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安论坛

 找回网站密码
 注册易安网通行证

用新浪微博连接

一步搞定

查看: 86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最厉害的营销,是和用户做朋友

[复制链接]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最后登录
2024-11-26
帖子
10196

论坛元老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wxsunhao 发表于 2022-12-14 16:24:54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最厉害的营销,是和用户做朋友
朗欧咨询 2022-12-13
营销
导读:数智化时代,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趋势已全面落地应用到商业社会的方方面面。面对充满未知与不确定的新技术、新趋势,活跃、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和激烈的商业竞争,营销、品牌又该何去何从?希望文章能给你些许启发。作者:尹一丁,蒋青云来源:中信出版集团主办的直播对谈
1.品牌不是记忆,而是一种用户情感
尹一丁(英国剑桥大学副教授):首先,高势能品牌,就是从能量的角度来看待品牌。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实更加贴近品牌的本质。
众所周知,品牌可以驱动用户决策,这是一个事实,不然的话企业就不用打造品牌了。
那么到底什么驱动用户行为?那就是情感。有很多专家,比如心理学家、《思考,快与慢》一书的作者丹尼尔·卡尼曼,还有神经学家安东尼奥、达玛西奥,他们的研究都显示,人的决策行为由情感驱动。
既然品牌能驱动情感,那么品牌也一定会驱动用户行为,品牌也一定会代表一种用户情感。
我们要改变品牌是记忆的固有认知。品牌不是记忆,而是一种用户情感。情感是一种内心的感受、冲动和能量。弱品牌是一种用户记忆,但强品牌一定拥有用户情感和用户能量。
高势能品牌,其实就是高能量品牌,比如说哈雷摩托、乐高、苹果等,这些都称得上是高能量品牌,它们都有很强的用户情感。
第二点,品牌的用户情感不是一般的用户情感,要尽量要成为高情感的品牌,具有高能量。
为什么我要把物理学关于“势能”的概念引入品牌领域呢?
具有高能量、高情感的品牌,它的用户都有很强的冲动。他们会向别的用户推荐、宣传这个品牌,这都是他们的自发行为。
比如说国内当年的小米,米粉对小米的推动在早期就起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作用。
所以,一旦用户的情感很高,也就是说这个品牌具有高能量,它就会进入一种高速的增长模式,并且这种高速增长模式,不是由企业驱动的,而是品牌由用户自驱动的。
就好像是一个球体从高位置滑落到低位置,它具有一个很强的冲力效应,或者我就把它解码为“势能效应”,它能驱动品牌不用销售就可以高速增长。这和物理中的势能非常像,所以我就叫它高势能品牌。
Lululemon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它1998年在加拿大温哥华创立,20多年间并没有做太多的宣传和推广。企业在此根本没有发力,因为它是一个非常小的企业,但是它20多年来一直高速增长,这是高势能品牌一个非常好的例子。
另外一个案例是特斯拉,还有这两年一个在美国增长很快的健身品牌Peloton。它们都没有从公司、企业层面做很多推广和传播,主要就是靠品牌的用户情感,去点燃其他的用户,靠不断的自驱动推动向前。
简单的来讲,高势能品牌就是具有强烈用户情感,从而能够形成自驱动式的高速增长的品牌。
2.未来,营销会怎么变?
