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
导读:对管理者而言,面对情绪负面的员工,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他们经常和你对着干,散播负能量,拉低团队的士气,做事永远不积极主动,团队合作时总是不配合或者逃避责任,不懂得荣辱与共……
面对情绪负面的员工,管理者,你该怎么做?本文阐述了员工产生负面情绪的3个根本原因以及管好负面情绪员工的4个方法,一起来学习吧!
一、负面情绪产生的根本原因
员工为什么会离职?互联网上流传马云讲过的一句话,“员工为什么会离职?无非两个原因,一个是钱没给到位,一个是心委屈了。”人产生负面情绪也是一样的道理。从表象上,从人的心理上来讲,肯定就是这两个原因。
但对于我们企业管理顾问而言,我们从事的是管理研究,我们在企业里面做咨询,宗旨就是要解决问题。我们不能够简单地告诉你,有负面情绪的员工,多做思想工作就可以了。
我们首先要明白,情绪是我们对外界人、事、物的一种反应,只有了解了原因,才能有效地处理情绪问题。因此,我们要抽丝剥茧,找出问题背后的原因。我认为员工产生负面情绪有3个根本性的原因:
1.劳动强度与工作能力不匹配
劳动强度和工作能力不匹配是员工产生负面情绪的重要原因。一个人,他只能挑80斤,你却让他挑100斤,甚至120斤,劳动强度太高,肯定会出现负面情绪。就像很多生产型企业,由于管理的粗放,白天物料不齐套,生产现场异常不断,到了晚上,员工为了赶货,天天加班加点超负荷作业。久而久之,管理者、员工身心疲惫,负面情绪就产生了。
工作量的过度饱和会导致员工产生负面情绪。同样的,工作量过度的不饱和也会让员工产生负面情绪。
我发现一个现象,企业在订单不饱和的情况下,员工的负面情绪是最多的。因为员工没有事做,他们关注的焦点就不在工作上面。这个时候,员工三五成群地就开始议论公司的不足,老板、上司、同事的不好,各种矛盾,各种情绪就上来了。
2.付出与回报不匹配
回报多少算高?多少算低呢?其实,收入的多和少,没有一个标准的定义。20万年薪算低吗?50万年薪算高吗?我们发现,很多企业里面年薪五六十万、甚至上百万的人也会有抱怨,他也会离职;10万年薪算低吗?但3万、5万年薪的企业也大有人在。
所以,付出和回报不匹配的核心点在于公平感的营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不患寡而患不均”这个道理。
人不患寡而患不均,很多人不在于拿得少,但很在乎公平感。所以,我们朗欧老师在企业里面做咨询,在评选优秀员工的时候,在进行绩效考核的时候,我们更多的侧重点在于“介绍这个员工为什么优秀?他付出了什么?”而不像很多企业,摆一堆钱在台面,告诉大家,你看,“我们得到了什么?”其实,我们在企业里面,比的应该是付出,而不是得到。
3.工作内容不匹配
工作内容不匹配,是指员工的个性,跟他实际的工作内容不匹配。
比如,这个员工是非常严谨的一个人,但不强势,你让他去管生产,提升效率,他会觉得很有压力。但你让他去做品质呢?也许能够很好地帮你把好产品的质量关。
劳动强度不匹配,付出回报不匹配,工作内容不匹配。这是员工产生负面情绪的3个根本原因。
我们既然知道了员工产生负面情绪的来源以后,我们就有了下面的4个解决办法。
二、如何管好负面情绪的员工?
1.明确与之相匹配的工作任务
在进行生产劳动时,人能负担的工作量称为劳动负荷量。每个人从事同样劳动强度的工作,其劳动负荷量是不同的,因为年龄、性别、营养状况、健康状况、体格和参加劳动锻炼等因素对劳动负荷量都有很大影响。
所以,针对劳动强度不匹配的问题,我们要对员工的劳动负荷进行测评。
随着现在工厂人均年龄的逐年上升,我们要针对20岁、30岁、40岁、50岁,甚至60岁的一线作业人员、管理者,要有与之年龄、性别等因素相匹配的工作内容。
2.强调付出对比得到,建立健全绩效体系
前文所讲,我们在企业里面,更多要强调每一个人的付出,而非得到。
一个人,他的能力可以挑100斤,但他只挑了80斤;另一个人,他的能力可以挑80斤,同样也挑了80斤。第一个人只付出了80%的能力,第二个人付出了100%的努力。两个人最后的得到都是一样的,都是80斤的业绩回报,但是付出却不一样。就这两个人而言,哪个是优秀员工?管理者自然而然就清楚了。
所以,管理者要记住公平感的产生公式,我得到/我付出=他得到/他付出。只有在这种等式成立的前提下,人才觉得公平。
我们做管理,对员工进行评价的时候,一定不要口头评价和表扬,凡属于跟业绩相关的,必须得用事实做支撑。它的管理原理就是要我们,对比付出,而非对比得到。
朗欧老师在企业里面做绩效、做激励一定要以事实为依据。为什么表扬他,为什么给他5000块钱的奖励?后面有一系列的事实做依据。
我发现很多企业给员工发奖金,只懂得给钱,却忽略了给他拟个“颁奖词”,这个“颁奖词”其实就是对员工的行为、付出的总结与呈现。我经常开玩笑说,我们的制造业太务实了,真的是名副其实的“实业”。你看奥斯卡颁奖典礼,每一个获奖者上台都走着红地毯,还有颁奖音乐,最重要的是还有颁奖词。
朗欧老师进驻企业后,所有的奖励都有“颁奖词”,我们得告诉所有员工,他为什么得到表扬?他为什么获得比别人更高的奖金?
