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总要付出代价,房地产市场也不例外。昨日,上海市委常委会强调,严格执行即将出台的完善房地产市场相关意见,外界盛传的调控新政很可能成为现实。上海楼市近期涨势似乎要续写2015年深圳楼市的神话,这意味着上海楼市调控进入新一轮“史上最严”。
2016年中国经济总体温度仍然属于寒冬,而房地产是否稳定将成为中国经济的胜负手。各项楼市利好政策的出台,比如降低首付比例、提供贷款优惠等,本意是普惠性的去库存,在市场的自发资源配置之下却难免形成资金的虹吸效应。
货币似水更似蜜,我们不能退回到计划体制把钱管死的时候,资金融通渠道也远远不是监管部门能堵得住的。流动性泛滥,股市、债市前景并不明朗,市场总有自己的游戏规则,资产配置自然倾向于最优投资。资金之所以集聚在一线城市,与其说看重一线城市未来的发展潜力,不如说是资本在寻找最优质的保值增值。
当下一线城市楼市火爆与去年4-6月股市场外配资涌入时的疯狂颇有几分相似。2015年股市激活股民热情被“利用”,政府信用介入又一定程度上扭曲了投资者的行为。如今,三四线城市楼市本是去库存的核心,但缺乏被投资者看好的市场前景,只能眼看着大把的钱投入到一线及二线重点城市,类似于去年炒创业板。
去库存政策尽管不是冲着一线去的,但配给三四线城市的药,却最终落到一线城市的嘴里,成了市场“兴奋剂”,这是当前楼市调控的尴尬,更是难点。如此不仅是对于三四线城市楼市的釜底抽薪,投资一线城市房产的赚钱效应还很有可能出现对实体产业的抽血。
因此当首付贷等“场外配资”叠加杠杆效应,一线城市楼市进入非理性状态,政府必须伸出“有形的手”,监管趋严,坚决泼楼市的 “冷水”。但经济转型过渡期叠加阵痛期,货币宽松预期增强,加上制造业去掉的杠杆很有可能要往居民身上加,楼市进入大概率的繁荣周期同样需要政策对市场的精细呵护。
市场向来敏感,投资与投机只有一字之差。越是风声鹤唳的一线楼市,避免大的市场波动,越要避免政策频繁波动,给投机炒房者制造有机可乘的市场情绪。想要避免政策“向西”市场“向东”的状况,避免高库存未能有效解决又陷入高杠杆的困境,必须提高楼市调控的精准性和稳定性,这也是因地制宜,分城施策相比普惠式的利好更为优化的地方。
而三四线城市的去库存必然是一场耐心的持久战,离不开城市整体发展和经济的蒸蒸日上,货币宽松的水流想真正灌溉进实体经济,则要依靠各种政策组合拳,减轻企业负担,最终使得资金有信心回流至实体产业,而不再拥挤于股市楼市。