蒋青云(复旦大学教授):第一,面向未来的营销创新,首先的表现是,企业越来越多的直接面向顾客,面向消费者,来跟消费者展开互动,从洞察消费者当中寻找数字化时代的营销价值。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非常大的趋势,也就是所谓的D to C(Direct to Consumer),中文一般翻译为“直达消费者”。
今天,很多企业在努力面应对数字化。最近,我也跟同事们也访问了中外企业,比如耐克,它也是《营销管理》中一个重要的案例。
尹教授讲的高势能品牌非常相似,耐克通过几十年的经营终于达成了一个目的,变成了面向消费者的情感品牌,而不仅是一个忠诚度品牌、认知度品牌。
耐克在做D to C的过程当中,首先最重要的一个做法,就是和天猫平台共同来打造一个面向消费者的系统。天猫平台拥有非常庞大的数据,能够对消费者的行为进行深入细致的画像,由此这个系统能做消费者洞察。
而除了一些日常经营的积累的数据之外,耐克本身看不到更多其他产品购买场景下的消费者行为、偏好等。
其次,由于耐克长期在官网、天猫旗舰店等全渠道里积累了大量顾客数据。基于此,他们搭建了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进行客户关系管理,品牌最终是要通过关系去形成一种信任、一种情感。
面向未来的营销战略,很大程度上,就是要跟客户共创价值。跟顾客的互动越多,从消费者那边得到的反馈就越多,就越知道怎么样去给消费者打造更好的产品,提供更好的服务——这就是完成价值共创的过程。
由此,这种消费者关系的管理,就成为未来品牌生存和发展的坚实基础。
未来营销战略的第二个特征,是让品牌或产品直达消费的心智层面,抵达情感的最高层。从赞赏到喜欢,最后变成敬仰的情感。
这种敬仰带有一种对品牌价值观的认同。想要做到这点,比如耐克,就需要更具有互动精神,更加潮流化,更加接近的年轻人的消费观念。
所以,他们开辟了很多基于元宇宙的虚拟产品和活动,非常受到年轻族群的欢迎。
今天的营销,一方面是向下游的、B to C之间的互动合作;另外一方面也是要通过跟上游供应链端的协同,最终来满足下游顾客的需求。我把它称之为是价值链协同营销,或者叫做产业链协同营销。
未来营销的第三个特征,我想讲一个趋势——可持续营销。前段时间,知名户外品牌巴塔哥尼亚创始人宣布他将放弃对公司的所有权,把价值30亿美金的资产全部捐献出去,成立信托基金用来保护环境保护地球。
在公开信中,这位创始人表示“地球是我们唯一的股东”,这篇文章发表在英国《金融时报》,一下子就成为当天的全球热点。
这家公司成立以来就一直致力于保护环境。公司常年将自己利润的10%,销售额的1%用于这环保工作。
他们在产品打造方面提出了“后消费主义经济”的主张,提倡要多用环保材料、回收材料来设计、制作户外产品,同时也告知消费者。
他们还做过一个非常著名的营销战役,2011年的黑五,巴塔哥尼亚在当天的《纽约时报》刊登全版广告,以“不要买这件夹克(Don’t Buy This Jacket)”为标语,针对特定夹克可能会造成的环境冲击加以说明,呼吁消费者理性消费,不要购买不需要的东西。让消费者充分理解公司的品牌内涵、精神以及价值观。
这让他们能够更好的找到目标人群,大家共享一种价值观时,品牌和消费者就达成了信仰融合,这就是我们品牌建设的最高阶段。
3.数字化时代,如何用情感抓紧用户?
尹一丁(英国剑桥大学副教授):我认为消费者的情感它是有层次的。
第一层情感应该就是信任。一个品牌必须获得用户的信任。在信任之上,它有可能会产生赞赏的情感,就是他对品牌会有一定程度的喜欢。
赞赏之上,就是一种喜爱的情感。到最后,如果这个品牌真的提供了一种很深刻的精神内涵,它有可能会达到这样一个层次,但是这样的品牌现在为数非常之少。
那么,品牌该如何打造用户情感呢?这个问题,其实是在讨论如何在数字化时代打造一个成功的品牌。
我认为可以分为三步,第一个是价值战略一定要优异,第二个就是文化战略,第三个就是关系战略。
这三个维度从广义上来讲都是价值,第一是功能性价值,第二是思想和情感价值,第三是关系价值和社会价值。
打造用户的情感,就是要在这三个维度上向用户持续的提供优质的价值。
当然,这种价值当然最初就是功能性的价值,首先你产品一定要过关,它是能够解决一个问题的。
在这之上,品牌要真正的形成高势能价值。一个品牌必须要提供,并提升自己的思想和精神价值,在思想的层面上,跟自己用户在心灵的深处产生共鸣。
比如苹果、华为、Lululemon、耐克、特斯拉等,它们都可以在心灵深处让用户产生一种共鸣。
目前来看,这是我认为目前国内品牌比较欠缺的一点。当然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下一步,我们的品牌,要不断自我提升,除了进一步完善功能性价值,还要在思想内涵和精神内涵上,向用户提供更多的软性价值,这才是打造情感的一个关键。
