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好管制才能解决管制套利 昨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十条措施,缓解企业融资成本过高问题。其中第五条督促商业银行加强贷款管理,严密监测贷款资金流向,防止贷款被违规挪用,确保贷款资金直接流向实体经济。加强对影子银行、同业业务、理财业务等方面的管理,清理不必要的资金“通道”和“过桥”环节,各类理财产品的资金来源或运用原则上应当与实体经济直接对接。
金融在一定程度上游离于实体经济,热衷于套利,近些年来成为中国经济一个愈发显著的问题。各种“通道”和“过桥”串起一张网,二传三传之后,企业基本就是给利息打工了。对此,我们的货币政策也是几经调整,希望钱都能够用在刀刃上。
当前的货币政策回避全面降准,担心地方融资平台和国有企业近水楼台先得月,成为廉价贷款的VIP。但恰恰是这些地方融资平台和国有企业,他们的过剩产能“黑洞”,是这一轮“守住定力”改革的对象。如此,即使货币放水,真正有融资需求的中小微企业可能望洋兴叹。因此,央行选择了定向降准,希望资金定向流入棚改、铁路,以及小微企业。
不过,市场往往出人意料。据媒体报道,一些小微企业在定向降准的灌溉下,竟然做起了贷款的二传手。他们把从银行贷得的资金,不去用于扩大再生产,不去用于企业的技术创新,而是用于日常消费,用于给融资困难的房地产企业放贷,吃上了利息差。这也不啻于一个黑色幽默了。
市场不差钱,但实体经济缺钱,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对接,总是需要“央妈”苦口婆心地发文规劝,善意地管制一个接一个,银行和融资困难的企业也是办法多多,各种变通或绕开管制的创新,老鼠与猫斗,其乐无穷。人们抱怨的不是银行吃利差,而是抱怨自己没有吃利差的机会,人人都爱从管制中套利,政策制定者千方百计管制这种套利,但只要有管制就一定有套利机会,这似乎是一个无穷无尽的猫捉老鼠游戏。有时候,逼国有大行去给中小微企业贷款,箭一离弦可能就不是原来的样子了。与其这样,倒不如打开市场准入,让能够对接中小微企业的中小银行来满足这种需求。此前对民营银行的放开,是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接下来,就看走得有多快了。
金融服务不好实体经济,本就下行的经济增长压力更大。此前一日,7月信贷数据出现断崖式下跌,新增贷款和人民币存款都大幅下降,央行就怕人们多想,第一时间发文说只是技术性下降,千万别瞎猜实体经济需求也出现断崖。本来人们对一系列微刺激措施已经建立起预期,经济增长将触底反弹,乐观情绪挂在每个分析师的脸上,结果信贷数据一出来,全都不作声了。在信贷数据之外,房地产数据、基建数据也不甚理想,中国经济在下半年乃至明年都不能轻言乐观,如何缓解企业的融资需求,不能只盯着“央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