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颜色

信息通报706

第三届中国国际道路交通安全产品博览会暨交通安全论坛
将于2008年下半年在北京举行


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科技部批准同意,中国道路交通安全协会于2008年下半年在北京举办“第三届中国国际道路交通安全产品博览会暨交通安全论坛”。目前各项筹备工作正在紧张进行,有关展会和论坛的进展情况将随时在协会网站上发布。
第三届中国国际道路交通安全产品博览会暨交通安全论坛将由中国道路交通安全协会主办,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承办,支持单位有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科技局、装财局、人民公安大学、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等。
此次博览会展览内容主要包括:交通事故预防技术、设施、交通安全产品、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交通控制及通讯系统;交通信号及标志、标线设备;停车管理系统;车辆检验检测系统;酒精检测器;测速仪;交通事故勘查系列;紧急救援服务系统;交通信息系统;交通警察装备;清障车、警用车及相关设备;警用摩托车及相关设备;交通安全宣传制品、杂志、报纸、书籍。
交通安全论坛主题为“奥运、交通、和谐”。届时将邀请部分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围绕本届论坛的主题进行深入研讨。论坛主要内容是奥运会对交通的影响与促进;和谐交通与和谐社会的关系;我国道路环境、公民素质、企业素质对交通安全的影响以及探讨道路交通管理的新思路等。
中国道路交通安全协会网站网址:http://www.rtsac.org/