第三点就是关系战略,价值是形成用户情感非常重要的一环,如今的品牌,已经成为用户的伙伴。品牌必须要具有这种和用户建立深层关系的能力,获得他们的信任和喜爱,才能更好的发展下去。
因为成为朋友和伙伴之后,才更有可能提升用户的情感的水平,从信任提升到赞赏和喜爱。
在此,我提供的简单的框架——在三个维度向用户提供总体的价值,满足用户身、心、灵三个层面的多重需求。
以上,是打造品牌的一个宏观框架。
具体到落地就有很多实际的问题,比如说产品如何开发,如何设计,用户体验如何设计,你品牌故事、品牌IP如何打造,包括你的客户关系管理战略,以及刚才蒋老师提出的价值共创的战略如何实施等,这些就非常复杂,会涵盖到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
所以,品牌战略其实就像我前面讲的,其实它并不是只一个品牌战略,而是企业的总体战略。当一个企业总体战略做到一定程度,它的品牌战略自然就成型了。
蒋青云(复旦大学教授):怎样来做品牌情感的建设?我觉得首先一个是要学会讲品牌故事。
平时我们也看到非常多的这方面的案例,比如像一些中华老字号,都会有故事,但是有些讲的好,有些讲的不太好。
比如上海有个公司叫做红双喜,做乒乓球体育用品。在改革开放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它都不适应市场,业绩是慢慢滑落的。但是这家公司最重要的一个转折就是去跟乒乓球运动挂钩。
红双喜跟中国的乒乓球协会共同努力,生产并推动了42毫米的乒乓球的大球的标准制定与普及。他们把这个故事告诉消费者——全世界乒乓球的运动的标准之一,关于球的标准是我们来制定的,我们是在这个领域里有地位、有影响力的公司。这样大家就对红双喜产生了信任感。
我曾见到他们的董事长王顺林多次在不同的场合讲这个故事,这就是慢慢积累品牌情感的过程。
第二,从营销定位的角度来讲,品牌要有独特的价值主张,要把它变成情感化的东西。
这方面最有名的案例应该是沃尔沃汽车,大家对它的印象是最安全的汽车。
为什么会得到这么一个印象?因为沃尔沃发现自己以安全作为定位,会更有大的差异化。所以他们在这方面做了非常多的工作,去积累一些东西,把一些理性的东西不断地累积起来,最后也会变成情感。
第三,企业还要学会和理解,人是怎么感知的——这就是营销学里面讲的感官营销、体验营销。
我们要通过体验和感官去塑造一种心动时刻,让品牌在某个瞬间,让某个消费者产生一些心跳、心动的感觉。这是一项需要长期进行的消费者研究,并且我们应该在积累的基础上,拥有能够去创造这种心动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品牌“精英”们,要学会用美学观点来打造产品或者设计服务换场景,让顾客产生赏心悦目的感觉。
中国已经进入品牌战略的3.0、4.0时代,致力于创造美好生活很多年。企业不能再停留在过去的老三样,或者是比较粗犷、简陋的设计包装上面,而是提升美感来适应人们更高层次的需要。
所以,我们要充分理解,消费者是如何通过五官去感受特有的品牌的,比如品牌特征或是使用的场景等等,然后开发出相应的特有体验点,让消费者产生主干链接。这其中最常规的老手段是找媒介,比如代言人,就是现在我们说的KOL(指关键意见领袖)甚至KOC(关键意见消费者)等。
很多产品,特别是工业品、B to B 的品牌,它们很难跟消费者跟顾客之间产生情感性的东西。但如果有人代言,那就不一样了。
因此,工业品或B to B的品牌,可能比较适合让那些特别有权威的人士来代言,例如研发新型抓斗及工艺系统,推进港口装卸机械化的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前副总裁包起帆,曾两次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入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就很容易去打动别人。
所以,无论是B to B还是B to C,在品牌影响力方面,情感的影响力都是超过理性的影响力的。
尹老师的书里边专门写了这一点,并且认为至少消费者在做决策的一刹那,是需要激情的,这就是所谓的情感势能。
即便是B to B这样看来比较理性的产品,也是如此。因为决策者也是人,做决策一定会受到价值观、场景因素、他人、社会责任感等的影响。
所以,找到一些比较好中间人物作为代言人,来构建产品、服务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纽带,这虽然是老套的做法,但是它非常有用。
其实,作为消费者和用户,要跟品牌建立情感连接,最直观的途径还是要靠使用产品后的直观感受。这会帮助其建立对该品牌的基本认知,因为用户使用产品的最终目的是获得的使用价值。
4.如何抓住00后为主的新消费人群?
