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安全预防控制体系 ■本报评论员 “祸患常积于忽微”。一些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暴露出,风险辨识不清、管控不当,隐患排查不细致不全面、治理不及时不彻底,是引发事故的重要原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明确要求。此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从六个方面进行了部署。 一是加强安全风险管控。安全风险评估论证、安全风险联防联控、重大危险源管理,都要收紧加强,抓紧建立完善安全风险评估与论证机制。新材料、新工艺、新业态,有哪些安全风险?要先评估摸清底数,再管控消除风险。高危产业要尽快完成转型升级。要建立完善重大安全风险联防联控机制和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体系,加强风险预警控制。 二是强化企业预防措施。安全预防工作重点在企业。企业要加强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估管控,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实行重大隐患治理情况向负有安全监管职责部门和企业职代会“双报告”制度,也就是说,企业既要自觉服从政府部门的监管,又要落实职工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确保重大隐患治理到位。同时还要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三同时”制度,大力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开展经常性的应急演练和人员避险自救培训,避免盲目施救。 三是建立隐患治理监督机制。这一要求,针对的是政府及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强调的是要建立与企业隐患排查治理系统联网的信息平台,完善线上线下配套监管制度。尤其是对重大隐患整改不到位的企业,要依法采取停产停业、停止施工、停止供电和查封扣押等强制措施,按规定给予上限经济处罚,对构成犯罪的要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同时要严格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制度,对整改和督办不力的纳入政府核查问责范围,促进整改措施落实到位。 四是强化城市运行安全保障。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人口、功能和规模急剧扩张,管理日益复杂,城市运行存在诸多安全风险,一些城市甚至特大城市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各地要定期排查区域内安全风险点、危险源,落实管控措施,推进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提高基础设施配置安全标准,加强重点设施的检测维护和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监管,强化相关部门的协调联动,严防自然灾害引发事故。 五是加强重点领域工程治理。当前,一些重点行业领域风险较高、隐患较多、事故易发多发,矿山、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等行业领域必须加快基础工程建设,提高安全保障能力。装备落后、技术标准低,从源头上就埋下了事故隐患,各行业主管部门要调研所属行业领域有无此类问题,重点完善长途客运车辆、旅游客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和船舶生产制造标准。 六是建立完善职业病防治体系。各级政府要将职业病防治纳入民生工程及安全生产工作考核体系,加快职业病危害严重企业技术改造、转型升级和淘汰退出;健全职业健康监管支撑保障体系,强化职业病危害基础研究、预防控制、诊断鉴定、综合治疗能力;健全完善相关规定,扩大职业病患者救治范围,将职业病失能人员纳入社会保障范围,对符合条件的职业病患者落实医疗和生活救助措施。各部门要加强职业健康监管执法,督促企业落实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 这六个方面的部署,既有战略方向,又有战术要求。我们要以对人民极端负责的精神,认真学习领会,因地制宜,抓紧贯彻落实,让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真正发挥作用,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健康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