2007年上半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上半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59029起,造成36939人死亡、188979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5.4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减少32235起,下降16.9%;死亡人数减少5117人,下降12.2%;受伤人数减少33743人,下降15.2%;直接财产损失减少2.3亿元,下降29.6%。其中,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交通事故767起,造成3013人死亡;与去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减少99起,下降11.4%;死亡人数减少458人,下降13.1%。发生一次死亡5人以上交通事故148起,造成995人死亡;与去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减少29起,下降16.3%;死亡人数减少236人,下降19.2%。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交通事故14起,造成213人死亡;与去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减少11起,死亡人数减少131人。
6月份,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6600起,造成6093人死亡、31379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0.8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减少3666起,下降12.1%;死亡人数减少974人,下降13.8%;受伤人数减少3356人,下降9.7%;直接财产损失减少0.5亿元,下降37.1%。其中,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交通事故96起,造成372人死亡;与去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减少23起,下降19.3%;死亡人数减少89人,下降19.3%。发生一次死亡5人以上交通事故22起,造成136人死亡;与去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增加2起,上升8.3%;死亡人数减少5人,下降3.5%。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交通事故2起,造成24人死亡;与去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减少1起,死亡人数减少13人。
二、上半年事故主要特点
(一)全国有28个省(区、市)事故死亡人数同比减少,3个省(区、市)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上升。同比减少省份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个。其中,河北、山东、甘肃、陕西4省事故死亡人数降幅在20%以上。但海南、广西、贵州3省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上升,分别上升20.2%、0.5%、0.3%。
(二)各月事故死亡人数同比均下降,春运和“五一”期间降幅高于上半年总体水平。1月份发生交通事故导致的死亡人数同比降幅最高,比上半年降幅高4.8个百分点。3月份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7.5%,降幅最小。此外,春运和“五一”期间发生交通事故导致的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3.2%和15.1%,分别比上半年降幅高1个百分点和2.9个百分点。
(三)超速行驶仍是机动车肇事的主要原因,违法占道行驶、违法会车、违法装载等违法行为导致事故死亡人数明显减少。超速行驶导致4904人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13.3%,仍然是导致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违法行为;未按规定让行、无证驾驶、违法占道行驶、逆行分别导致4348人、2227人、1789人、1744人死亡,共占总死亡人数的27.5%。违法占道行驶、违法会车、违法装载导致事故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40%、18.5%、17.6%、21.6%。专项整治期间,因疲劳驾驶、酒后驾驶、超速行驶等交通违法行为肇事导致事故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4.5%、13.1%和1.7%。
(四)公路客运、出租客运、营运货车和私用车辆事故均同比下降。公路客运事故造成1997人死亡,同比减少335人,下降14.4%;出租客运事故造成901人死亡,同比减少88人,下降8.9%;营运货车事故造成10408人死亡,同比减少450人,下降4.1%;私用车辆事故造成17672人死亡,同比减少35人,下降0.2%。
(五)公路交通事故导致的死亡人数比例较大,等级公路事故死亡人数均同比下降。公路交通事故导致27556人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74.6%。其中,国、省道公路导致25783人死亡,占公路交通事故总死亡人数的69.8%。高速公路和一、二、三、四级公路交通事故分别造成2595人、3356人、10159人、6427人和2715人死亡,同比分别下降15.4%、14.4%、10.1%、11.2%和10.9%。。
(六)装有波形防护栏、防撞墙、防护墩路段事故明显下降,未安装防护设施的路段事故比例较大。装有波形防护栏、防撞墙或防护墩的路段发生事故造成3467人、1379人、748人死亡,同比分别下降11.4%、11.3%和22%。无防护路段事故造成25762人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70.8%。
(七)1年以下驾龄肇事导致事故死亡人数明显下降,3年以下驾龄驾驶人易在弯坡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1年以下驾龄驾驶人肇事共造成3435人死亡,同比减少1110人,下降24.4%。3年以下驾龄驾驶人在一般坡、陡坡、急弯陡坡、一般弯陡坡等4类道路上发生事故共造成485人死亡,占低驾龄事故总死亡人数的5.1%,高于其他机动车驾驶人肇事致死人数0.4个百分点。
(八)晴天、阴天、雨天事故均同比下降。晴天、雨天、阴天事故分别造成27567人、4351人、3505人死亡,同比分别下降6.5%、24%和14.2%。
(九)碰撞事故依然是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形态。碰撞事故导致27667人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74.9%。其中,正面相撞和侧面相撞分别造成10638人和9604人死亡,分别占总死亡人数的28.8%和26%。
三、上半年事故主要上升点
1、未按规定让行、违法变更车道、违法倒车等违法行为导致事故死亡人数上升。其中,未按规定让行导致4326人死亡,同比增加502人,上升13.2%。违法变更车道和违法倒车分别导致627人和322人死亡,同比分别上升30.6%和6.3%。
2、驾龄在3至5年的驾驶人肇事导致事故死亡人数上升。驾龄为3年、4年、5年的驾驶人肇事分别造成3209人、2725人、2437人死亡,同比分加上升11%、19.5%和8.2%,
3、公交客运、旅游客运、施工作业车导致死亡人数均同比上升。公交客运、旅游客运、施工作业车事故分别造成586人、126人和250人死亡,同比分别上升3.6%、9.3%和15.9%。
四、下半年全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研判
从近五年交通事故统计数据看,下半年交通事故较上半年多,平均发生交通事故277313起,死亡53982人。与上半年相比,事故起数增加2766起,上升1%;死亡人数增加6159起,上升12.9%。其中,平均发生一次死亡5人以上交通事故178起,比上半年减少4起;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事故19.8起,比上半年减少4.8起。下半年交通事故有以下特点:一是第三季度发生一次死亡5人以上、10人以上事故较多。第三季度平均发生一次死亡5人以上交通事故92.6起,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道路交通事故10.8起,分别比第四季度多10.8起和1.8起。二是夜间事故比例逐年上升。第三季度夜间发生事故导致死亡人数占下半年事故总死亡人数的比例由2002的38.3%逐年上升至2006年的49.2%。第四季度夜间发生事故导致死亡人数占下半年事故总死亡人数的比例由2002的38.7%逐年上升至2006年的47.3%。三是东、中、西部地区发生事故的月份存在差异。从近5年全国各地事故月分布情况看,中、西部地区7月、8月、9月发生的事故多于其他月份,东部地区11月、12月发生的事故于多于其他月份。四是货运事故和私用车辆事故较上半年增多。2006年,下半年货运事故、私用车辆事故分别比上半年增长了40.2%和32.8%。
综合分析影响下半年交通安全的不利因素有:一是道路改造工程将增多。为迎接党的十七大和2008年奥运会召开创造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许多地方将集中对上半年排查出的危险路段开展整治,一定程度会对道路通行造成影响,加大事故预防工作的难度。二是公路运输将形成持续高峰。按照往年交通需求规律,学生放假、暑期旅游、学生返校、秋季旅游、冬季交通运输等公路运输高峰叠至。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06年下半年,公路客运量达93.3亿人,比上半年增长2.3%,货运量达77.8亿吨,比上半年增长14%。三是天气变化对交通安全产生一定影响。进入7月份,全国气温明显升高,疲劳驾驶违法行为导致事故将增多,一些长途运输车辆易因爆胎或机械故障导致事故。第三季度南方多雨,易因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导致交通事故;第三季度末、第四季度初季节交替,天气多变化,易在阴、雨、雾天气条件下发生事故;第四季度气温降低,道路冰雪路面增多,在高速公路上易发生尾随相撞事故,在山区道路上易发生翻坠车事故。