蒋青云(复旦大学教授):新一代消费人群,统称为新消费现象。为了满足新消费,就会有很多新品牌的出现。
但最终大家发现,做品牌,新、老品牌是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总归是要真正成为消费者的一个情感伙伴。
当然,为什么今天我们那么关注年轻族群,是因为95后、Z世代这个群体中确实出现了亚文化消费现象。他们比较有自己的想法,不愿意完全听从父辈的意见,然后他们对这个产品从哪里来的,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都不太在意,只要产品好就行,想法比较独立。
并且,他们能娴熟的利用信息化的工具去收集大量信息,所以他们决策也会呈现出多种多样的个性化趋势。这可能是大多数品牌洞察新消费人群时发现的一些特点。
这些特点它可能是个短期的,因为这些人的年龄也在慢慢增长,比如说到了30岁、40岁,他们也会有一些价值观的复归,也会变成光老一代。他们也会像老一辈那样,有一些行为回归,这是一个方面。
另外,品牌该怎样为这个人群创造新的营销模式,打造新的营销方式?
目前来看,绝大多数做法都在强调怎么样去通过充分运用社交网络的工具,进入这群人的世界,包括心理世界、人际世界。这样一来,品牌就能够跟他们产生更深刻的互动,了解他们的一些偏好。
为什么新消费品牌总是在抖音、小红书、B站这样的平台去投放内容和广告?因为这些人群聚合在这里。品牌在这里最大程度去接近他们,也是因为这群人基本上面没有太多线下购物的习惯。
我觉得不一定非要要为年轻人创造全新的品牌。品牌应该关注的,是我们要不要要根据自己的发展的需要去瞄准年轻人,拉近距离,展开有效沟通,然后让我们品牌价值从他们的身上折射出来。
尹一丁(英国剑桥大学副教授):我来分享一些国外对新群体的观察,大概有4个方面。
第一,这部分年轻人更加关注企业的道德操守或者社会责任。也就是说,他们对企业和品牌背后所承担的意义更加的关注。
甚至有很多年轻人在选择工作的时候,都会选择一些在社会层面做出更多贡献的企业,这是一个很明显的趋势。
这带来的启示是,今后的品牌,尤其要想吸引全球年轻群体的品牌,一定要有更深刻的品牌内涵,不能只是从产品的功能性的角度入手。
第二个特点,这些年轻人非常注重娱乐性。最近美国一项市场调查表明,美国的Z世代年轻人最喜欢的前10个品牌,最主要的就是内容性、娱乐性品牌,比如说Youtube、网飞、谷歌、Play Station(注:索尼的游戏主机)……
可以看出这个时代的年轻人,他们一定是把娱乐贯通于生活的所有的环节。
这就是品牌战略中提出的,要成为一个全景体验。那么,在品牌在非自己的品类之外,应该提供什么样的全景体验?应该是内容和娱乐的体验,因此,所有的企业今后都要成为媒体性的公司,要会生产内容。
第三个特点,有一部分年轻人他们不单是个性化,而是超级个性化,要获取他们,就要为其量身打造产品。这个趋势现在已经开始冒头了,在前阵子巴黎时装周上,法国时尚品牌“哥白尼”(Coperni)将液体材料喷到模特的身上,制作出了完全按照模特的身材和尺寸,超级个性化的衣服。
我认为今后超级个性化也成为品牌必须要提供的一项服务。那么,如何提供超级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就是要围绕每个单个的用户品牌,要有能力打造出一个个性化的生态系统,叫做个人生态系统。这将也是智能化时代,品牌必须要面临的一个挑战。
第四个特点,这部分年轻人对拥有一个品牌的兴趣不如老一代更强,他们更多的只是用一下,然后换新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他们更需要的产品,是针对于不同场景、不同品牌的产品,而不是说一个品牌适用所有场景。比如说耐克运动鞋,跟朋友聚会,他们可能要穿一种耐克,去锻炼会穿另外一种耐克,甚至去公司,他们再穿另一种耐克……
今后这类人群,他们拥有的不再是一个品牌,而是不同场景下的一个品牌集团。而且,每个品牌的在他们心中的生命周期不一定很长,不像我们买耐克一穿两年,他们更换的速度很快。
所以,今后我们的品牌商要做的是如何不断的推出小的新品牌,给每一个用户更加细分的用户群体提供一个品牌矩阵,而不是说提供一个品牌,然后让他们绑定他们的所有的消费的场景和消费触点。
以上四点,是我所观察的新一代消费者的一些特征,从品牌的角度来讲,也带来了很多的挑战和机会。
5.品牌如何拥有死忠粉?
