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责
导读:近段时间,在朗欧咨询辅导的项目企业上,老师刚进驻不久,企业方的老板、高管都提到了一个迫切需求,“建立、完善各岗位的职能职责”。据我调研走访多家企业发现,大部分企业普遍有这个需求。
为什么从老板到管理层会有如此统一的认知呢?原来我发现,在这些企业里面,部门间、岗位间“推诿扯皮”的现象非常严重,问题太多,又难以厘清责任。于是,老板、管理者首先想到了要制定一套完善的岗位职能职责,以此来分清责任。但最后发现依然无法厘清责任边界,反而导致推诿扯皮的现象更加严重。问题出在哪?
一、为什么都希望明确岗位的职能职责?
学员A: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我觉得首先大家考虑的就是,我只管把我的事情做好,其他人的事情我不参与;从管理的角度而言,通过岗位职能职责的明确可以让我们清晰知道我要做什么?我能做到什么样的程度?我觉得这个是我们希望明确岗位职责的初衷。
学员B:岗位职能职责的梳理能避免“职能叠加”造成的混乱、扯皮。比如,经理做了主管的事,主管做了班长的事。
学员C:职能职责明确了,岗位目标也就明确了,也才能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我们经常讲,“个人自扫门前雪”,这个是个贬义,但是能够把自己门前的雪扫好的话,也是个很不错的履行职责的人,所以我们需要做岗位职责,它是我们管理规范化的需要和工作的指引。
学员D:我觉得的主要是为了降低劳动力成本以及提高工作效率,职能职责明确下来,每个人都知道他应该做些什么,才能真正把他的岗位做好,才有效率。
为什么都希望明确岗位的职能职责?大部分人的理解无外乎3种:规范管理,提升效率,明确责任。我认为这是浅层次的理解,并没有看到本质。从我们每一个人的发心来讲,迫切希望明确岗位职能职责的人,大都是不愿意主动承担责任的人。
我在深度参与朗欧驻厂辅导的项目企业当中发现两个现象:那些迫切希望明确岗位职能职责的企业有两个现象:其推卸责任的文化非常得严重;管理流程非常混乱。
所以,我们寄希望于通过职能职责的梳理来倒逼规范管理,明确责任,提升效率。但其实,背后有着“管理的懒汉思想”,我们本着少干活、少担责任,甚至推卸责任的发心去制定岗位的职能职责。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制定的岗位职能职责既解决不了问题,也分不清责任的根本原因。
二、确定岗位职责的三个前提
岗位的职能职责本身是一个非常好的管理工具和管理方式。我们究竟应该以怎么样的方式确立企业的岗位职能职责呢?有3个前提:
1、组织结构明确
制定岗位职能职责前首先要明确企业管理的组织架构。企业组织结构一般是指企业根据发展需要,分别设置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及其由各专业人员组成的管理团队,针对各项业务功能行使决策、计划、执行、监督、评价的权力并承担相应的业务,从而为业务顺利开展进而实现企业发展战略提供组织支持的平台。
很多企业在做组织结构顶层设计的时候权责分配不合理,可能导致部门重叠、职能交叉或缺失的乱相。所以,在组织结构的顶层设计上要遵循三权分立原则、权责利匹配原则、分工协作,幅度控制原则;其次,在具体岗位设置的时候切忌“因人设岗、因岗设位、因权设职”,而应遵循“因责任来设定”的原则,才能让资源效率最大化,才能让企业的管理岗位发挥最大的管理职能。(
组织结构设计的3个原则和1个误区>>>)
2、部门职能明确
职能部门化是根据业务活动的相似性来设立管理部门的过程。当我们的组织架构图设计出来以后,我们的PMC部、品质部、人力资源部、生产部、技术部、研发部、销售部等各个部门的职能是什么?每个部门的责权利分别是什么?这个时候要把它明确下来。
3、流程制度明确
当我们把组织结构、部门职能都确定好以后,要进行流程制度的建设。流程制度的建设就是运作规则的明确。包括横向部门各个岗位之间的流程如何相互链接?相关的制度规定有哪些?流程制度的设计过程,是不断优化的,也是我们确立岗位职能职责必须要走的一个过程。一定是先流程规范化再去理顺岗位职能职责。
如果企业没有做好以上三个前提,即便我们把岗位的职能职责梳理出来了,但事实证明,它并不能很快地让问题减少,让责任分清,反而会导致“推诿扯皮”的现象更加严重。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这些在粗放式管理状态下建立起来的“职能职责”反而成为了大家“推诿扯皮”的依据。
结语
岗位的职责是梳理出来的,而不是制定出来的。 岗位职能职责的梳理要建立在3个前提之上:组织架构明确、部门职能明确、流程制度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