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安论坛

 找回网站密码
 注册易安网通行证

用新浪微博连接

一步搞定

查看: 68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谨防二硫化碳中毒事故

[复制链接]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最后登录
2021-3-20
帖子
27616

荣誉管理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sxiyun 发表于 2015-6-9 08:33:4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谨防二硫化碳中毒事故
今年5月16日7时左右,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瑞兴化工有限公司二硫化碳生产装置泄漏,在检修过程中发生中毒事故,造成8人死亡、6人受伤。
什么是二硫化碳?二硫化碳中毒有何表现?如何预防二硫化碳中毒?本期特刊发相关知识。
定义
二硫化碳为无色易挥发的液体,是工业上应用广泛的化学溶剂,也用于粘胶纤维、四氯化碳、农药生产等。二硫化碳可经呼吸道进入人体,也可被皮肤和胃肠道吸收,中毒后出现神经精神症状,严重者出现脑水肿、昏迷、呼吸衰竭、死亡。
中毒原因
工业生产事故
在生产二硫化碳过程中,如设备简陋或防护措施不周,可致人吸入大量逸出的二硫化碳浓蒸气。
无防护使用二硫化碳
在用二硫化碳为羊毛去脂的羊毛加工业,用作衣服去渍剂的干洗业,以及用作熏蒸剂为粮食消毒、灭虫的种库、粮仓,若疏于防护,在通风不良环境中作业过久,可致人吸入大量高浓度二硫化碳气体。
人在二硫化碳空气浓度为1克每立方米至1.2克每立方米的环境中几小时,即可发生急性中毒,吸入浓度10克每立方米以上1小时至2小时者可致死。二硫化碳液体也可被人体吸收,成人经口最小致死量为10毫升。
临床表现
急性中毒,轻者呈酒醉状态,步态不稳,出现兴奋、谵妄,并有感觉异常,严重者昏迷,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个别可留有中枢及周围神经损害。慢性中毒主要损害神经和心血管系统。
急性中毒
有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二硫化碳的病史,或自杀或误服二硫化碳液体。
神经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重者昏迷、呼吸衰竭。
尿中二硫代物(二硫代四氢噻唑酸)和血清N-乙酰神经氨酸测定。
慢性中毒
轻度:具有长期接触超过国家允许浓度的二硫化碳职业史;有头晕、头痛、失眠、多梦、乏力、记忆力减退、激动等神经衰弱综合征,多汗、心动过速或过缓、血压波动超出正常范围或心电图呈现心律不齐等植物神经失调表现;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如四肢末端多次检查有范围恒定的明确感觉减退或肌电图显示两条以上的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脑电图呈中度异常;视网膜微动脉瘤、出血点或片状出血、渗出;有肯定的视功能障碍,伴有角膜知觉消失及视网膜动脉硬化者。
重度:有职业接触史及轻度中毒的表现;有中毒性中枢神经器质性损害的症状与体征,脑电图呈重度异常,或可确诊为中毒性精神病者;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明显加重,伴有运动障碍;视神经萎缩,视功能高度障碍。
治疗方法
1.吸入中毒者,立即逆风向转移至空气新鲜处并吸氧。呼吸衰竭者用呼吸兴奋剂,必要时辅助人工呼吸机。呼吸停止者立即人工呼吸,建立人工气道,辅助通气。
2.换去污染衣物。皮肤沾染者用酒精擦洗后,用清水冲净。
3.对昏迷病人,可使用甘露醇或50%葡萄糖,以减轻脑水肿。
4.躁狂、兴奋、抽搐者,可给安定、苯巴比妥等静脉注射,或用水合氯醛灌肠,也可用针灸治疗。
5.误服中毒者,尽快催吐、洗胃、导泻。
6.可使用胞二磷胆碱等,促进脑细胞代谢。对视神经炎等周围神经病变,可用维生素B1、B2、B6和糖皮质激素等治疗。
如何预防
1.二硫化碳易挥发、易燃、易爆,在制造和使用本品的车间里,通风、照明、电源系统均须有防火、防爆装置。禁止在车间里抽烟或以明火取暖,应安装有效的通风、排气设备。
2.在运输或贮存二硫化碳的容器内应加入水,以封闭液面,防止本品的液体和蒸气逸出。
3.在粘胶化纤生产厂,二硫化碳与硫化氢同时存在,设备、容器、管道等应尽量改用水泥、陶瓷、塑料管。对废气、废液,应安装二硫化碳冷却塔进行回收处理。
4.加强个人防护。进入高浓度危险地带操作,如洗涤粘胶搅拌器、投料、管道疏通或反应炉炉顶加料等,必须事先穿戴好防毒面具、塑料手套和防护衣服,防止皮肤接触。
5.对二硫化碳作业人员应进行就业前和每年一次的体检,对患有器质性精神神经系统疾病、严重神经官能症、视网膜疾病及肝、肾疾病者,或怀疑有慢性中毒者,均不得安排上岗作业。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转发到微博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最后登录
2021-3-20
帖子
27616

荣誉管理

沙发
sxiyun 发表于 2015-6-9 08:35:40 |只看该作者
学习安全知识,预防事故发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版主

论坛元老

Rank: 7Rank: 7Rank: 7

最后登录
2020-8-12
帖子
54076

优秀版主

板凳
章仁根 发表于 2015-6-9 08:49:51 |只看该作者
顶顶
我以我血荐安全,辅就世人安康路。这里有许多安全资料可供下载,欢迎光临:http://www.esafety.cn/blog/u/3012/index.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易安论坛 ( 京ICP备11028188号  

GMT+8, 2024-11-23 20:51 , Processed in 0.366913 second(s), 31 queries .

© 2006-2014 易安网.

易安论坛程序支持:Comsenz Inc & Discuz!X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