尹一丁(英国剑桥大学副教授):在数字化时代,品牌忠诚度,用户忠诚度都很重要。那么,品牌如何留住消费者?
就像华为、苹果等等这些品牌这样,能够拥有大量的忠诚用户。这里我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
所谓忠诚用户,就是对一个品牌充满情感的用户,因为有情感才有忠诚。如何打造用户对品牌的高情感,我前面已经分享过了,这里再总结一下。
简单来讲,要想打造用户的忠诚度,你必须要尽快升维成为一个高势能品牌,具体而言怎么升维呢?
第一,在价值上要超预期。就像马斯克所说的,你的产品要比你的竞争对手要好10倍。而只有通过科技的升级才能够实现价值上的超预期。
我们一个很常见的例子就是戴森吸尘器,而戴森的一系列电子产品其实都非常的惊艳,每次他都会超预期第一个。
第二,在思想上要有引领作用。就是说品牌要有灵魂,品牌的建设要围绕着企业信仰来进行。更具体而言,就要让品牌成为信仰,就像苹果、耐克、华为那样。
第三,品牌在关系上要和用户亲密,成为真正和用户实时相伴的伙伴。要与用户频繁互动,还要能够精准的感知用户需求,并快速的通过交付价值来满足这些需求。这些都是从多元价值的维度来讲的,要在这个基础上打造一个高质量的品牌全景体验,必须涵盖价值、思想、关系三个维度。
真正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树立企业和品牌的信仰,然后拉通内、外品牌,由内向外生成并且扩散能量,这就是企业文化和品牌文化的建设。
现在很多品牌都在打造品牌文化,但我认为大家在方向上有所偏差。那么,企业文化和品牌文化如何建设?
首先,先看看什么叫做品牌文化。
具体来讲,品牌文化其实由5个组成部分,在《高势能品牌》我提到了品牌文化的金字塔,它的最底层(第五层)是产品表达,比如说品牌的独特卖点,产品定位、价值陈述,这都属于广义上的一种品牌文化,再比如说可口可乐的文化主要是传递快乐,这就是一种在产品层面的表达。
第四层是品牌故事,这里指品牌历史、品牌IP、品牌人格化、品牌内涵等。目前为止很多品牌打造的品牌文化,都在这个层次。所谓的品牌IP,讲的基本上就是品牌故事,品牌历史等等。
第三层就是企业故事,比如说是历史企业的历史传承,世界成就和员工故事等。提起可口可乐,别人就会说他是二战期间美军在战场上喝的唯一的一种软饮料,这就是一种历史和传承,这也是这个品牌文化的一个层面。
然后第二层,品牌思想。它指的是品牌有哪些独特的理念,这种理念如何满足用户浅层的和深层的心理、心灵需求等,在品牌思想层面来构建品牌的文化。
而顶层是企业文化,这就是企业的信仰、价值观、使命和理想。
现在我们很多品牌在打造品牌文化的时候,专注的都是浅层文化,都停留在品牌故事的层面和企业故事的层面,大部分品牌IP都是这样的。