上半年国内汽车市场简况

近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了上半年全国汽车产销情况。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445.67万辆和437.38万辆,同比增长22.36%和23.31%,其中乘用车产销315.14万辆和308.41万辆,同比增长20.86%和22.26%;商用车产销130.53万辆和128.97万辆,同比增长26.12%和25.89%。
在乘用车的各个细分市场中,基本型乘用车(轿车)的销量增幅最大,上半年共销售228.69万辆,同比增长25.92%。从月度销售情况来看,今年前3月轿车销量均呈现上涨趋势,但4月份和5月份出现了小幅下跌,6月份轿车销量再次反弹,当月销售轿车51.19万辆,比上月增长了4.8%。
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轿车市场呈现两大特点:自主品牌轿车市场占有率继续上升,同时大排量轿车的销量增幅大于小排量轿车。
今年上半年,自主品牌轿车共销售65.98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8.85%,比去年上升了3个百分点,一举超过了日系车的26.53%和德系车的19.88%。今年1月份,自主品牌销售12.67万辆,比上月增长16.95%,其市场占有率首次超过30%。随后几个月,自主品牌轿车市场占有率均超过28%,直到6月份,自主品牌轿车销量出现首次下滑,比日系车低2.8个百分点,退居第二位。
经过持续的增长后,自主品牌轿车略显后劲不足。一方面,由于自主品牌轿车市场主要集中在微型轿车和小型轿车市场,而这个市场的销量正在不断下滑;另一方面,多数合资品牌厂家下半年将集中推出多款新车,为了给新车让出定价空间,并且挽回不断缩小的市场份额,合资企业对老款车型实施降价,使得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轿车的价格差逐步缩小。另外,在自主品牌市场中,品牌集中度不断加大,除了奇瑞、比亚迪、华晨汽车销量持续增长外,其它企业的市场表现并不突出,由此导致整体市场的下滑。
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小排量车的市场占有率下降了11.67%。1.3升及以下排量的小排量产品市场呈现负增长态势,特别是排量小于1升的车型,上半年累计销售13.43万辆,同比下降28.87%。
小排量轿车销量下滑,中国人的购车观念是主要原因。目前,大多数中国家庭只有1辆车,因此,消费者更希望选择一辆功能齐全、宽敞、排量不要太小、价格适中的车。另外,自去年4月1日以来,新的汽车消费税实施,但是1.0升以下轿车的税率未变,与此前消费者预期的“小排量车消费税将取消”落空,导致小排量轿车持续低迷。对于厂家而言,小排量轿车市场的利润已经非常有限,在价格压力下,小排量车没有更多动力改进车型配置和外形,提高性能,因而市场竞争力有所下降。此外,近年来,合资企业进入经济型轿车市场,以良好的性能和颇具竞争力的价格水平抢占了小排量汽车市场。

