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省安委会扩大会议上,省安委会各成员单位负责人不约而同发出呼吁:重要危险作业岗位操作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已成为当前江苏省安全生产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给安全生产工作带来了极大隐患。
近年来,江苏50%以上的化工生产安全事故是由于操作人员缺少必要的化工专业知识,从而违章作业、冒险蛮干造成的。以去年某化工企业“7·28”事故为例,死伤的53人中就有33人是一线岗位操作工人,他们竟都不具备化工方面的专业知识。
省安监局人士介绍说,一线工人缺少专业知识包括安全生产知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最近几年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进入矿山、建筑、化工等高风险劳动行业和领域。由于这些企业负责人和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较低,缺乏应有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和自我保护措施,在生产经营中经常出现违章指挥、违章冒险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现象,从而引发事故。就更大范围看,全国550万煤矿职工中,农民工约占半数,主要在井下一线工作,小煤矿从业人员则几乎全部为农民工;而在3000多万建筑工人中,80%为农民工。据调查,在这些行业中,90%以上的事故都是由“三违”引发的。
同时,由于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对从业人员安全生产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的规定不够全面、明确,企业侵犯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权利和从业人员不履行安全生产义务的情况时有发生。在一些企业,招进的员工不经培训就匆匆上岗,员工甚至连起码的安全隐患的知情权都没有。有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小齐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在一家化工厂找到工作后,越来越感觉到迫切需要充电。几个月后,厂里组织职工进行在岗培训,但小齐没有资格参加,“厂里答复说,对召进的农民工进行培训,成本太高了”。
有关人士指出,危险岗位一线员工的工作,小到工件的带电插拔,大到盲目大意导致设备的非停等,都会造成严重后果。因此,他们的操作技能是安全工作的“金刚钻”。据悉,今年以来我省加大了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力度,截至6月底,全省共排查安全生产隐患56843条,实际整改52947条,整改率达93%。然而,真正的隐患不仅包括查出来的隐患,还在于一线人员素质的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