尤其是很多新消费品牌,举几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三只松鼠、元气森林、完美日记等等,他们品牌IP做的都很好,也非常成功,这都是成功的品牌。但是你可以看到,他们的品牌故事,在金字塔的第三层,想要成为一个高势能的品牌,还需要再往上走。
这样的品牌文化娱乐性很强,但是缺乏内核,可以说没有灵魂。它们没有深刻的打动用户和员工的内心。它们可以让用户和员工觉得感受很好,但是没有在灵魂思想的层面激发他们,这样的话也就没法激发他们生存的情感。
现在很多品牌文化的打造,变成了一种通俗文化的打造,以娱乐性为主,这样是不行的。我的建议就是,对于品牌文化的建设,一定要从高向下的由“自上而下”的来打造。
“自上而下”有两个含义:第一个就是必须要从最高端的信仰出发,比如说讲品牌故事,讲产品表达,讲企业故事,但缺乏总体方向与核心精神,大部分企业经常讲着讲着就走偏了。找到品牌信仰,然后用品牌信仰和企业信仰指导企业的一切行为,它们是企业经营的最高原则,也就是指引企业前进的北极星。
第二,品牌文化一定是“一把手工作”,所以它叫“自上而下”。品牌信仰的建设,一定是企业最高领导层的一种决策和共识,然后再推演到企业的其他层级的员工,各个不同的部门,然后才能够延展到用户端,以产品和体验的形式向他们向上面触达。
由此可见,要找到品牌信仰,它不单单是品牌战略问题,而是整个宏观企业战略的问题。品牌战略其实就是企业战略,它们完全是融合的。打造品牌就是打造企业,它是一件事,不是两件事。
6.中国企业出海,战略该如何制定?
尹一丁(英国剑桥大学副教授):我倒是觉得现在是中国企业出海的一个非常好的窗口。首先要鼓励中国企业,甚至包括中小企业积极出海,我们其实有很多比较成功的出海案例,包括主营女装的跨境电商平台SHEIN,在国外其实做得非常成功。
首先,在海外打造中国品牌,因为历史的原因,我们的国家形象,尤其在一些发达国家还是稍显负面。那么,这是企业都需要面临的问题。
第二,虽然现在已经有很多非常成功的企业,包括华为、大疆、一加等,也在国外的中高端市场已经打开了局面。但总体来讲,西方民众对我们中国企业和品牌的概念认知,还是停留在价廉物美阶段。价廉物美肯定不是打造品牌最强有力价格的一种定位,这也是我们需要突破的一个障碍。
第三,政治环境对我们中国企业也增加更多的压力,限制了中国企业海外的发展。
第四,我们的出海的产品,总体还是以中低端价位为主,高端价值含量不足,这也是一个硬伤,所以这也是中国企业需要面临的。
最后,中国品牌在国际舞台上面稍显的,其实更多是以功能性为主、缺乏内涵的产品,他们在思想和精神价值稍微欠缺一些。包括我们非常顶尖的品牌,比如华为、大疆等等,他们在国外的高端市场也非常成功,但是从品牌内涵来讲,也还是稍稍有所欠缺。
我认为这就是中国企业出海的一些主要的障碍,那么应该怎么应对?
