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第一章辅导(七)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第一章辅导(七)
第三节 我国安全生产管理概述
本节知识点要求:
了解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现状
了解安全发展的理念和指导原则
熟悉我国安全生产政策
掌握我国安全生产管理方针
知识结构体系
● 安全生产方针
● 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
●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
● 安全生产政策措施
我国安全生产管理概述:
● 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体系
● 安全生产科技保障体系
●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体系
● 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
● 安全生产目标指标体系
一、安全生产方针
《安全生产法》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规定为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方针。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
(一)确立安全生产方针的重要性
1.它是由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决定的
2.它是由发展生产的客观规律决定的
3.它是由重视人的安全需要决定的
4.它是由企业的社会责任决定的
(二)安全生产方针的涵义
“安全第一”,就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在处理保证安全与生产经营活动的关系上,要始终把
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优先考虑从业人员和其他人员的人身安全,实行“安全优先”的原则。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实现生产的其他目标。
“预防为主”,就是对安全生产的管理,主要不是在发生事故后去组织抢险、调查、处理和分析,而是在事先有效地控制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从而预防事故发生。即按照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思想,按照事故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千方百计预防事故的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虽然人类在生产活动中还不可能完全杜绝事故的发生,但只要思想重视,预防措施得当,事故是可以减少的。
“安全第一”是明确认识问题,“预防为主”是明确方法问题,两者相辅相成,构成有机的整体。
“综合治理”,就是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在采取断然措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实现治标的同时,积极探索和实施治本之策,综合运用法律、经济、科技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等,解决影响制约我国安全生产的历史性问题和深层次问题,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二、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
早在千百年前,我国古代思想家就提出“天地之间,莫贵于人”。中国共产党把“为人民服务”作为立党宗旨。“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安全发展正是这一理念的集中反映。
1.十六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把“安全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理念纳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
2.安全发展理念的含义:(三层)P24
1)“以人为本”,必须以人的生命为本。
2)经济发展必须以安全为基础、前提和保障。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解决安全生产问题。
3.坚持安全发展,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发展效益,降低发展风险,实现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实现安全发展的根本和落脚点是:认真切实地贯彻落实好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和措施。
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
在我国,以《安全生产法》为龙头,以相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地方行政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以及安全生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主体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已经初步形成,而且还在日趋健全和完善,促进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已经颁布实施并依然有效的法律法规约有130多部。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事故易发的工业经济中级发展阶段,安全事故频发,已有的安全生产立法与我国安全生产形势的迫切需要产生了一定的差距,与外国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在立法上某些环节和方面显得落后,亟待加强立法,进一步健全完善我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将安全生产工作全面纳入法制轨道,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
四、安全生产政策措施P26-27
1.针对安全生产领域存在的历史和现实问题,国务院第116次常务会议专题会议上确定了加强安全生产12项治本之策,涉及法律、经济、科技、管理等多个方面,涵盖了当前安全生产主要的政策措施。
2.2009年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中的“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2010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通知》强调严格企业安全管理,严格查处“三违”行为;及时排查治理安全隐患,做到“五到位”。
3.2011年“安全生产年”活动,强化“三深化”、“三推进”工作措施。
4.“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建立完善企业安全保障、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安全科技支撑、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应急救援、宣教培训等“六大体系”;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和事故防范、监察执法和群防群治、技术装备安全保障、依法依规安全生产、事故救援和应急处置、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和社会公众自救互救等“六个”能力,加快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推动安全生产状况的持续稳定好转。
五、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体系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安全工作体制。在国家与行政管理部门之间,实行综合监管和行业监管。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实行国家监管和地方监管。在政府和企业之间,实行政府监管和企业管理。
六、安全生产科技保障体系P28-29(新增部分了解)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安全科技是安全生产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安全生产科技保障体系主要包括政府引导推动、技术装备研发转化、专家智力支持、中介技术服务、企业推广应用和技术标准转化等组成部分。
七、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体系
安全生产培训教育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提高全体劳动者安全生产素质、安全生产技能,从而保证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手段。高危行业“三项岗位人员”,即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为了加强“十二五”时期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确定了十项任务:P31。
八、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
全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主要由组织体系、运行机制、法律法规体系以及支持保障系统等部分构成。P31-32。
九、安全生产目标指标体系P32
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体系,由事故死亡人数总量控制指标、绝对指标、相对指标、重大和特大事故起数控制考核指标,4大类指标和26个具体指标构成。
以上控制指标由国务院安委会每年分解下达到各省,各地逐级分解落实到基层政府和重点企业。《人民日报》每季度公布各地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实施情况。通过实施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强化了“两个主体”(即基层政府和重点企业)的责任意识,有效地推动了安全生产。
本节例题
【例题1】《安全生产法》在总结我国安全生产管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将( )规定为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方针。
A.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B.加大惩罚力度
C.综合治理 D.确保安全
【例题2】“安全第一”是要始终把安全放在重要位置,实行( )的原则。“预防为主”主要是针对安全生产的( ),预防事故的发生,防患于未然,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A.安全优先;管理 B.安全第一;管理
C.安全第一;事故预防 D.安全优先;事故预防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安全第一就是安全优先。管理的最根本目的就是要预防事故的发生。参见教材P23。
【例题3】我国安全生产方针中的综合治理强调的是( )。(08年真题)
A.抓住重点,遏制重特大事故
B.强化责任,落实企业自主管理
C.重在执法,完善法规标准建设
D.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综合治理”就是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参见教材P23。
【例题4】下列不属于“安全发展”理念的是( )。(08年真题)
A.“以人为本”,必须以人的生命为本。
B.经济发展必须以安全为基础、前提和保障
C.切实地贯彻落实好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和措施
D.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解决安全生产问题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以人为本、安全发展”重点包含的三层含义。参见教材P24。
【例题5】实现安全发展的( )是认真切实地贯彻落实好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和措施。
A.前提和基础
B.前提和保障
C.根本和落脚点
D.基础和保障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实现安全发展的根本和落脚点是:认真切实地贯彻落实好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和措施。参见教材P24。
【例题6】我国实行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事故调查处理坚持“四不放过”原则。“四不放过”原则是指( )。
A.事故直接原因未查明不放过、主要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遇难人员家属未得到抚恤不放过
B.事故原因未查明不放过、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C.事故扩大的原因未查明不放过、主要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资金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D.事故原因未查明不放过、直接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安全管理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答案解析』“四不放过”,即事故原因未查明不放过,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