所以,只有对比“我付出”与“他付出”,这个时候,人跟人之间才会觉得公平,否则没有公平感可言。
我们做精细化管理,做绩效分配价值的时候,为什么要数据呈现,要事实呈现,就是这个道理。数据呈现、事实呈现的背后就是对这个人、这个岗位、这个部门,它整体的付出进行复盘。你不告诉大家为什么奖,你不告诉大家他的付出是什么,别人肯定觉得不公平。包括处罚,也一定要公布出来,要给所有的人以警示作用。
对比付出,而非得到。我们只有在企业里面做到组织上公平,原则上公平,而且评价体系,绩效考核体系公平了以后,我们才能够减少员工的负面情绪。
3.进行人格分析
就这个人,他属于什么类型的人格?他的能力、强项、优缺点分别是什么?我们要进行分析。分析完了以后,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可以进行岗位适配。具体的动作有轮岗、平行部门调动、职位的升降。
有些人也许在生产部,他表现得没那么优秀,他是一个非常严谨的人,但是你把他调到品质部门以后,你会发现,他非常得较真,能够把好产品的质量关。这是轮岗制,平行部门的调动。
再如,有些人可能做经理不行,但是你让他做一个部门主管,他能够得心应手。有些人可能做一个小组长,他好像不行,但是让他作为一个车间的主管,在涉及到管人这一块,他的能力,他的领导力的优势,又体现出来了。
我们要从各个方面,去进行人格的分析,做到人岗匹配。
4.管理员工的正念时间
有人说,有三种时间能改变人的一生,分别是暗时间、黑洞时间、正念时间。很多人对这三种时间有不同的定义和解释。结合“负面情绪”这个话题,我谈谈我的理解。
暗时间,是指身体在忙,大脑在停止思考的时间。比如,有的人早上刷牙的时候在听书;坐高铁、坐飞机的时候,在看书;一个人安静的时候,在进行思考、总结。这些都是暗时间的运用。
黑洞时间,把时间比喻成黑洞,在物理学中,黑洞这个天体的吸引力很强,它可以扭曲时空。我们在很多科幻影视剧里面看到,一个人穿梭黑洞再回到现实世界的短短几天时间,可能在现实世界里,已经过去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所以,我们可以把黑洞时间理解为工作、生活过程当中,不知不觉的时间,当我们掉入黑洞时间里,会被深深吸引甚至沉沦其中,等察觉过来时,已经沧海桑田。
我们通常将黑洞时间比喻为在一个时间里,不知不觉中做一些无意义的甚至有害的事情。比如,沉迷游戏、小说、追剧等不能自拔。
正念时间是什么呢?量子力学证明了能量的存在,量子力学从科学的角度来讲,能量并没有正能量和负能量之分。我们从念头上来讲,我们从究竟上来讲,也没有正念和邪念之分。所谓的正念和邪念是方便之说。
正念时间是相对于负面情绪的时间而言的。为什么员工会有那么多的负面情绪?其实很多时候就源于他的正念的时间太少,负面情绪的时间太多。所以,我们要关注员工的正念时间。我们要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塑造员工的成就感,归属感,从而提高他的正念时间的比例。
用好自己的暗时间,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提高自己;意识到黑洞时间的存在,避免掉入黑洞时间当中,专注地做好当下的工作;从时间组成的意义上来说,正是提高了自己的正念时间。如此,才能避免负面情绪在自己身上像包心菜一样层层包裹,也才能避免自己变成负能量的人。
结语
面对负面情绪的员工,身为管理者要从管事理心的角度出发,分析找出员工产生负面情绪的根源。用好4个方法管好负面情绪的员工:明确与之相匹配的工作任务;强调付出对比得到,建立健全绩效体系;进行人格分析;管理员工的正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