第一,充分利用数字化平台。尤其是中小企业,利用数字化平台可以精准的定位一些用户群体,比如说年轻的一代,或者说像西方30多岁的技术行业的经营的这一层,他们国际化视野和眼光都非常的开阔。所以,其实他们对中国的平台并没有太多偏见。
SHEIN在这方面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它就是利用数字化平台直达客户,绕过了传统的渠道的一些阻挠,而且和客户进行非常紧密的互动。
这就是数字化平台一个非常重要的优势,能够及时且精准的感知需求。我们很多企业到海外去,面临的最大障碍就是对海外客户的需求,对市场状况不了解。而通过数字化平台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第二,我认为还是要有一些高端的创新。大疆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大疆现在在无人机的商品市场是毫无争议的全球霸主。它为什么能够达到这个地位呢?因为它不断的推出新品,有很多高端的技术是自己研发出来的。
因此,我认为中国企业要在全球建立品牌,还是要走非常基础的价值路线,就是提供最优质的价值。
华为当年在欧洲市场缺的成功,也是因为华为有两项非常重要的颠覆性创新,一个就是他们的分布式基站,它可以把一个大基站做成很多小的便携式的基站,这点非常的符合欧洲客户的需求。因为欧洲的空间比较窄,所以放置很大的基站,成本很高,也没有足够的空间。
第二个,是华为颠覆性的创新——SingleRAN。所谓Single RAN,就是华为开发出来一款创新基站,它可以把2G、3G和4G的信号全部通过一个基站进行处理,这是华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
有了这两个创新之后,华为立刻打开了欧洲市场。这之前,华为在欧洲市场耕耘了10年,都没有真正的太大的突破,但这两个创新推出之后,在1-2年内,它很快就成为欧洲市场的领袖。所以说到最后还是要拼硬实力。
第三,中国品牌在全球市场,我们要对外输出什么?未必一定要讲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可以讲讲更加符合全球民众价值观的东西,要讲能够打动全球受众的内容。不管他们来自于哪个民族、哪个背景、哪个文化,这些内容都会深深的触动他们的价值内涵。
对于中国企业,我们要好好的提炼一下这样的价值内涵,再把它注入到平台中。如果在硬、软实力两个方面能够提供提出非常显著差异化的价值,我们中国企业就能够真正的出海成功。
蒋青云(复旦大学教授):我主要是从相对战略性的教育价值链的角度,来谈一谈这个问题。科特勒的《营销管理》里面,也有一章专门是谈全球化的营销问题,也涉及到全球化品牌的一个打造的问题,我个人觉有两点:
第一,今天我们面临着全球有史以来最复杂的国际环境。不论国际地缘的问题也好,国际政治纷争也罢,有些经济学家提出的逆向全球化。
另外,还有个非常有意思的洞察,叫做封圈全球化。也就是说全球化像一个朋友圈,在一个朋友圈内,我们就是全球化。
在封圈全球化背景下,就涉及到如何选择市场的问题。市场选择很重要,比如说我们在研究中国和一些传统贸易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及和周边国家的关系,看看我们的全球化的趋势是怎么样,然后再来布局我们的全球化市场的脚步。
那么,不管怎么样的一个变化,有些东西是不会变的,比如一些基础性的生活品和工业品,可能有些国家想跟中国企业“脱钩”,还脱不了。我们在国际价值链、产业链上的合作非常重,它们离不开中国。
应该说我们仍然还是能够发挥我们的在全球产业链上的优势,我们要去继续去深化自己的全球产业链上的地位。同时在技术上面,通过品牌化来强化我们在产业链上的竞争。
有些产品和服务可能受到了影响,很难再进一步走出去。这时候,我们可能就要去重新选择国际市场,这就要看我们新的这个圈层在哪里。
我们要先弄清自己国际化的新朋友圈在什么地方,然后重新去布局,尽量在一开始就强化我们的品牌宣传。然后,把基础做得更加牢固,这样的话,在未来的国际市场提高了稳定性,就增强了市场选择。
第二个方面,就是我们在的国际产业链上的定位和战略,国家的总体政策还是要进一步深化,加大国际化的改革开放的力度。我们要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然后推进双循环,也就是说国际、国内循环。
所以,在国际、国内化方面,最基础的思路就是如何在国际、国内的产业链的布局上,寻找自己的优势地位,这可以作为我们品牌强化的基础。
对于一些公司来讲,它已经具备整合全球产业链,成为产业链的领导的能力。那么,这样的公司应该毫不犹豫的去打造国际的强势平台。
像我们的上海上汽之类的公司,在产业链上都是一方霸主。我们该怎样在全球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要充分利用我们产业链上的合作优势,在国际环境变化当中产业链会断裂时,它能够帮助我们。
所以我们也要去固化链条,要强链、固链,然后来巩固自己产业链的地位,在未来创造更多的像华为这样的全球的领军的品牌。
可能有相当多的企业觉得自己在产业链上,是不可能去影响整个产业链的。但我们要强化自己特有的模块,让自己所做的这部分具有非常有竞争力,别人替代不了。
比如说中国的产能,很多国家、很多国际公司还是没办法完全说不利用。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转发到微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易安论坛 ( 京ICP备11028188号  

GMT+8, 2024-11-26 04:00 , Processed in 0.359274 second(s), 28 queries .

© 2006-2014 易安网.

易安论坛程序支持:Comsenz Inc & Discuz!X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