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强国背后的产业抱负
北京时间昨日早晨7点30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 神舟十一号飞船进入太空之后,还要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行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飞行30天,而这也将是我国迄今为止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作为我国航天载人工程三步走第二步的收官之作,此次对接意义重大。 我国航天事业走过60年,建立了运载火箭、飞船、卫星、地面应用、测控通信与发射场等完整的航天工业体系,实现了全面自主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航天大国。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中国已为建设空间站做出了一系列准备,继2011年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上天以来,又分别于2012年和2013年成功发射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飞船。明年,中国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将带着天舟一号补给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实现对接。如该项任务顺利完成,中国计划于2018年开始建造首座装备全面的空间站,2022年基本建成。 在全体国民的见证下,航天业由大转强的轮廓已日渐清晰,太空强国战略稳步落地。而在2016年的宇航发射任务中,我国将实施20多次密集发射任务,其中有15次为重大专项任务或首飞任务。载人航天工程要完成长征七号首飞、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和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发射任务,备受各方瞩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将完成两颗北斗卫星发射任务,确保区域导航系统稳定运行。 而看似远在空中的航天业也在急速深入国民经济每一个微小的细胞。在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之前,今年4月6日,中国的实践十号卫星还搭载了牛、羊等家畜的体细胞、干细胞、精子等材料进入太空进行家畜航天生物育种实验。 2010年,美国通过NASA开发的全球卫星搜救辅助跟踪系统救起了295人。NASA的《衍生技术报告》显示,在21世纪头11年,NASA航天技术衍生出来的民用产品,创造了1.4万个就业机会,直接经济收入50亿美元,节省的成本高达62亿美元。 集合了人们智慧的航天技术,只有回到人们中间,才真正具有价值。时至今日,传统产业经济转型压力不减,航天业之于民族工业的巨大意义不言而喻。 在所有行业中,航天产业的产业链是最长的。从能源、钢铁、新材料、电子以及通信等行业,再到航天服装涉及的纺织、服装加工,航天食品涉及的农产品、食品加工等,几乎涵盖了生活中的各个领域。航天技术产品和服务的高附加值,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以及对其他产业的渗透性与交叉融合性等,可直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愿景跃然纸上。我国《关于促进卫星应用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完成应用卫星从试验应用型向业务服务型的转变,使卫星应用产业产值年均增速达25%以上,仅卫星导航应用产业产值就将超过4000亿元人民币,成为高技术产业新的增长点。神舟十一号成功发射,大批战略新兴板块早已闻风而动跃跃欲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