2007中国道路交通安全论坛倡导和谐的汽车社会

日前,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办的首届“中国道路交通安全论坛”在北京举办,此次论坛的主题为“为了构建和谐的汽车社会而努力”。该论坛计划连续举办三年。
随着国内经济和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中国已经逐渐步入汽车社会。然而随着城市化建设不断加速,高速公路及高等级公路已位居世界前列,汽车的发展促进中国社会和经济繁荣的同时,道路交通安全面临的严重问题也不容忽视,由于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不平衡,交通行为缺乏规范和秩序,车辆技术状况复杂,道路设施和交通管理存在不足,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巨大。有效控制和努力减少事故数量和损失,特别是大幅度减少人员伤亡,是中国社会今后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道路交通安全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受到中国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关心。“为了构建和谐的汽车社会而努力”是本次活动的主题。
在论坛上,有来自国内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赵航主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刘建军教授、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何勇主任、北京市交通管理局梅冰松主任、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吴卫所长等国内交通安全领域专家就目前中国道路交通安全状况做了精彩讲解。同时,也有来自日本汽车事故对策机构(NASVA)金泽悟理事长、日本国土交通省大野祐司室长、国际道路评价机构(IRAP)主席Dr JOHN MUMFORD、日产汽车公司山ノ井利美副本部长、米其林(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Yves Chapot,以及日本高田株式会社中山芳和室长等来自国外政府、机构、企业在道路交通安全方面专家的实际工作经验的介绍。
与会嘉宾从交通行为、道路环境、车辆技术等各方面进行全面深入地研讨,从人、车、路三个方面探讨解决交通安全的对策措施,论坛期间与会代表经过充分讨论形成以下共识:
一是代表们希望各级政府应明确设定国家(地方)道路交通安全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伤亡的阶段目标与职责,将其列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二是希望建立科学、完善的国家道路交通事故统计系统,并在有条件的状况下公开,供有关研究机构从事相关研究,这是交通安全管理的重要基础,便于开展事故数据的收集和研究分析。三是希望针对国民交通安全意识和遵守安全法规方面的问题,国家应鼓励车辆及部件供应商等社会各方面重视安全教育的普及提高。四是希望交通设施的设计建设应更多考虑安全要素,可借鉴国外道路评价技术和经验改进中国的道路和基础设施建设。五是希望政府应更加有效地导入车辆安全法规和促进先进安全技术装备的普及,CATARC应发挥专业机构在评价和宣传车辆安全方面的突出作用(C-NCAP)。从而为构建安全、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汽车社会谋求可行策略。

不良驾驶行为是肇事的主要原因
——道路交通伤害将成全球疾病负担第三杀手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近日由标致雪铁龙集团资助的《中国道路交通伤害报告》出台。该报告由暨南大学医学院伤害预防与控制中心和中华预防医学会伤害预防与控制中心共同完成,其项目负责人王声湧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到2020年,道路交通伤害将成为全球疾病负担的第三位原因,艾滋病、腹泻病、战争伤亡、结核病、下呼吸道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炎、脑血管疾病等都将排在道路交通伤害的后面,其杀伤力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和单向重型抑郁症。”
多年关注道路交通伤害的王声湧教授介绍,中国道路交通伤害的死亡率经过50年的持续上升之后,2003年开始呈现下降的迹象。2000年以前道路交通伤害的伤亡人数以每10年翻一番的速度上升,2000年以来每年车祸死亡人数在10万上下。
据调查显示,我国道路交通伤害以东部地区最高、中部最低,比较严重的地区为西藏、宁夏、新疆、青海等西部地区和浙江、广东沿海地区。道路交通伤害死亡人员中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3∶1,半数以上死亡者在16~45岁年龄段,65岁以上的死亡人数逐年上升。其中,死亡人数中,以行人、乘客、驾驶摩托车和骑自行车者居多,其中60%以上的道路伤害死亡人员是行人、乘客和骑自行车者。
王声湧教授说,中国道路交通伤害的影响因素是机动车数量剧增,道路建设发展速度低于经济增长速度,道路安全系统不能满足道路交通发展的需要,而发生道路交通伤害的主要原因是司机的不良驾驶行为和不遵守交通规则,例如,驾驶员超速行驶、操作不当、疏忽大意、违章占道、酒后驾车、疲劳驾车等,其中超速行驶更是最危险的因素。
王声湧教授认为,有效减少道路交通伤害发生和死亡,首先必须改变对道路交通伤害的观念,充分认识道路安全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是一个社会公平问题,坚信道路交通伤害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给予道路安全以足够的重视;其次,应该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多部门配合、全社会参与的道路交通伤害防治工作机制,把道路交通伤害作为一项主要和优先的公共政策,对环境、车辆和道路使用者采取综合措施。


