(按最新安全行业标准做的)2
- 下一篇:风险评价准则
原创 |
作者:原创(游客) 日期:2016-9-30 11:50:40 |
![]() |
原创 |
作者:原创(游客) 日期:2016-9-28 17:12:18 |
![]() |
原创 |
作者:原创(游客) 日期:2016-9-6 17:40:45 |
![]() |
Re:危险源的分类 |
作者:缺失(游客) 日期:2015-4-17 10:55:16 |
![]() |
Re:危险源辨识 |
作者:关爱生命01(游客) 日期:2014-5-26 6:27:35 |
![]() 关注安全,关爱生命与您共同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