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职业都该有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操守,安全生产领域尤为如此。
医生要看好病,教师要教好书,律师要维护公平正义,安全生产从业者要保护人的生命安全。有了这样的宗旨和底线,才能安心的谋碎银几两过生活,才能施展抱负,真正成就一番事业。
不可不说,现在很多企业也是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的,甚至不惜花重金聘请一些外聘专家协助开展安全生产工作。期望的就是通过专家的专业能力和水平,帮助企业严格的落实法律法规,解决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问题,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企业的这一做法,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也必然大大提升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但是,现实是外来的和尚有时候也念歪经。
个别专家受聘企业以后,本来应该把工作重心放在如何提升企业安全水平上,如何真正防范事故上。但干着干着方向就变了。把工作目标放在企业“不出事儿”上,这个“不出事儿”,不是不出事故,而是形式上能够落实法律法规,能够应付各级监管部门的执法检查,能够帮助企业去平事儿。
2021·RECRUIT
久而久之,这些专家里的“东郭先生”,角色逐渐演化为企业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保护伞”,而这个“保护伞”不是保护职工的生命安全,而是企业的短期利益,专家的个人私利。
一是不愿意被查出问题。不论是政府监管部门还是第三方机构来企业检查,一旦查出问题,驻场专家都会觉得很不舒服,这会让企业觉得自己没有水平,能力不够,甚至影响接下来的合作关系。因此,有些驻场专家很抵触在各种检查中企业被查出问题,一旦被指出问题,会进行“抵抗”和“反击”,从而明明已经发现了的隐患却不了了之了。其实,任何一个专家都该明白一个道理,隐患排查是无止境的,任何人也无法排查辨识所有的隐患和风险。外力的检查恰恰是多了一个隐患排查的视角,对驻场专家的工作也是一种很好的补充。
二是打擦边球,让隐患合理存续。安全生产工作从来都不该反对较真,从来都不该排斥探讨,但这要基于对隐患的合理认知上。隐患除了用法律法规、标准来判定以外,还要充分考虑现实危险性。特别是企业层面,最终目标是安全生产,而不是理论探究。所以,有些隐患明明存在,其危险性也一目了然。但是,专家为了帮助企业“解决问题”,通过钻法律法规的空子,找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文字描述漏洞,摆布强制性和推荐性标准,来证明隐患不是隐患。可能在某些检查中确实奏效了,但却硬生生让一些安全隐患,甚至重大隐患在企业合理合法的存续下来。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安全生产监管力度加大,不但是企业要落实主体责任,第三方机构、专家也成了事故的追责对象。且已经有人中招了,建议这种“保护伞”专家多翻翻事故调查报告。
安全生产工作需要专家,需要专家给人的生命安全当保护伞。而有些专家却通过他们的努力,为企业保护了隐患,留住了危险,这样的专家,你还敢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