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散文:木牛流马 0
推荐
散文:木牛流马 孙守仁 据说,独轮车是诸葛亮发明的,起初叫“木牛流马”。一直延续至今。 不知何时,那吱吱呀呀的声音,在撞击我的心扉,时而在耳畔回响。那首古老民谣,是独轮车奏出来的,百听不厌,那是我心中的恋歌。 那是半个世纪前,我们老铁(铁道兵)接到上级命令,在大兴安岭修筑一条千里铁道线。那里是“高寒禁区”,施工条件差,没有铲车,没有挖掘机,靠的是人拉肩扛,劈山填海,遇水架桥,硬是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铁路史话”。 当时,我们连承担那段路基,地势较洼,需要垫上两尺多厚土,我们挑土筐,就地取土,进度十分缓慢,团里便拨来50部独轮车。班里分我一部,我觉得,这玩艺挺好玩的,一辆小小独轮车,还难倒东北汉子。谁知,没装上土,车却倒了,不知跟它摔多少次跤。刚开始,一天仅推了30车土,浑身就散架子了。成绩是倒数第一。我好没面子。或许当时血气方刚,争强好胜,我吃完晚饭,独自到营房外边练习,慢慢地掌握推车要领,腰稍躬,把握紧,掌握平衡。这天连队,搞独轮车运土大比武。没成想,我推了123车,夺得第一名。别人找我取经,我笑笑说:“哪来的窍门,熟能生巧。”后来,我调离连队,去团里测量班。每每下工地,看到独轮车,手心发痒,总要一试身手,显摆显摆自己。 从那时起,独轮车在我心里打下深刻烙印。我有个战友,他比我更痴迷,因他父亲曾参加过淮海战役。用独轮车运送弹药和物质。他听他父亲说过,华东局、中原局和华北冀鲁豫分局全力以赴,组织了庞大的支前队伍。这三大解放区共动员民工543万人,其中独轮车有41万辆。那是多么宏大的场面,车轮滚滚,奔涌成河,碾过弹坑、战壕密布的江淮大地,碾过黎明前的黑夜。说到这里,那位战友笑了,你说我父亲痴不痴,至今家里仍存放一辆旧独轮车。母亲想把拆了,当劈柴烧。父亲吼了一声。意思说,这车跟我同生死,共命运。应该说,独轮车推出了淮海战役,创造了人民战争的奇迹 往事如烟,老铁们硬是用独轮车推出一条长长的铁道线。较比淮海战役的支前民工相比,是小巫见大巫了。我从影视片中见到这样宏大的场面,山路弯弯,支前民工们推着弹药和粮食,淮海大地黑压压一片,我仿佛听到独轮车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那声音藏着苦难,透着希望,或许它就是劳动人民的化身。现代人,不是瞧不起独轮车,关键是对它不理解,因为他们没有经过那个时代,没有切肤体会,如果你身临其境,那该是怎样的心情,是否想看一眼独轮车。据报道,在某纪念馆仍保留董力生的独轮车:长190厘米、宽110厘米、高96厘米。她是个女性,参加孟良崮战役,被评为“钢铁担架团一等功臣”。名字是毛主席给起的。 我常常想起,“小车不倒只管推”这句话,那是对独轮车的写照,那是勇往直前精神象征,是蕴意深刻的至理名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