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安论坛

 找回网站密码
 注册易安网通行证

用新浪微博连接

一步搞定

查看: 46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千方百计遏制重特大事故频发势头

[复制链接]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最后登录
2021-3-20
帖子
27616

荣誉管理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sxiyun 发表于 2016-3-7 11:10:5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千方百计遏制重特大事故频发势头
    去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对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五条明确要求,其中第四条就是“必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频发势头,对易发重特大事故的行业领域采取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推动安全生产关口前移,加强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总书记在2016年新年贺词中将重特大事故多发称为全国人民的“悲伤”,“我们怀念他们,愿逝者安息、生者安康”,并作出庄严承诺,“党和政府一定会继续努力,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人民生活改善、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重大安全事故频发”列为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问题之一,并要求“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频发势头”。
    实际上,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深切期望与严厉要求,几乎出现在每一次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安全生产的重要讲话、批示中,出现在每一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无论是辨大势、抓大事,讲政治、促稳定,还是除隐患、夯基础,我们都要把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放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上。
    重特大事故频发,依然是这个时代的锥心之痛
    重特大事故后果严重、影响恶劣——严重侵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与声誉
    2003年以来,我国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一直保持“双下降”态势,体现安全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逐年向好,但重特大事故依然频发,每年依然有40起左右。
    虽然持续下降,但平均10天左右1起的频率仍然让人难以容忍,因为重特大事故损失大、影响大,对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冲击大。
    重特大事故后果严重、影响恶劣——严重侵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与声誉。
    事故伤害个人和家庭。人命关天,灾难导致的残酷痛楚,只有当事人感受最为深切。
    2010年7月28日,原南京塑料四厂发生丙烯泄漏爆燃事故,造成13人死亡。厂区周边3000多户居民住房及部分商店玻璃、门窗不同程度破碎,建筑物外立面受损,“就像被炮轰过一样”。当天23时许,在医院急诊室,伤者于影被送到这里,她的右肩被砖头砸伤。她的儿媳怀孕4个月了,伤得比她重,医生告知“孩子保不住了”。彼时,于影全家内心的伤痛远大于身体的痛。
    2005年5月19日,河北省承德县暖儿河矿业公司发生瓦斯爆炸,造成50人死亡。矿工李德胜遇难后,妻子生下遗腹子。他的家里还有1个读小学的大儿子、1个因患小儿麻痹症而双腿残疾的大伯。事故的阴影笼罩着这个家庭的两代人。
    2003年12月23日夜,重庆开县高桥镇川东北气矿罗家16H井发生井喷,243人命赴黄泉,4000多人中毒就医,数万人连夜疏散。离钻井架只有400米远的晓阳村成为死亡之村。其中,村民廖光明一家12人中9人遇难。
    事故伤害企业。对于企业而言,一次重特大事故,不仅可能导致生产中断、设备破坏,还可能使其长远发展受阻,甚至一蹶不振。“企业不消灭事故,事故就消灭企业”绝非危言耸听。
    2009年11月21日,黑龙江龙煤集团鹤岗分公司新兴煤矿发生瓦斯爆炸,108人遇难。事故发生之前,龙煤集团下属龙煤股份正紧锣密鼓地准备上市。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上市企业3年内不能有重大事故,龙煤上市梦就此破灭。
    事故扰乱地区发展。对于一个地区而言,如果事故频发、伤亡不断,同样会被搞得焦头烂额、声名扫地。
    2004年8月13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成立50周年前夕,距凤凰古城西侧不足5公里的堤溪江上,一座在建拱桥突然剧烈抖动、散架,瞬间沉入江中。调查发现,为了向50周年州庆献礼,建设单位未经设计单位同意,擅自变更设计施工方案,盲目倒排工期赶进度;施工单位为了抢进度,擅自改变砌筑主拱圈程序,降低施工质量……
    本想快马加鞭,结果望山跑死了马。这起事故导致64人死亡、4人重伤、18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3974.7万元。
    事故有损国家形象。我国有“可上九天揽月”的航天卫星,有“可下五洋捉鳖”的深海潜水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举世瞩目,国家形象塑造成果斐然。如果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频发势头得不到有效遏制,十天半月就发生一次,势必伤害党的形象、政府形象、国家形象。
    权威人士指出,我国人均GDP已经达到7800美元左右,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迈入富裕社会门槛。在这个阶段,人民群众在安全、生态方面的需求持续提升,对事故容忍度越来越低,安全生产面临的社会压力越来越大。国内事件对外的“溢出效应”和国外事件对内的“刺激效应”相互叠加,安全生产能否理顺情绪、增进认同、增强信心,直接影响到国际社会对我国的评价和预期,直接影响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赖。
    遏制重特大事故频发势头,任重道远
    美、日、英等工业化国家,都经历了从事故多发,到持续下降,再到趋于稳定的过程。安全生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这是一个普遍现象,概莫能外
    我国重特大事故易发多发频发,既有一般性,也有特殊性。
