氰化钠及其处置十问十答 一问:氰化钠呈什么形态? 氰化钠有液体和固体两种形态,受经济和包装原因影响,目前基本是固体氰化钠。 二问:爆炸会使氰化钠的形态发生改变吗? 不会,爆炸冲击波只会将氰化钠包装部分掀开,少部分散落在冲击波所能波及的范围之内。形态依然是固体,部分体积会缩小。 三问:氰化钠在什么情况下是危险的? 氰化钠只有遇到足够多的水才危险,氰化钠遇水可能产生氰化氢等高毒性气体。在30摄氏度的温度下,1千克水可以溶解0.4千克左右固体氰化钠。 四问:氰化氢进入大气后,人体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人体不接触就没有感觉,目前轻微超标这个量,只会感觉到有些呛人。 五问:氰化钠会不会直接挥发到空气中? 不会,除非包装破损并遇到足够多的水。 六问:为什么现场曾监测出氰化物略有超标?如何处置? 目前看,氰化钠可能少量随消防水流入污水处理池,因此查出氰化物略微超标。现在专业人员准备将可能含有氰化钠的土壤也挖出来回收,彻底寻查处理,确保没有遗漏。下一步的重点是要对氰化钠的散落地区喷洒双氧水,消除遗漏的污染源。对氰化钠进行消除处理,需要用对其具有强氧化性的双氧水中和。 七问:若氰化钠确实遇水,如何对其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对于进入空气的氰化氢,如何消解? 液体氢氰酸也要用双氧水或硫代硫酸钠中和,气体靠空气中的水吸附后沉降,同氢氰酸处理方法。 八问:700吨的氰化钠一般会用在何处? 现在氰化钠主要用于选矿等方面。 九问:氰化钠的运输、储存通常有什么条件限制? 氰化钠应在严格密闭条件下运输储存,避免高温高压,避免与液体接触。 十问:若人体不得已暴露在氰化物超标的空气中,应该如何防护? 空气中氰化物超标时,人们应避免裸露皮肤直接接触,无防护服和防毒面具时,用湿毛巾捂紧面部器官,躲避至空气流通清新之处。 氰化钠爆炸 氰化钠是无机毒害品,一般本身不燃,但遇潮湿空气或与酸类接触会产生剧毒、易燃的氰化氢气体,其爆炸极限为5.6%至40%。与氯酸盐、硝酸盐等接触会剧烈反应,引起燃烧爆炸。 爆炸原因: 与硝酸盐、亚硝酸盐、氯酸盐反应剧烈,有发生爆炸的危险。遇酸会产生剧毒、易燃的氰化氢气体。在潮湿空气或二氧化碳中即缓慢发出微量氰化氢气体。 中毒症状: 接触氰化氢气体后会出现头痛、头昏、乏力等症状,脱离接触后短时间内恢复。氰化物所致的急性中毒分为轻、中、重三级。 轻度中毒者眼及上呼吸道出现刺激症状,头痛,眩晕等,呼出气中有苦杏仁味,可自行缓解。中度中毒者出现恶心、呕吐、胸部压迫感等症状,皮肤粘膜呈鲜红色或苍白。重度中毒者意识丧失、乏力,强直性或阵发性惊厥,全身肌肉松弛,呼吸及心脏可随时停止等。 急救措施: 1.将抢救出来的遇险中毒人员迅速转移至上风或侧上风方向安全地带。 2.立即清除中毒人员口鼻内异物,使其呼吸新鲜空气。如果呼吸困难或已不能呼吸,则应在现场采取立即供氧或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人工呼吸过程中救援人员注意采取措施防止中毒。 3.立即脱去中毒人员被污染的衣服。任何需要从头上脱下的衣服,应该从身体部位剪开,而不是从头上脱下。对脱下来的被污染衣服要及时密封。 4.中毒严重的,经现场处理后,迅速送医院观察救治。食入一定量的,建议饮足量温水,催吐,用1∶5000高锰酸钾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 5.不得使用污染水,不得食用死鱼。更要加强水源水监测工作,定时定点采样,及时公告监测结果,消除群众对事故的恐慌,维护社会稳定。 事故处理: 1.对事故现场进行侦察检测,掌握泄漏扩散区域,周围有无着火源,附近水系分布及流向;利用仪器检测事故现场氰化氢气体浓度,明确扩散范围;测定现场及周围区域的风向、风速、气温等数据。 2.疏散可能波及范围内一切无关人员。组成救生小组,携带救生器材迅速进入危险区域搜寻遇险和被困人员,组织营救和疏散。疏散时应明确疏散方向,选择合理的疏散路线,快速转移至安全区域。 3.切断警戒区内所有电源,熄灭明火,停止高热设备工作,禁止使用非防爆器材。 4.救援人员必须佩戴隔绝式呼吸器,穿着全封闭式防化服或抗腐蚀性的防化学喷溅服以及无钉鞋。指挥部的位置及救援车辆的停放,应位于上风或侧上风方向,并与泄漏扩散区域保持适当距离。 5.灭火抢险中产生的废水有毒害性、腐蚀性,会污染水源。所有废水都必须进行洗消,且经环保部门检测合格后方可排放,以防造成次生灾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