道路改造大手笔——马德里公共交通系统见闻

历时近3年、耗资40亿欧元的马德里M—30城市快速路改造工程日前全线竣工了。
“这一天应该载入史册”,马德里市市长加利亚东在主持M—30城市快速路改造工程南段竣工仪式上激动地说。
应马德里市政府的邀请,记者乘车参观了改造后的M—30的南段。
M—30是马德里市区最重要的环形快速交通干道。据马德里城建局官员介绍,这条城市快速路建于上个世纪70年代,全长32.5公里。30多年过去了,城市人口、车辆都大大增加,快速路变成“蜗牛路”,上下班车流高峰时段简直成了停车场。同时,也成了“危险路”、“污染路”,一些路段交通事故频发,噪音、尾气严重污染环境,干扰了道路周边居民的生活。拥堵还加大了马德里中心区道路的压力,使得一些路段成了“肠梗阻”。
改造M—30,恢复其城市快速交通主干道的功能,同时让它成为“安全路”、“环保路”,是马德里市政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2004年9月,改造工程开工,挖掘机、推土机等大型机械开进工地,17家大公司的5000多劳动者在20个路段同时施工。这是马德里城市发展历史上最大的交通基础设施改造工程,有以下几个引人注目的特点:
一是多个路段转入地下,建成世界上最长的城市地下交通隧道。M—30改造工程南段是一处拱形路段,区段内有3处与进出城高速公路相连,过去是最拥堵的路段。现在,这里新修了一段长5.9公里的隧道。该隧道与东、西段隧道和市区主要大街新修隧道相连,总长达12公里,为世界上最长的城市交通隧道。M—30南段日车流量26万多辆次,据预测,其中30%的车辆将走新修的地下隧道,这将大大缓解地面交通压力。
二是新建、改建立交枢纽,打通“肠梗阻”。在工程改造中,改建连接进出城高速公路和交通干道的枢纽6处,线路总长30多公里。这些地段的“肠梗阻”得到彻底疏通。
三是全程配置先进的安全系统,改造事故高发地段,行车安全系数得到提高。记者乘车通过南段隧道时看到,隧道内为单向3车道,车道两侧为紧急步行道,电子信号显示屏醒目,隧道一边每隔一段距离有一处标明紧急出口的绿色门。马德里城建局官员介绍说,这段道路由两条单向行驶的行车隧道和中间的安全隧道组成,那些绿色门就是行车隧道连接安全隧道的通道,平时是关闭的,一旦出现严重事故,车辆可以通过这些紧急出口进入安全隧道疏散。全路的安全系统由一个监控中心控制,各处的电子探头将道路运行情况汇集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对全路运行情况一目了然。据介绍,改造后的M—30交通事故可下降50%,每年可减少2000多万欧元的损失。
四是汽车尾气减排效益大。改造后的M—30,由于车辆行驶畅通以及隧道内安装了先进的过滤系统,2007年可减排温室气体3.5万吨,以后随着车流量的增多将逐年增加,到2037年年减排量将增至6.48万吨。此外,可避免汽车尾气中80%的可吸入颗粒排放到大气中。减排的经济效益将从550万欧元逐步增加到1000万欧元。另外,由于多个路段转入地下和安装隔音降噪装置,可大幅度降低车流噪音对道路附近居民的干扰。
五是结合道路改造,恢复道路两侧绿色植被,改善自然景观。记者乘车从南段隧道进入西南段隧道时,城建局官员挥手向上指着说,隧道上面就是马德里最重要的河流曼萨纳雷斯河。过去M—30占据着河岸,河水污染严重,自然景观遭到破坏。现在,这段道路转入地下,腾出的地皮还给曼萨纳雷斯河,恢复绿色植被,两岸恢复绿地可达100万平方米。此外,按计划,道路改造工程周边地区还将植树25万多株。记者看到,在曼萨纳雷斯河两岸的一些地段,园林工人正在植树种草,一些地方小树已成林。马德里市区西南部将再现过去一条清流两岸绿的自然景观,成为人们散步休闲的好去处。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责任编辑 :danny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