    学者对发达国家安全生产发展进程研究发现,各国在工业化过程中,都走过相似历程——在工业化初级阶段,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生产安全事故迅速增多,大量发生;在工业化中级阶段,生产安全事故达到高峰,并逐步得到控制;在工业化高级阶段,生产安全事故快速减少;到后工业化阶段,生产安全事故稳中有降,事故死亡人数寥寥无几。
    二战后经济快速增长的日本就是典型一例。1948年至1960年,日本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5%,生产安全事故随之猛增,13年间事故死亡率增长了146.1%。1961年到1968年,日本进入工业化中级阶段,事故高发势头得到一定控制,但在工业就业人口仅5000万左右的情况下,事故死亡人数仍在每年6000人左右波动。其后,日本进入工业化高级阶段,到1984年,事故死亡人数大幅度下降,年均减少5.2%。1985年后,日本进入了后工业化时代,事故死亡人数持续平稳下降,2002年降为1689人。
    产煤大国美国的煤炭安全生产状况也与该国煤炭工业发展阶段相吻合。1907年煤炭百万吨死亡率高达8.37,1930年降至3.56,1960年为0.95。目前,美国年产煤10亿吨左右,百万吨死亡率约为0.03。
    统计分析表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事故死亡人数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对应关系。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快速增长时,事故也会随之快速增长,并且在一定时期内,维持在一定水平,来回波动。有学者认为,人均GDP处于3000美元至12000美元时期,被称为生产安全事故易发期。走过易发期,英国用了70年,美国用了60年,日本用了26年。
    多数专家认为,我国工业化虽已出现向后期阶段过渡的明显特征,但总体上处于中期阶段,到2020年左右才能基本实现工业化。这一时期,恰恰处于生产安全事故高风险阶段,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具有长期、复杂、艰巨和反复的特点。
    基础依然薄弱。“长期困扰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大事故隐患并未彻底排除,制约安全发展的一些重大基础性、结构性和全局性的问题还有待解决。”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刘铁民认为,“我国安全生产事故的整体风险水平很难在短时间内大幅降低。”
    经济发展的新态势对我国安全生产提出了新要求。《安全工程概论》中有这样的论述:随着新材料、新能源、新技术的应用,工业产品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产品越来越复杂,其中的不安全因素导致事故的危险性也越来越大;随着城市人口密度越来越大、社会生活方式越来越多样化,生活活动中的“群死群伤”事故时有发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点多面广战线长,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技能不足,成为安全发展的拦路虎和绊脚石:截至2014年底,我国在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达1023万家,个体工商户至少3600万家,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的到来,小微企业还会大量涌现。我国农民工有2.74亿人,很多人文化程度不高,却在从事高风险的工作。全国有12万公里的油气管线埋在地下,每年有2.5亿吨危险化学品南北穿行、东拉西运,公路上的急弯、陡坡、临水、临崖路段有7.5万处……这样的数字,在世界范围内,可谓“独此一家、别无分店”。
    当前,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经济发展正处于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关键时期,既给安全生产带来有利因素,也带来新的挑战。
    从大的历史阶段看,我们还没有走完工业化进程,安全生产制度体制机制法制不适应、不系统、不配套等问题日益突出,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压力依然很大。
    从眼前看,一些高危行业领域经过多年粗放式增长、低水平发展,安全风险聚集;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一些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亏损面扩大,正常生产资金难以保障,造成企业安全投入、创新投入严重不足。再加上安全理念不牢固、安全管理不扎实、职工队伍不稳定等问题,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安全专家黄国栋多年前就发出警示:企业靠减少安全投入来求生存是饮鸩止渴,实质是“吃老本、吃设备、吃安全、吃健康”。长此以往,势必陷入恶性循环而不能自拔。
    近年来发生的交通运输、油气管线、粉尘作业、港口储存、肉食加工等特别重大事故,以及旅游、养老、电梯、游乐设施、人员密集场所等发生的涉及公共安全的事故,表明传统高危行业领域重特大事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非传统高危行业领域事故又趋向多发,城市运行安全风险越来越集中。
    海因里希法则充分说明,事故总量的居高不下,必然会带来重特大事故的多发频发。遏制重特大事故频发势头,任重道远。
    遏制重特大事故需对症下药,综合施策
    如何遏制重特大事故频发势头?答案也许并不简单,从中央指引、自身实践、国外经验看,对症下药,综合施策,是共性的路径
    以突出问题为牵引,找出“痛点”、瞄准“靶心”、消除“病灶”,方可得心应手、事半功倍。对安全生产工作而言,也必须秉持这样的方法——什么问题突出就着重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紧迫就抓紧解决什么问题。
    当前,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之一就是重特大事故频发。千方百计遏制重特大事故频发势头,不仅是工作方式方法问题,也是政治态度与政治觉悟问题。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党组书记、局长杨焕宁履职以来,几乎每一次会议讲话和调研座谈,都将遏制重特大事故频发势头作为重要内容,反复强调。今年1月召开的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已经把全力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作为重点任务。
    如何遏制重特大事故频发势头?答案也许并不简单,从中央指引、自身实践、国外经验看,对症下药,综合施策,是共性的路径。
    强化一个观念——安全发展观念。思想上的隐患是最大的隐患,几乎每一起重特大事故的发生,都能找到安全发展观念淡薄和扭曲的影子。强化安全发展观念,就要致力于消除存量隐患,杜绝增量隐患,真正把安全作为发展的前提、基础和保障,发展经济决不要带血的GDP,更不能以发展为借口随意降低安全标准、违反安全规定。要把安全生产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城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投入机制。要强化源头治理,严把城乡布局建设、旧城改造、工业园区规划设计建设的关口。
    坚定一个信心——根本好转信心。积极的心态、坚定的信心,是战胜困难的重要力量。面对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我们一定要充满信心,有信心就有勇气,有信心就有力量,信心比黄金更宝贵。近年来的实践表明,只要工作到位,就能大大缩短事故多发期。2002年到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4倍多,全国各类事故起数从107万起下降到29万起,下降幅度超过70%;事故死亡人数从13.9万人减少到6.6万人,减少了一半多。无数事实反复证明,事在人为。这要求我们认清形势,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实现安全发展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和谐共振,从而倒逼企业和市场更加有人性、有道德、保安全。
    健全一个体系——安全责任体系。毛泽东同志谈及兴亡周期率时曾表示:“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对于安全生产工作而言,人人负责也是必由之路。责任是安全生产的灵魂。责任制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是安全生产的痼疾。没有责任就没有压力,就没有内在动力。各地各部门各企业必须在完善责任体系、严格落实责任制上下功夫、见成效。这方面,“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是指针,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是关键,强化行业管理责任是基础。
    建立一个机制——安全长效机制。实践证明,由于个人或单一因素造成重特大事故的几率很低,源于组织性因素、社会性因素和文化性因素的系统性缺陷,才是导致事故不断发生、同类事故反复出现的主要原因。安全生产是个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为此,应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监管责任,深入推进隐患排查治理、提升治本攻坚能力,夯实企业安全生产基础、提升基础保障能力,推动安全生产科技创新、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建立健全应急救援体系、提升事故救援和应急处置能力,持续开展专项整治和检查督查、提升整顿治理能力,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确立一个导向——目标问题导向。要按照实现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的目标,咬定青山不放松,保持监管高压态势,保持旺盛的斗志,久久为功,积小胜为大胜。与此同时,我们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针对新材料、新技术、新业态大量涌现带来的新问题、新挑战,紧密围绕提升全社会整体本质安全水平、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频发势头、优化安全监管监察体制机制、夯实安全生产基层基础、推动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健全社会服务体系、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等方面,动脑筋、想办法,科学谋划今年和“十三五”期间的安全生产工作,以正确的思路、系统的措施、扎实的工作,推动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更加稳定可控,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一致。这有利于比较快速地解决当前的突出矛盾与主要问题,减少震荡,缓冲风险,同时为构建“重预防抓治本”长效机制争取时间,积累经验,储备条件。
    施行一个策略——重点防范策略。要认真研究重特大事故发生的规律、特点,深入分析可能发生重特大事故的高风险领域、环节、岗位,有针对性地采取更有力的防范措施,加大隐患排查整治力度,切实做到查改大隐患、防范大事故。要充分发挥安防工程、防控技术、管理制度的综合作用,在高危行业领域推行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分级管控双重预防性机制,构建“两道防线”。要继续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对高风险、大空间的企业作业场所优化布局、实施空间物理隔离,严格审批、管控大型经营性活动。要继续扎实开展专项整治,全力抓好以危化品和易燃易爆物品为重点的专项整治,继续推进煤矿安全技术改造和瓦斯、水害等综合治理。
    构筑一个防线——应急救援防线。当事故不幸发生后,快速、科学、有序救援,守住最后一道防线,有效防范次生事故和事故后果扩大,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降低重特大事故概率的重要法宝。要大力推进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产业,加强矿山、危化品等专业化应急救援队伍和基地建设,提升应急处置技术装备水平和队伍素质。
    夯实一个基础——人民群众基础。安全生产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涉及人人、事事、时时、处处。提高宣传组织、教育培训能力,夯实安全生产的群众基础,最大限度凝聚安全发展共识,最大限度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技能,至关重要,不可或缺。如果明是非、懂利害、辨得失、知荣辱成为每个人的自觉选择,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我会安全”,就能形成推动安全发展的强大合力和滚滚洪流。
    实干兴邦,实干也兴安。邓小平同志说过:“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遏制重特大事故频发势头,说一千道一万,还要落实到一个“干”字上。只要苦干巧干实干,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的目标就一定能早日实现。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转发到微博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最后登录
2021-3-20
帖子
27616

荣誉管理

沙发
sxiyun 发表于 2016-3-7 11:16:52 |只看该作者
思想上的隐患是最大的隐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易安论坛 ( 京ICP备11028188号  

GMT+8, 2024-11-9 02:13 , Processed in 0.308838 second(s), 29 queries .

© 2006-2014 易安网.

易安论坛程序支持:Comsenz Inc & Discuz!X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